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二首

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朱熹的诗作,从哲学层次来说前者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后者告诉我们什么是创造美,其两者有在诗人的笔调下得到了普适性的升华。

原文:

观书有感二首

作者: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二首翻译: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观书有感二首字词解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4.徘徊:来回移动。

5.为:因为。

6.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7.那得:怎么会。

8.那:怎么的意思。

9.清如许:这样清澈。

10.如:如此,这样。

11.清:清澈。

12.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13.“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14.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15.中流:河流的中心。

观书有感二首背景: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观书有感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

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朱熹在这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一样无怎样读书的影子。用一种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是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们目不暇接。如果人们急于求成,不花功夫去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方法。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已有意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倒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朱熹(xī )朱熹(xī )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相关推荐:

苏幕遮范仲淹阅读答案

江上渔者范仲淹

相关文章

感遇张九龄带拼音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全诗如下: 《ɡǎnyqyī》 《感遇其一》 zuzhě:zhānɡjiǔln...
古诗名句2013-08-02
感遇张九龄带拼音

描写风的诗句冬风

描写风的诗句冬风风把云雾吹动,空气十分湿润,露水滋润着大地上的'植物,风儿把它们摇动,露出生机。1、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菩萨蛮·回塘风起波文细》...
古诗名句2011-08-08
描写风的诗句冬风

唐诗《金缕衣》

《金缕衣》 年代: 唐 作者: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
古诗名句2017-06-06
唐诗《金缕衣》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出处出自 宋代 陆游 的《书愤二首》“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全诗 《书愤二首》宋代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
古诗名句2012-02-04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称赞李白的诗句有哪些

称赞李白的诗句有哪些李白是我国唐朝大诗人,一向“诗仙”的美名。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称赞李白的诗句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1.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府开,俊逸鲍参军。  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
古诗名句2019-08-07
称赞李白的诗句有哪些

竹750字作文

我喜欢竹,小时侯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曾迷恋村前宅后的竹园。干活劳累时,躺在竹荫里休息,听风吹竹叶幽响不绝,看眼前天光绿影班驳,记忆中和竹子有关的古诗纷纷涌上心头。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
古诗名句2017-08-03
竹7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