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阎良区第一学校 王新爱
我国古代诗歌,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学习古代诗歌对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我抓住“动客情”这条主线,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一次,诗人在听到萧萧的风声,感到有些寒意时,动了客情;第二次,诗人在看到灯光,料想是儿童玩蟋蟀时,又动了客情,思念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突出,又突破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也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突出主题,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萧萧的风声,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是的,授之鱼,不如授之渔。
”我时刻不忘向学生渗透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铺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理解诗意时,我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在导入时,我问学生,“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理解“促织”一词时,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方法,理解了古诗意思,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著名语言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我先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读第一句古诗时,要学生读慢些,低沉些,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整堂课朗读的形式很多,有开火车读古诗、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配乐朗读、老师范读、齐读等,我还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诗意,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走出文本,拓展练习
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我灵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的整合,注重语言的积累。
1.我在课堂上采用“移写法”,鼓励孩子阅读《静夜思》、《枫桥夜泊》、《泊船瓜洲》三首古诗,用心体会,思考诗歌中客居他乡的诗人见到了什么景,而触动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并用“————动客情”这样的诗句把他们的理解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