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 白居易
长安道 白居易
长安道 白居易,此诗是一首杂体诗,内容主要写长安场景的诗作,诗言比较流畅,在当时被用来谱曲歌唱,此诗作者是白居易,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赏析~!长安道 原文: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
一回来,一回老。
翻译:无
背景:无
长安道赏析:
白居易这首诗题曰《长安道》,除了见于《全唐诗》白居易部分,又见于《全唐诗》卷18,第71首,列入“横吹曲辞”,说明这首诗当时是被谱曲歌唱的,是唐代的流行歌曲。
横吹曲辞,顾名思义,即为横吹曲填写的歌词。横吹曲,汉代时叫作鼓吹曲,是马上演奏的音乐,是军乐。后来分为两部,使用的乐器和使用的场合不同。有箫、笳者称为鼓吹曲,用之朝会和道路(皇上出行),也用来给赐将相,给赐是皇上给臣下的一种奖赏,一种荣誉。有鼓、角者称为横吹曲,用之军中,即马上所奏者。自隋朝以后,以横吹与鼓吹列为四部,专供大驾及皇太子、王公享用。按照唐朝的制度,太常寺负责音乐的使用和调配,其专门负责的是太常鼓吹令,“掌鼓吹施用,调习之节,以备鹵簿之仪”。鹵簿,即仪仗队,起初专指帝王出行时扈从的仪仗队。东汉学者蔡邕书中记载:“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舆驾行幸,羽仪导从谓之卤簿,自秦汉以来始有其名。”实际上,汉代以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皆有卤簿,各有定制,并非为天子所专用。
唐代时供大驾及皇太子王公享用的乐曲分为五部:一曰鼓吹部,其乐器有棡鼓、金钲、大鼓、小鼓、长鸣角、次鸣角六种。棢鼓一曲十叠,大鼓十五曲,严用三曲,警用十二曲,金钲无曲,以为鼓节。小鼓九曲,上马用曲;严警用八曲,长鸣一曲三声,上马严警用之;中鸣一曲三声,用与长鸣同。二曰羽葆部,其乐器有歌、鼓、箫、笳、錞于五种,凡十八曲。三曰铙吹部,其乐器与羽葆部同,凡七曲。四曰大横吹部,其乐器有角节、鼓、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七种,凡二十四曲。五曰小鼓吹部,其乐器有角、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六种,其曲不见,终疑同用大鼓吹曲也。凡大驾行幸,则夜警晨严。大驾夜警十二曲,中警七曲,晨严三通。皇太子夜警九曲,公卿以下夜警七曲,晨严并三通。夜警众一曲,转次而振也。
白居易这首诗歌唱时应该是在大横吹部,歌唱时伴奏的乐器有角、节鼓、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七种,凡二十四曲。这首诗就是二十四种曲中之某曲的歌词。读惯了白居易《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一读这首诗,立刻改变了我们对白居易的印象,因为这首诗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根本不关心时事和现实,而是追求及时行乐。你看他栖身青楼,听着艳歌,看着艳舞,喝着美酒,身边还有三陪女一杯一杯地劝饮,简直是颓废。“艳歌”就是歌唱艳情的歌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黄色歌曲。
长安是周秦汉唐古都,汉代就有咏长安道的诗,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此曲名,南朝陈后主、徐陵等皆有以《长安道》为题的诗,内容多写长安道上的景象和游子漂泊的感受。唐代时长安是唐朝的首都,帝国的心脏。唐代交通发达,长安城内有十二条大道,由长安通向全国各地的驿道把帝国各地连成密集的交通网络。我们可以想见从长安城中和由长安通往各地的大道两旁定然是青楼店铺林立,那笔直的大道和繁华热闹的景象总是引起诗人们的遐思。唐代诗人喜用乐府旧题作诗,因此《长安道》成为诗人共同吟咏的题目,《全唐诗》第18卷除了白居易这首诗之外,还有沈佺期、崔颢、孟郊、顾况、聂夷中、韦应物、贯休、薛能等人的同题之作。面对长安的繁华,诗人们各有所思。有的人惊叹于长安的繁华,沈佺期诗云:“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回,经过狭斜看。”聂夷中诗云:“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因为车马喧阗,日夜不息,所以路边少草,而人则行衣蒙尘。有的人则由长安繁华引起人生的
感叹。崔颢的诗是由长安的繁华想到人生的无常,一位得势一时的将军,可能“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拜揖何纷纷”。但“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孟郊则由长安的繁华和富人的奢侈想到自身的贫贱、穷人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公:“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顾况看到长安的繁华,想到找不到出路者的归隐:“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韦应物写因战争因蒙主恩的将军的豪奢,揭露长安繁华背后的阴暗。和尚贯休一边颂扬君贤臣明,一边看到这繁华的长安,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世俗风尘的名利场:“黄尘雾合,车马火热。名汤风雨,利辗霜雪”,真是“人来熙熙,皆为利来;人来嚷嚷,皆为利往”。大家都争名逐利而来,奔波于红尘之中。白居易的诗则宣扬及时行乐。那是春光明媚的长安,大道两旁本来是绿树成行,繁花似锦。成排的青楼歌馆掩映于绿树繁花之间,青楼里正觥筹交错,浅斟低唱。花枝缺处,是楼窗外花枝少的地方。开,是青楼窗开,诗人透过敞开的窗户,看到楼外的绿树。此时诗人正在青楼之内,有歌妓陪伴。诗人一边饮酒,一边听唱,歌妓的歌唱一声声一句句地都是劝客人及时行乐。“青楼”这个词,本义是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曹植《美女篇》:“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唐张籍《妾薄命》诗:“君爱龙城征战功,妾愿青楼欢乐同。”邵谒《塞女行》:“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后来专指妓院。南朝梁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倡,古代泛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也有指妓女,通“娼”,这里也可能指家妓) 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孙富:“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红粉追欢。”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姬蹙然敛袵跪曰:‘妾故某翰林之宠婢也,翰林将殁,度夫人必不相容,虑或鬻入青楼,乃先遣出。’”而白居易此诗中的“青楼”则是歌舞妓院无疑。对此,大家也不必少见多怪,因为到青楼饮酒买唱,是唐代文人的常态。
唐代青楼歌馆流行以艳歌劝酒,晚唐诗人元晦《除浙东留题桂郡林亭》云:“莫遣艳歌催客醉,不堪回首翠娥愁。”(全唐诗卷547)白居易此时正是一边饮酒,一边听歌妓唱艳歌。于是青楼里一派靡靡之音,那歌妓婉转动人的歌唱劝客人及时行乐,理由是“自古朱颜不再来”。人生如流水,一去不返,岁月不再。如不及时行乐,年老体衰一命呜呼时再想享受,也没有条件了。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青楼歌妓举出最有力的论据,客官您看,那些来长安经商的“外州客”,他们常年奔波在长安道上,定期往来,他们频来长安,必到我青楼歌馆,我看他每次来,都比上次更加老迈。这也符合人们的实际感觉,常常厮跟在一起的人不觉得对方容颜悄悄的变化,而过了一段较长时间又见面的人才明显观察到对方的衰老。这可能就是歌妓的唱词,白居易从此获得灵感,顺手拈来,写入诗里。歌妓也是取眼前景即事说理,可能就在白居易青楼买唱之时,旁边便有外州客也在那里饮酒寻欢呢。歌妓便以此劝说诗人,要抓紧啊,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再来,该行乐时当行乐,莫让年华蹉跎过。白居易显然被歌妓的劝说所打动,不然他又为何写诗劝说我们呢?歌妓为什么以“外州客”为例呢?因为那些经商的外州客大都是腰缠万贯的大款,他们的日益衰老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钱不能买来寿命,钱也不能买来青春永驻。你看,他们可是有钱吧,但面对生命流逝,钱又有什么用呢?钱不能阻挡飞逝的时光,不能阻挡容颜日衰。那些外州客活明白了,不惜到青楼歌馆一掷千金,学学他们吧。所以举外州客为例,还包含着钱不重要,享乐才是最重要的意思。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长安道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