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句《中秋》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中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中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简析

  作者:佚名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一轮……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

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那莹洁如玉的`秋露,

  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同样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李白、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写,忽景忽情,情景交融。这首散曲却与此不同。它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入俗套。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者融合得自然。这首散曲成功的奥秘也就在这里。

相关文章

女人表达爱意的诗句

女人表达爱意的诗句爱情无需太谨慎。此刻,他若是你的,便足够。缘,让它来,放它走。1.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诗名句2013-06-01
女人表达爱意的诗句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出处出自 先秦 屈原 的《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全诗 《九歌·国殇》先秦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古诗名句2012-05-02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描写月饼的诗句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月饼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名句2014-01-06
描写月饼的诗句

王维《白石滩》翻译赏析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翻译: 我们能够看见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是白色的。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
古诗名句2017-02-09
王维《白石滩》翻译赏析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出处出自 宋代 柳永 的《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全诗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代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
古诗名句2014-05-09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4)

与此看法类似的还有明代学者胡应麟。他在《诗薮》中曾评论这些诗,说它们“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兴象”两个字很简单,但却代表了心与物之间的很复杂的关系,既包括由心及物的“比”,也...
古诗名句2011-09-06
《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