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七夕节的习俗

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

,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赞,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针者则“输巧”。

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广州七夕节的习俗]

相关文章

柳宗元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作品简介】《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突...
古诗名句2014-07-07
柳宗元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描写元宵节热闹的诗句

描写元宵节热闹的诗句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在这一天,人们不仅有吃汤圆的风俗,而且还有观灯展的风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元宵节热闹的诗句,欢迎来参考!  1、元夜踏灯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
古诗名句2017-02-07
描写元宵节热闹的诗句

苏轼描写中秋节的古诗

月到中秋分外圆,又是一年中秋佳节。 不管是阖家团圆的喜悦,抑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愁思,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字字珠玑的优美诗篇。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轼描写中秋节的古诗,为大家送来节日的祝福...
古诗名句2012-07-07
苏轼描写中秋节的古诗

描写秋季风景的诗句

描写秋季风景的诗句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秋季风景的诗句,欢迎阅读。  1、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
古诗名句2011-02-07
描写秋季风景的诗句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古诗名句2016-03-03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注释与解读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译文] 春水与碧天同色,人卧船中听雨声入睡。[出自] 五代 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枕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
古诗名句2016-01-05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注释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