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事迹材料【精彩6篇】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 篇一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年轻人纷纷选择去城市谋求发展机会,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然而,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农村开展各种创业项目,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明就是其中一位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他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位,然而他并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李明深知家乡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他决心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家乡的帮助下,李明成立了一家农村电商公司。他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他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一个农产品销售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个集采购、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农产品上传上去,并与全国各地的客户进行直接交易。这样一来,农民不再受到中间环节的限制,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获得更好的收入。
李明的创业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平台不仅帮助了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农产品。他的平台上销售的农产品不仅品质上乘,价格也比超市更加实惠。因此,在市场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除了创业项目的成功,李明还积极参与家乡的农村建设和公益事业。他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队,帮助农村学校进行电脑维修和网络建设,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他还组织了一些公益活动,如农民培训班、农村文化节等,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
李明的返乡创业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一个典范。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功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这些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经济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 篇二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
近年来,返乡创业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开展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们带着城市的经验和知识,投入到农村的发展中,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涛就是其中一位返乡创业的成功者。他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学位。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在城市中从事金融行业,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深知家乡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他决心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家乡的帮助下,张涛成立了一家农业合作社。他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他积极推广大棚种植和温室种植,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他还开展了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
张涛的创业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农业合作社不仅帮助了农民增加了收入,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他的合作社以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式经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网络。他的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还出口到了国外市场,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除了创业项目的成功,张涛还积极参与家乡的农村建设和公益事业。他投资兴办了一所农民培训学校,为农村青年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他还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和农村政策制定,为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张涛的返乡创业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一个典范。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功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这些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经济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 篇三
晒得黑红的皮肤,让他的脸庞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沧桑。细长的眼角直挑进鬓角,显露出他性格中的坚毅和倔犟。他个头不高,走起路来却虎虎生风,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他就是黄正平,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返乡大学生,一个28岁的创业者。
黄正平,男,1986年8月出生,毕业于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计算机系,现任正平农产品购销公司总经理。毕业后,面对考公务员,还是回乡创业,这样的就业形势。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黄正平很纠结,几番思想,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而回乡后却面对众多人“考个公务员多好呀!有保障!吃国库粮。”“考个事业单位多好呀,有工资,有奖金,有保险。”“考个银行也行啊,今后好找对象,还能分房子。”这样的现实状况,他毅然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他一定能在创业中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回到家后,他认真考察了家乡的农贸市场,了解到本村村民在建筑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务工经验,用工信息通达,村民技术好、脑筋活,很受用工单位欢迎。当时,正值铁路工程建设高峰期,黄正平便跟随父亲带领一支由20多名村民组成的工程队,赴嘉峪关、酒泉等地进行铁路沿线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每天顶着大太阳和队友们一起干活、流汗,这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黄正平来说很辛苦,但他告诉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就这样,他跟着父亲干建筑工程,一干就是两年,通过两年的历练,他不仅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这为他后来走上农产品购销这条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3月,黄正平了解到家乡种、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孜然、玉米、茴香产量很高,羊绒市场前景看好,黄正平认识到创业要紧跟国家政策迎合市场需求,可是西屯村乃至全乡都缺少信息渠道和有效的营销平台,虽然收成很好,可销售不出去,每到丰收时节,村民们就开始犯愁。根据这个状况,他利用外出务工积攒的资金,先后成立了西屯村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拥有耕地800亩,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种植玉米制种、中药材。在他的用心经营和全体社员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合作社农民每年每亩增收500元。在管理上,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组织采购种子,统一组织采购化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统一组织收割销售,既有利于新农技推广服务和大型农机具作业,又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种植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16户入社,注册资金800万元,合作社按照“集中繁育、分散育肥、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主要从事舍饲养羊规模养殖、养殖技术宣传和培训、羊肉生加工及销售。目前,合作社饲养品种羊8000只,今年计划出栏羊达到5000只,合作社通过专销部统一销售,每只销售价1000元,总收入500万元,每户社员纯收入都在31万元以上。
下一步,黄正平打算将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规模,养殖基础母羊规模达到8000只,发展社员15户,通过集中繁育,合作社社员分散育肥,合作社统一精包装,品牌化出售,延长产业链条,为群众创造更广阔的增收空间,大力发展舍饲养羊产业的同时,打造西屯品牌羊肉,增加东乐乡的品牌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西屯羊肉产业。如今,黄正平的父亲黄廷海和本村群众合资成立了山丹县西屯奶牛养殖场,他也投资入股,现在负责牛场的生产和管理。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农村这片广阔的舞台上,黄正平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出路,他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坚定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成不了的事。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 篇四
我叫赵琳,从小生长在农村。童年时看着土里刨食的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听着靠天吃饭的他们因年景不好而手头拮据的叹息,我就想着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科学改变家乡的面貌和父老的生活。
大学毕业以后,我顶着家里的压力和周围人的不解,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第一笔援助款,盖起了两个蔬菜大棚。创业初期,虽然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也有有更多的乡亲在背后偷偷议论质疑。可我知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当我的棚菜喜获丰收之时,我的这套老菜农们瞧不上的技术终于得到了充分肯定。每天上门求教的菜农络绎不绝,而我也毫无保留,将我所知道的种植新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大家,有时还亲自到其他菜农的大棚里进行现场指导,乡亲们被我的热情感动,更看重我从农大带回来的先进技术,渐渐地,周围年轻的菜农愿意跟我一起干,我选的新品种他们敢和我一起种,我采用的新技术他们也愿意效仿。10户、20户……在我的带动下,改变了无组织无计划种植状态的'菜农几乎都实现了增产增收,也让越来越多的菜农意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变革,只有革新技术、更新血液才能生存。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农人更加不能轻易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新品种新技术虽然让棚菜的产量不断提升,但产量大了,销售环节又严重的滞后了。为了能让蔬菜有个好的销路,我上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逐渐体会到,要想打开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
二道岭有非常适宜种植的特殊土壤,加上我领办的合作社的为大家提供的科学管理知识,出产的农产品大多质量上乘。像我们种植的西红柿,就比一般的西红柿更加甜脆爽口。但是面对质量参差不齐、品种五花八门的菜市场,能一眼识得“好货”的买家真是少而又少。因此,只有亮出自己的牌子,才能闯出自己的市场。要做“生鲜电商”的想法就在这时应运而生。几经波折,投资了50多万元的“精品食材”店终于开起来了,小店虽小,但店里所有的食材都是安全健康绿色的,很多母亲选在在我的店里为孩子购买安全稳定的食材,我不仅实现了创业梦想,还得到了很多妈妈们的信任和感谢,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品牌健康食品的信心。
2017年,我们又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在辽宁省庄河市、东港市、吉林省松原市、白城市等多地进行了“水稻抗盐碱种植方法”实验田,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总结出了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水稻绿色无公害抗盐碱种植方法”,大大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品质和产量。2018年将继续大力推广,为盐碱地块的土壤改良和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绿色梦想”砥砺前行。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 篇五
我叫周国振,现任山东星达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和众多青年人一样,曾有过美丽的生活遐想、美好的事业憧憬和灿烂的人生构想。当初,怀揣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初心回到家乡创业。如今,我的创业梦正逐步实现。
2015年大学毕业后,到啤酒厂技术处任职。2015年末由于厂子经济效益下滑,公司结构发生变化,销售也是急需人才,我觉得趁着年轻就应该多出去跑跑,所以毅然选择做了一名普通的销售员,但好景不长,由于各种原因,我被迫辞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正处于兴家立业的艰难爬坡阶段,精神上的打击让我很迷茫和深度的痛苦,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很纠结,几番思想,我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朋友,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发现了很大的商机,那就是我们这边啤酒厂家很多,所需纸箱量也很大,经过市场考察,可行性非常强,所以我毅然决然的迈入了纸箱加工这一行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企业刚创办时,缺乏专业技术工人和专业管理人员,走了很多弯路,自己又要搞生产,又要跑业务,还要当采购员,没日没夜的考虑着企业的发展,尤其当时环保查的特别严,更是雪上加霜。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经验一点点累积,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终于迈入了正规化,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星达包装现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其中包含德国进口印刷机一台,高速瓦楞纸板生产线一条,全自动覆膜机三台,全自动高速裱纸机三台,全自动模切机三台,以及打包机、叉车等其他附属设备。
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产品是根本,没有适应市场的产品作保证,企业就没有希望。对于从零开始从事纸箱加工的我而言,一路走来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专业的技术指导、科学的管理方式等等,是保障产品良好发展所必须的。
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需要,我往往让技术员与客户时时沟通,从而确保产品能够被客户认可。我在生产中不断摸索,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逐步取得客户的信任,技术创新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从而使得我们公司的纸箱在德州市所有啤酒厂纸箱供应中占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作为带头人,我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新的动力推动着公司的发展壮大。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磨炼,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的知名度,有人曾对我说:你现在是一个老板了,该享受享受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往往一笑了之,我现在首先想到的不是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的浪潮中去,用到助力农村扶贫脱贫的社会中,进而带动了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村民的整体收入水平。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措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我深知,今天取得的一点小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的一小步。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坚定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成不了的事。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 篇六
王驰,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曾在世界100强外资化工公司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平凡的90后,可是平凡的他却有着不平凡的农业梦想。在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后,他毅然辞去世界100强外企工作,回到了老家周至,当起了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农民。
作为新农民,他善抓政策与市场两只手
2015年是王驰创业的起点,也是他接触农产品的第一年。当时他看到有乡党用冷冻的荠菜包饺子,便有了将秦岭荠菜销往外地的想法。在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之后,他选取了秦岭荠菜、野生洋槐花等投资小、竞争低的产品,并在周至县电商微商联盟的帮助下,迅速销售一空。在获得了第一桶金后,他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家乡。“如何让这些好产品走出家乡,帮助农民获得收益,也让远方的朋友尝到不一样的秦岭味道?”成为了这个年轻人每天思考的问题。
2016年起,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着手打造了“不平凡梦想农场”:五个瓜果大棚,一个花卉大棚,十亩苗木,十五亩猕猴桃和两亩果桑园,与团队尝试种植的“童年味道”西红柿—普罗旺斯,走进了扶贫超市,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王驰团队加入周至县电商联盟,瞄准了洋槐花、婆婆丁、香椿等秦岭特色季节性产品和猕猴桃、樱桃、水蜜桃、黑布林等周至特色农产品,帮助10户农户销售黑布林8万余斤左右,帮助30多农户销售猕猴桃65万斤左右,创造了超过8000小时的劳动机会,更帮助15人走上了水果电商之路。
作为新农民,他善把科技和产业融合在一起
在一边学习种植、一边摸索电商的过程中,他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这三个问题的实践让他成长为一个新时代农民。
返乡创业的王驰,先后获得首届西安市农村电子商务大赛创业组第一名;第二届西安市农村双创大赛三等奖;第二届西安市丰收节第二名;周至县农广校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导师;陕西省技能大赛职业经理人组第一名;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创业事迹入选农业农村部网站。
王驰说:“公司制定了萌芽期、成长期、稳定期和扩张期阶段性成长目标。在发展初期以农产品电商营销为核心,拓宽产品销路,打好经济基础,这一萌芽期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正处在成长期,即以农旅结合为核心拓展业务,建设第一产业,探索第三产业。”
作为新农民,他善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王驰以种植、电子商务、观光采摘培训等为抓手,研究政策和市场,带动影响周边人,以2019年为例:他的“铁杆”客户数量增加到1000个,带动人群数量超越5000人,全年销售额185万左右,合作团队8个,活跃代理30多个,5个线下店铺。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积累超过了3000名有效客户和30多条营销渠道,带动600余户农产品销售,使100多脱贫户持续受益,2021年实现收入203万元,实现净利润65万元。
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涌现出来很多爱家乡、爱农业、爱学习的青年,他们用热情、真诚和智慧努力拼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着自己“不平凡”的价值!
新农民,新农村,新希望。
随着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我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定会迅速壮大,他们必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全省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让我们一起,共同为孕育更多的新农民培植沃土,见证陕西高素质农民红遍三秦大地,建功新时代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