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3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高中地理必修一是地理学习的第一步,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核是地球的中心,由铁和镍组成。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层,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地壳是地球的外部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地球的形状并不是完全规则的,它有两个极点和一个赤道。
第二个知识点是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即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这两种运动导致了季节变化。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同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日照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第三个知识点是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条件,而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状况。气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流、高度和地形等。气象则包括了温度、湿度、降水、风力等因素。
第四个知识点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重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湿地等,而地下水则储存在地下水层中。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缺水,而有些地区则水资源丰富。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第五个知识点是地球上的人口和城市化。人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在城市中,这对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必修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上的水资源以及地球上的人口和城市化等。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地球以及人类活动的规律非常重要。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高中地理必修一是地理学习的第一步,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另外几个重要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了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四个方面。陆地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包括了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地形。海洋是地球表面的另一部分,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大气是地球上的气体包围层,它包括了空气、水蒸气等成分。生物则指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体,包括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第二个知识点是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包括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自然资源包括了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能源资源包括了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等。矿产资源包括了金、银、铜、铁等。水资源包括了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土壤资源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人文资源包括了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
第三个知识点是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这些问题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保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第四个知识点是地球上的区域差异。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如经济差异、发展差异、人口差异等。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不同。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必修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的环境问题以及地球上的区域差异等。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地球以及人类活动的规律非常重要。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地理必修一是给你学习地理打好基础和兴趣的,学好仙鹤门科目要系统的记忆和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请参考,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 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摘要
1.水圈的组成,水圈中水体的组成及作用。
2.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不同类型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
3.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洋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 水圈的组成
1、海洋水
2、陆地水
(1)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沼泽、冰川
(2)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陆上内循环
三、洋流
1、概念: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运动
2、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西风漂流
3、洋流的地理意义
(1)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形成大渔场
(3)对航运事业的影响:顺洋流快,逆洋流慢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摘要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 地球内部
1、 地壳
(1) 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 地幔
3、 地核
二、 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 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摘要
1.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表现。
2.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成因。
3.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成因,要在第二单元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地球四大圈层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生物循环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从而各个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并结合教材及相关事例加以巩固。
知识结构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各要素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2、成因: 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摘要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记忆各个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3.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知识结构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A概念
B分类
C原因 基础 表现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