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3)(精彩3篇)

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3) 篇一

山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0年,是中国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知名高等学府。作为一所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在2016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中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山东师范大学针对艺术类专业的招生有着丰富的专业设置。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类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这些专业涵盖了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学、美术学、设计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戏剧表演等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培养自己的艺术才华。

其次,山东师范大学注重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师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还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条件,有各类专业教室、实验室、工作室等。这些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艺术才华。

此外,山东师范大学还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学校与各大艺术院团、文化机构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和项目的机会。学生可以参与学校举办的音乐会、美术展览、舞蹈演出等,锻炼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演出,提供资金和指导支持,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展现出了学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优势和特色。丰富的专业设置、优质的教学团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果你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山东师范大学将是你实现艺术梦想的理想选择。

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3) 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山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学府,在2016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更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山东师范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学生可以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和项目的策划、组织和执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其次,山东师范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中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条件,有各类专业教室、实验室、工作室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己的创作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此外,山东师范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果你希望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并且关注自己的就业前景,山东师范大学将是你的理想选择。

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3) 篇三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3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设有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美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室、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中心、美术学院影像艺术与传媒研究所,以及中国画、油画、综合艺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影像艺术、艺术理论等7个教研室。1993年,美术学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一个艺术类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批准设立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美术学被评为山东省人文艺术科学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艺术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6年,艺术学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美术学被评为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

  师资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正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71%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1、本学科的人才队伍一直保持稳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量化,博士学历人员的培养得到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每年引进博士学位青年教师进入教学梯队。

  2、教师严谨治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为100%。各教研室老带新,形成了完善、系统的教学团队建设。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多项。

  3、聘请数名行业内高水平专家:山东摄影家协会主席侯贺良、山东省美术馆馆长徐青峰、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韦辛夷等担任兼职教师、研究生导师,加强了相关专业的教学。

  教学科研设施

  1、美术学院重视在实验室设备、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建设,现设有“摄影数码媒体实验室”和“艺术设计环艺实验室”“版画实验室”“陶艺工作室”等建设项目,对基础教学设备起到了较好的补充和加强作用。加强了中国画临摹教学实验室、油画材料实验室、及陶艺实验室等教学硬件设施,使教学实践性环节得到根本加强,从而充分挖掘专业优势特点,为特色教学服务。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共5500㎡,仪器设备总价值700多万元。学院图书资料4万册,拥有HP图形工作站、大型环艺模型雕刻大型机、3D打印机以及大型版画雕刻机等设备,实验室平台建设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度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合理,开放范围与覆盖面广。

  (1)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社会实践、写生基地建设:

  美术学院积极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与省内多家艺术机构的合作,创立了多家写生基地和实践基地:淄川峨庄写生基地、平邑大洼沂蒙山写生基地、肥城美术教学实验基地、安徽黄山写生基地等,每年组织一次为期三周的下乡写生,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2)美术学院和国内著名艺术古迹参观机构、国家级博物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敦煌艺术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每年组织高年级的学生赴北京、上海、西安、洛阳、安徽、敦煌等地艺术考察,体会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写生基地的建立和考察实习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长期保持着与省内中学的合作关系,目前教育实习基地达到9所,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学生每年到这些中学进行为期6—8周的教育实习,达到预期较好的教学效果。

  获奖、成果情况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近十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艺术研究课题、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以及多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全省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管理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美术教育及艺术创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五年学生中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

  教学方面获得标志性成果有:1门课程被山东省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部教材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圆满完成年度计划;2位老师入选国家“国培计划”专家; 1人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第三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启动“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班’; 获山东省教育厅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科研方面近五年来有1人获得由文化部、中宣部和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年一届的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一等奖第一名; 1人次获“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1人次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7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界最高层次的展览--“全国第十二届美展”;6件作品入选“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环境艺术大赛三等奖1项;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筑巢奖”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一等奖1项;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优秀奖1项;获得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金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获山东省刘勰文艺奖1项;获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省社科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多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艺术研究课题、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以及多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3-2015年度,教师32件作品入选上省级以上美展,其中11件作品入选国家级美展。出版著作7部,其中专著5部。发表论文30篇,其中16篇C刊,3篇B刊。国家级、省级、校级立项11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社科项目1项。主办大型的国内学术会议1次,国际国内学术活动10次。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制度创新,体现人文关怀,创建和谐发展环境。近十年来,学院先后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组织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03年,学院荣获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多人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和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辅导员队伍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辅导员”称号;1人获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称号;1人被推荐为山东省“百名骨干辅导员”;3篇论文获山东省2010年高校辅导员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三等奖;一篇论文获全国学生教育与管理论文评选三等奖;1篇论文获山东省学生教育与管理论文评选一等奖;1篇论文被全国师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收录。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专业竞赛,五年来,本科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000余人次,获得全国设计类最高奖筑巢奖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山东省艺术类毕业生创作作品(刘大为奖)评比金奖2项;获得 “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景观设计大赛中全国总决赛一、二等奖及最佳创意奖,学校被组委会授予“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得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2014年“金驹奖”世界大学生摄影展组织奖;获得山东省数字媒体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二)专业介绍

  美术学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美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艺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中西艺术比较、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基础、设计及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等课程,以及中国画、油画、综合绘画、版画、平面设计、电脑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美术理论等选修课程。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了解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掌握现代设计技术手段,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设计艺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设计学概论、设计史、中西艺术比较、设计基础、书籍装帧、CI设计、招贴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实践等课程,以及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影像传媒设计、彩墨画、壁画、版画等选修课程。

  摄影专业

  培养能独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图片新闻采访、编辑,商业广告摄影、影像设计与制作,胜任社会文化、出版单位多媒体影像产品设计、制作,普通学校摄影教学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基础有:世界摄影史、中西艺术比较、绘画基础、设计基础、摄影技术基础、黑白摄影、摄影器材、摄影创作、新闻广告摄影等课程,以及风光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电影画面造型基础、影视短片创作、广告学概论等选修课程。

  美术学院各专业报名与考试

  美术学+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摄影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2月17日中午12点报名截止

  考试时间:2月18 日,以学校准考证上时间为准。

  考试科目:素描(石膏像);速写(全身动态);彩画(静物)。

  传媒学院

  历史沿袭 2015年是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发展30年,学院前身是1985年设立的电化教育专业,1993年成立电教系,1995年学校在电教系、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传播学院。2011年专业整合后更名为传媒学院。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师资队伍雄厚、教学条件完善的办学基础。

  知名学者 传媒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李掖平教授、孟祥增教授、陆宏教授、马池珠教授、张冠文教授。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如纽约州立大学杨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严三九教授、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教授等。

  学科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普文和艺术类)、戏影视文学(艺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类)五个本科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游戏设计)2个专业方向,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经过“十二五”建设,学院目前设有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和传播学硕士点及四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现代教育技术、广播电视、电影、新闻与传播)。教育技术学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是校级重点学科。学院在纵向上已形成由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横向上已形成覆盖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几大门类,布局宽厚。

  师资情况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7人,校外硕士生导师18人;现有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0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余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硕士生指导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能手5人。

  培养模式 初步构建起基于“教师课堂讲授——小组协作学习与作品创作——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创作比赛——成果展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理论指导创作、多元化节目综合创作与测评”的创作导向型教学,落实并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传媒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现状,实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并通过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教学科研设施 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3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以科研和科技开发为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负责全省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等。

  获奖、成果情况 学院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近十年来,出版著作、教材50多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4项。共获各类奖励近百项,其中国家级13项。

  学院重视电视作品的创作,已创作电视作品300余部集,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电视作品100余部、集,出版电视作品150余部、集,有10余部电视作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音像奖、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等奖项。

  传媒学院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比赛,学生每年都能在各类专业比赛共获得各类奖励20余项(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山东大学生电影节、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加强了实践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术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面,每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20项。学院近年来鼓励大学生进行专业创作,通过结合学院特色品牌立项活动——新媒体文化艺术节,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竞赛评奖活动,包括微电影大赛、动漫大赛以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比赛。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第一个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专业办学实力一直处于山东省的龙头地位。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于2004年开始招生,是该学科在山东最早设立的硕士点,为山东省文化厅重点学科。

  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9项;发表核心及其以上级别论文47篇;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9部。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开展学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专业还是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多措并举。为了给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积极拓展渠道,一是扩建和完善校内实验室;二是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点,为教师培养和学生实习提供实践锻炼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长期与社会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自2001年初,传播学院与山东电视台共同创建了“研究生培养和创作研究基地”,山东电视台在项目、导师配备、论文指导、师生科研实践、在职学习、人才使用诸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促进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本专业又与齐鲁电视台、山东省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山东农业影视中心、山东教育电视台、枣庄市电视台、莒县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合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山东省各级传媒业界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另外,本专业与济南市时代智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传媒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向本专业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机会,并有意提供合作项目进行共同开发。传媒企业通过共享专业资源、科研技术成果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育、师资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专业办学的责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在筹建影视传媒研究中心,面向各级传媒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学术研究、影视制作和人员培训,该中心正发展为现代传媒的设计、研究、开发、应用的学术、研发机构。

  专业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是非师范类专业,学制四年。以培养文理兼容、文艺兼容的现代视听传媒编创和理论研究人员为基本目标,重点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和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及其他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制作、艺术摄影、音响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广播电视写作、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素描、中外艺术史、影视艺术概论、摄影艺术、平面设计(图像处理)、速写与构图、摄像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色彩构成、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中外影视比较、数字动画基础、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特技、文艺美学、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外国文学、中外新闻传播史、创作训练(DV创作训练)、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三维动画、影视作品评论、中西文化概论、文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主持与表演艺术、 影视化装技巧、数字录音制作、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创作训练2(专题片与艺术片创作)、专业英语、实用口语、形体训练、广播电视采访、媒介经营管理、广告创意与制作、新媒体编辑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我国全日制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专业科目,隶属于中文类/艺术类学科,以研究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包括话剧,小品等)的文学剧本创作为核心,重在培养我国编剧人才的专业素质。为适应我国艺术教育迅速发展的潮流,缓解我国戏剧影视文学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于2008年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影视艺术方向。2008年共招生72人;2009年招生87人;2010年招生46人。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申报成功。同年,为使各专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学校进行了院系与专业调整,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和电影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均调整至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1年招生69人,2012年招生119人,2013年招生99人,2014年招生100人,2015年招生78人。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教师梯队合理搭配的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长期的业界实践经验。

  本专业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明确学生的培养定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全面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媒体创意写作及影视制作等实践课程的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依托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积极开展课程创作、学年创作、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审美水平,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文化产业建设及营销能力,能够从事话剧、戏曲、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并能从事影视编导、电影电视剧的策划、制片、宣传、营销,以及理论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文艺创作单位、专业剧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创作、评论、导演及制作工作;在大专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文化传播公司、文艺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事业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及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创作、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就业领域极为广泛。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强势崛起,戏剧影视产业也随之成为新的“朝阳产业”。当前,社会对戏剧影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在编剧方面有突出造诣的专业艺术型人才、集编演导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及培养下一代新生力量教授型人才更是极为短缺。因此,在未来数年,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会有极强的竞争力。

  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艺术)专业

相关文章

新娘婚礼致辞【优秀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致辞的经历,对致辞都不陌生吧,在各种重大的庆典、外交、纪念活动中常见的致辞种类有贺辞、祝辞、欢迎辞、新年献词、悼词、开幕辞、闭幕辞等。致辞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
活动总结2012-04-01
新娘婚礼致辞【优秀6篇】

小学安全消防演练活动总结(实用6篇)

不经意间,一个活动就结束了,我们通常会学习到一些做人的学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活动总结吧。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活动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安全消防演练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
活动总结2018-04-06
小学安全消防演练活动总结(实用6篇)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优选6篇)

为了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包括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你有了解过活动方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范文,仅...
活动总结2012-04-01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优选6篇)

走进敬老院活动方案(精简6篇)

为保证活动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活动的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敬老院活动方案,...
活动总结2019-09-02
走进敬老院活动方案(精简6篇)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优秀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范...
活动总结2014-01-02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优秀3篇)

评选活动方案【实用5篇】

评选活动方案 (一) 一、活动目的 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优化广大在校生成长环境,根据研究...
活动总结2013-01-05
评选活动方案【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