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经典3篇)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篇一
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体现在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教育方法的不同以及对学生自主性的不同程度上。
首先,中美小学生守则在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上存在差异。在中国,小学生守则着重于纪律的执行和学生的服从。例如,学生在校内要注意安静、讲卫生、尊重老师等。而在美国,小学生守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我管理。美国小学生守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倡导学生自主决策和自主学习。
其次,中美小学生守则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在中国,小学生守则强调纪律和秩序,教育方法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规范化。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规则和制度,老师以严厉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教育。而在美国,小学生守则更加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
最后,中美小学生守则在对学生自主性的认可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在中国,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低,小学生守则强调学生的服从和听从。学生需要服从老师的安排和指导,缺乏自主决策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而在美国,小学生守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美小学生守则在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教育方法的不同以及对学生自主性的认可程度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中美两国在小学生守则上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的空间,可以从中学习到对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篇二
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视程度、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守则制定的影响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程度上。
首先,中美小学生守则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视程度上存在差异。在中国,小学生守则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强调学生的服从和听从。学校和老师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例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尊重师长、保持卫生等。而在美国,小学生守则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我管理。学校和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倡导学生自主决策和自主学习。
其次,中美小学生守则制定中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中国,家庭对小学生守则的制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普遍强调孩子的规矩和纪律,希望孩子能够遵守学校的规则和老师的要求。而在美国,小学生守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主性。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守则制定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地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最后,中美小学生守则在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在中国,小学生守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纪律和听从,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和老师更注重学生的统一行为和规范,缺乏对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培养。而在美国,小学生守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学校和老师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中美小学生守则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视程度、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守则制定的影响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程度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对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篇三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网络,被各大论坛纷纷转载,引发众网友热议。短短几天,就有近千条评论。
看完两则守则,厦门的一线教师普遍认为,美国小学生守则更贴近小学生实际,更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相对而言,中国小学生守则在表述上比较政治化,学生难理解。一位五年级的厦门小女生甚至觉得,“守则平时没什么用,写作文的时候倒是用得着。”
对此,厦门的不少家长呼吁:时代在变,校规要更亲切、更人性化,不要板起脸来说教。
教师:美国版重细节中国版太宏观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仔细看完这则对比图表,可以发现美国版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口语化的表述通俗易懂。
看完美国版小学生守则,厦门从事德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叶老师直呼“实属难得”。
叶老师说,美国版小学生守则更多的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角度来制定,尤其在表述上,更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虽然中国小学生守则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相关的品质,目的.一样,但表述上比较“政治化”,对小学生而言像 “探究”、“实践”、“自尊自爱”这类的词语,比较难理解,学生比较难从自己的小事当中去做到位。
嘉滨小学德育处主任王妙香也坦承,单从两则守则来看,美国版更加重视细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中国的则是口号式的,比较宏观。
王妙香认为,对于小学生应该是更加具体的行为,比如说“热爱祖国”这条,应该更加具体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怎么样才是爱国。
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用得到”
一位教师告诉导报记者,目前,厦门教育界所使用的小学生守则和规范,是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全国都在使用。相比1981年颁布的旧版,新版本已经有所改进。
近日中午,放学时间,导报记者分别在两所学校门口,随机采访了数十名小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基本背出“小学生守则”。
一名学生告诉导报记者,从入学开始,老师就会叫大家背诵守则。“不过,我基本是死记硬背。”
当导报记者具体问到对守则里的内容是否理解时,不少学生迟疑了一下,“大概知道吧”。一些学生说,平时干什么,压根想不起守则说的,“里面的内容离我们很遥远”。一位五年级的小女生想了半天说:“写作文的时候用得到。”
近日,一位高二学生说起以前背诵过的小学生守则时,甚至笑称“那是‘纲领性’文件,基本是命令大家要如何、不能如何”。
家长:不一定都要板着脸孔说教
一位网友这样评论:“美国小学生守则像个聪明的老师引导孩子怎么做,中国小学生守则就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师在手舞足蹈地对小学生卖弄自己的才华。”
厦门一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也认为,中国小学生守则太宏观了,措施文绉绉,空洞刻板,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很多都理解不了。
不少家长认为,学生守则也要与时俱进,目前所使用的守则已将近10年,“要更新了”。一位家长呼吁,时代在变,校规并不一定都要板着脸孔说教,也可以蹲下来和孩子聊天讲道理,可以更亲切些。
学校:在表达方式上将更有人情味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教育一线,厦门各校还会参考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制定更为具体详尽的校规。
厦门一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每个学校基本都有自己的校规,会进行比较具体的规定,但相对而言都比较生硬,比如“小便要举手”。在措辞上,通常是 “不可以”、“不能”,命令口吻居多。
该负责人说,相比小学生守则,学校制定的校规很细很具体,可操作性都比较强,今后还可以在表达方式上更亲切些,更贴合小学生实际。
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网上对中美学生守则的热议,“说明了家长希望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实际,口号更具可操作性。其实,这几年,厦门各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成绩单的评语,从原来的‘该生’如何变得更加口语化,更生动了。教条少一点,细节多一些,更有人情味,这会是未来教育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