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吗的创业史(优质3篇)
饿了吗的创业史 篇一
饿了吗创业史:从小公司到行业巨头的崛起
饿了吗,作为中国最大的外卖平台之一,其创业史堪称传奇。从一开始的小公司到如今的行业巨头,饿了吗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2010年,张旭豪、柳甄在中国北京创立了饿了吗。当时,外卖行业尚未兴起,人们只能通过电话订餐。饿了吗的创始人意识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并决定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进传统的订餐方式。
创业初期,饿了吗面临着种种困难。他们需要与餐馆建立合作关系,但很多餐馆对于这种新的外卖模式持怀疑态度。此外,技术和物流等方面的问题也给创业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然而,饿了吗的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坚持不懈地与餐馆合作,并积极解决技术和物流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饿了吗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订餐流程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订餐,同时饿了吗与餐馆之间的配送也得到了优化,保证了用户能够及时收到外卖。
饿了吗的成功也离不开他们对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此外,饿了吗还推出了会员制度和各种优惠活动,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
如今,饿了吗已经成为中国外卖行业的领导者之一。他们不仅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覆盖,还扩展到了海外市场。饿了吗的成功启示我们,创业者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同时也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饿了吗的创业史 篇二
饿了吗创业史: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成功之路
饿了吗是一家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他们的创业史充满了各种新思路和尝试。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让饿了吗成为了中国外卖行业的领导者。
创业初期,饿了吗的团队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外卖行业的革命性影响。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线上订餐平台,将传统的电话订餐模式彻底颠覆。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订餐,而餐馆也能通过平台管理订单和配送。
除了便捷的订餐方式,饿了吗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功能和服务。比如,他们开发了智能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历史订餐记录和喜好,为其推荐最适合的餐厅和菜品。此外,饿了吗还引入了无现金支付和在线评价功能,提高了用户的支付和评价体验。
饿了吗还在物流方面进行了创新。他们与餐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餐馆自有的配送员进行外卖配送。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配送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同时,饿了吗还引入了实时配送跟踪功能,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外卖的配送进度。
除了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饿了吗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他们将创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经验带到了其他国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饿了吗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尝试,成功地实现了从小公司到行业巨头的跨越。
饿了吗的创业史告诉我们,创新是成功的关键。创业者需要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追求卓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饿了吗的创业史 篇三
创业起因:高校订餐是一级痛点
段:饿了么创业至今已有5年,请你简单介绍下5年的创业历程,发展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时间节点?
康:饿了么是一家大学生出来创业的团队,起步的时候资源很少,所以都是身兼多职,2007年我们进上海交大,2008年开始捣鼓创业,当时确实什么都不懂,2009年网站才上线,2011年毕业后开始正规完善的商业运作。
段:饿了么当初为何选中订餐作为创业的切入点?也就是说你们是如何挖掘出订餐是用户的一级痛点?
康:因为订餐确实是我们自己的痛点,我和Mark(饿了么CEO张旭豪)喜欢打实况,废寝忘食,叫外卖结果发现体验太糟糕了,某天晚上合计了一晚,第二天就起来做事情。
这个痛点还是普遍存在的,电话叫餐经常占线、餐厅选择少、对比少、服务难以评价,经常有同学骂娘,都已经骂娘了,说明真的很痛。早期的外卖用户,以快餐居多,其实是懒的需求,不想出门,当然也可能因为太忙了。
段:饿了么发迹于上海交大,之后迅速占领上海市场。高校学生算是饿了么的天使用户吗?你们如何想到以高校市场为创业发力点?
康:原因很简单,当时我们就是在校学生,学生叫外卖的需求很普遍,而且高校人多、消费量大,从高校获取第一批用户是很自然的想法,然后逐步改进产品。还有一个原因,高校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比较高,包容性也比较好。身边的同学经常会给我们提供很多不错的建议,同时大学校园的影响力也为招聘带来一些便利。
产品尖叫点:地理位置
段:使用饿了么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快速获取地理位置,你们具体做了哪些优化?这项功能算是产品的尖叫点吗?
康:这是由O2O的本地属性决定的,这个必须解决好,否则体验会很差。对于比较独立集中的区域,饿了么会让用户自己选择入口;对于覆盖广泛的区域,用户只需在PC上搜索,或者在App上直接定位,饿了么在这方面的优化确实比较好,现在同行业网站也基本模仿饿了么的做法。
段:线下商户是决定O2O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饿了么对商户的管理有什么创新之举?
康:O2O的重心在哪里,看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从我的理解,商户肯定是关键,很多做不好的问题也出现在这里。饿了么在商户端有一个Napos系统,做得非常早,解决了很多商户的切肤之痛。
以前订餐类的网站,只看重渠道价值,饿了么做了Napos,把管理价值做进去了,餐厅用起来很方便,以前的网站以佣金为主,饿了么停掉了这种方式,收取餐厅服务费。这样就把餐厅的利益和饿了么绑定了,餐厅没有了抵触情绪,线下服务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创业经历的坑
段:饿了么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让你印象深刻的坑?
康:饿了么比较谨慎,陷阱都是因为脑子太热了。我们很强调方法论,一般做事情会先打样,某些做法试验不行就停了。比如2009年试验过大范围铺开整合营销,后来发现这件事情一定得在后面做,做得太早一定会失败,因为O2O都有本地属性,必须先抓重点区域。这就是方法论,必须严格控制自己,探头不行马上要收回去;如果打样成功了,就总结成一套详细的标准,再推广扩张。
段:目前餐饮O2O领域竞争激烈,阿
里、美团、百度等相继入局,无论对用户还是商户,巨头都在抓紧争夺。饿了么如何应对这种竞争?康:2014年是外卖行业的大年,饿了么会在一个月内放出行业的重磅消息(此处应有掌声)。淘点点和美团去年就进入了外卖行业,对饿了么没有造成影响,我们太欢迎更多的玩家进来,一起培养用户习惯。再给行业添把火,饿了么长期积累了很强的线上线下能力和领先的产品体验,我们欢迎竞争,只是对手挖人挖得太狠了。目前商户的意识已经培养得比较好,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培养用户的意识。
团队管理妙招:狠抓价值观
段:饿了么除了产品、技术团队,地推人员也占很大一部分,你们是如何管理现有团队,尤其是对地推团队的管理?
康:饿了么不仅有BD,还有地推,这是饿了么的优势之一,也越来越是挑战。我们的原则是数字化、制度化的管理,依赖系统,系统指导人,这是一个原则,会不断加强;另外地推和BD团队很辛苦,我们非常看重人情管理,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强调价值观。饿了么可能是这个体量的公司里,价值观讲得最多的,当然主要是对内部。
段:去年11月饿了么获得2500万美元C轮融资,估值近1亿美元,你们是如何处理与投资人的关系?
康:这和行业有关系,餐饮O2O在爆发,饿了么是龙头,估值自然高一些。我们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与投资人沟通方面倒是不讲究技巧,基本就是透明沟通,虚心求教。正规、标准这是起码的要求,保持很强的执行力,投资人会在后面支持我们。
段:饿了么管理层与投资人出现分歧会怎么办?
康:目前还没有发生过矛盾,我们平时保持沟通,投资人帮助我们很多,如果有问题也基本在早期被化解了。
专注产品放首位
段:饿了么在探索商业化方面有什么进展?你们是如何权衡产品发展与商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
康:饿了么的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本来可以增长更快,但是因为巨头的涌入,行业的爆发,我们目前也把扩大市场和完善产品放在第一位。可能这几年,尤其是O2O,资本的影响越来越大,获取用户和订单量是头等大事,就像嘀嘀和快的用补贴的方式获取用户。
目前饿了么商业化的压力比较小,重心在完善饿了么的使用价值,要做很多事,包括中高端的外卖需求的满足。让大家随时随地都能在饿了么上面找到各种档次的餐厅,都能送到家!
段:访谈最后一个环节是嘉宾精品推荐,康总有什么好书或者精彩视频与大家分享吗?
康:我没有资格的,平时喜欢看书,关于互联网的《失控》《未来是湿的》都很有智慧,《三体》也不错,吴晓波的书必看。
最近我在看王石的自传,很真实,语言很朴素,另外金错刀老师的《马云管理日志》也超级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