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方案范文【最新6篇】

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方案范文 篇一

标题:建立全面有效的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方案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教育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舆情挑战。为了提高教育机构对舆情的应对能力,建立全面有效的舆情监测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个可行的舆情监测方案,旨在帮助教育机构及时、准确地了解和应对各类舆情。

一、舆情监测团队的建立

建立一个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是舆情监测方案的基础。这个团队应当包括舆情监测专家、数据分析师、社交媒体专员等成员。他们应当具备舆情监测和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采集和整理与教育机构相关的舆情信息。

二、舆情监测工具的选择

选择适合教育机构的舆情监测工具非常重要。这些工具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能够实时监测各类媒体平台上的舆情信息,包括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2)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和整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和整理大量舆情数据;3)提供可视化的舆情报告和分析,便于决策者了解舆情发展趋势和优化应对策略。

三、舆情监测指标的设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舆情,教育机构应当设定一些关键的舆情监测指标。例如,可以设定关注度指标,用于衡量舆情事件的关注程度;设定情感指标,用于评估舆情事件对教育机构形象的影响;设定传播路径指标,用于了解舆情事件的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等。这些指标的设定应当结合具体的教育机构特点和舆情监测目标。

四、舆情应对策略的制定

基于舆情监测结果,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应当包括:1)及时回应和解释舆情事件,以减少负面影响;2)积极参与舆论讨论,增强教育机构的声音和影响力;3)加强与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提升舆情应对的效果;4)建立有效的舆情危机管理机制,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的舆情危机。

综上所述,建立全面有效的舆情监测方案对于教育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专业的舆情监测团队、选择合适的舆情监测工具、设定关键的舆情监测指标和制定科学的舆情应对策略,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舆情挑战,保护自身形象和声誉,提高公众信任度。

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方案范文 篇二

标题: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效能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机构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快速变化的舆情挑战。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舆情监测效能成为了教育机构的一种趋势。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教育机构舆情监测的效能,以帮助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舆情挑战。

一、建立全面的数据采集系统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监测的第一步是建立全面的数据采集系统。这个系统应当能够实时监测各类媒体平台上的舆情信息,并自动采集和整理这些信息。通过采集和整理大量的舆情数据,教育机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舆情事件的发展和影响,为制定舆情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舆情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监测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舆情分析。传统的舆情分析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效率较低。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规模舆情数据的自动分析和挖掘,提高舆情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教育机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和分析舆情事件的情感倾向、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为制定舆情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建立实时的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监测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实时的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类媒体平台上的舆情信息,并通过预设的舆情监测指标和模型进行实时分析和预警。一旦发现与教育机构相关的重要舆情事件,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以便教育机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建立舆情应对策略的优化机制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监测后,教育机构应当建立舆情应对策略的优化机制。通过分析舆情监测结果和应对效果,教育机构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舆情应对策略,提高对舆情挑战的应对能力。同时,教育机构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教育机构和专业舆情监测机构的合作,共享舆情数据和经验,提升整个行业的舆情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效能是必要的。通过建立全面的数据采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舆情分析、建立实时的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和建立舆情应对策略的优化机制,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类舆情挑战,保护自身声誉和形象,提高公众信任度。

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方案范文 篇三

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一、什么是社会舆情;二、什么是社会舆情信息;三、为什么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四、如何做好社会舆情信息工作。

一、什么是社会舆情(概念)?即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性思想、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一段时期内人民群众最关心,议论得最多的问题。

三、为什么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重要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作指导,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要做好社会舆情信息的报送工作也必须先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明确为什么一定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它的道理究竟在哪里?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主要有两大方面的需要:一是领导部门制定和完善决策的需要;二是搞好舆论引导的需要。

(一)领导部门制定和完善决策的需要

决策前的需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最有发言权。要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事前就要充分了解民意。决策中也需要了解,因为制定决策需要时间和过程,在这期间又会发生变化,需要补充和完善,再次听听民意。决策制定好后同样也要听听下面的反馈。因为现实总比理论决策快,决策制定后,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往往又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所以不管是决策前、决策中,还是决策后都需要倾听民意,才能代表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出党提出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而人民群众分散在各地,如何把他们的反映、意见、建议等及时收集、汇总,并告诉有关决策部门?开通社会舆情信息渠道,就能较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这就是上级越来越重视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的原因之一。

(二)搞好舆论引导的需要(重要依据或叫先决条件)

人民群众的情绪是宣传教育的第一风向标,研究人民群众的意愿,触摸他们的脉搏,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摸准的脉搏。如果无视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上下不配套,甚至教育引导会严重脱节,久而久之是很危险的。因为人民群众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全局工作不一定全部了解,往往从局部情况去判断全局性工作,所以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心生怨气,而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所以必须要搭准人民群众的脉搏,摸透他们的思想,才能使舆论引导工作有针对性,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健康的方向上来,帮他们及时解惑释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从而达到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那么广大群众的真实思想由谁去摸?这就要开通社会舆情信息渠道来完成。

所以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开展的,正因如此,对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现在上级越来越重视。这对我们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来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和勤奋的工作去完成这项使命。如何完成这项使命?这就是我要讲的第四个大问题。

四、如何做好社会舆情信息工作?

(一)信息员应做的工作。我认为起码要做好2项工作。

1、吃准上头。即思想上必须具有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没有政治敏感性,有了好的信息线索也会错过报送时机,或者老放马后炮,还有老感到没有内容好报。为此,信息员就必须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拓宽思想领域,平时就要多看新闻,多看报纸,多了解一些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重大的部署和举措,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活动要随时了解和掌握。

有了政治敏感性还不够,还必须要从大局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即我们平时常说的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即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一下自己掌握的内容哪些是上面领导想要知道和需要了解的;哪些内容是不需要了解和知道的,要吃得准上面的意图。如何吃准?我认为大致可从以下5个方面去考虑:

(1)对上级召开的重要会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需要反映。如市总上报的《对全国“两会”召开前的七点希望》、《对xxx召开前的反映及建议》、《对xxx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看法》等就属于这类信息。上报目的是便于上级领导及时了解基层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声、要求和建议,更好地决策。

(2)对上级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要部署等需要反映。如我们今年上报的《对中央“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建议的反馈情况》、《对〈xxx劳动合同法〉(草案)修改的六点建议》、《对中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反映及建议》就属于这类信息。目的是为领导部门完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情、突发性事件需要反映。如:如我们对xxx“废统”、织里发生“”火灾、xxx宇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等反映就属于这类信息。有关领导部门可以通过这类信息,快速、简洁、及时地了解基层的情况,分析和预测未来的趋势,以便掌握工作主动性。

(4)社会上值得引起关注的热点、难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需要反映。如:对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群众看病贵、城市房价上涨、龙断行业收入过高、环境污染和干部腐败问题等方面的反映就属于这类信息。让上级领导了解民生民情民思,为下一步决策或改进措施掌握必要的依据。

(5)对可能出现的某些不稳定因素需要反映。如《军转企干部目前情绪不稳》、《德清某公司的123名退休职工情绪激化》等就属于这类信息。这种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警示作用,可以帮助领导部门决策提前到位,防患于未燃。

2、吃透下头。既熟悉群众和了解群众。社会舆情信息是对某个群体的思想反映,而群众对上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重大的社会活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有什么看法、意见、要求,平时他们心里有什么愿望、呼声、建议,这些我们必须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叫吃透下头。只有吃透下头,才能有充足的信息源,才能向上面报得出社会舆情信息。

1、从管理角度讲,(1)就要从整个信息员大队伍中挑选适当人员,建好反映社会舆情信息小队伍。小队伍人员选择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对新闻一定要感兴趣;二是比较善于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三是与群众接触机会比较多,四是要多方面的。有了这支队伍,就能保证反映社会舆情信息时不做无米之炊。一直来,市总为什么能够及时向上反映社会舆情信息,这与我们建好这支队伍是分不开的。(2)社会舆情信息往往触及的是敏感、热点、难点、棘手的问题,容易得罪人,特别容易得罪领导,所以要主动采取措施,保护好信息员,保证他们报送信息时无后顾之忧,从而保证本单位有充足的信息源泉。这项工作我们做得比较好,所以信息源泉一直不断流。

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方案范文 篇四

舆情调研报告()

第一篇:职工舆情调研报告

职工舆情的特点与工会的干预机制研究

舆情指在一定时期内,民众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概括地说,舆情就是民众的态度

和意见。职工舆情是广大工人阶级对单位内外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的态度和意见,包括对自身的认知、对所在单位的评价和对整个社会的态度。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舆情作为民意的一种集中体现,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近些年,对于舆情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职工舆情,学术界关注甚少,几近空白。事实上,与普通的舆情相比,职工舆情具有特定的主体、客体和传播规律,在监测机制和干预机制上也有特定的现实基础和需要。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有效地疏导、监管、掌控和利用职工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不仅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这一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工会组织发挥社会职能所应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报告在对工会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分析职工舆情的特点,工会干预的重要性、现状和困难,进而提出完善工会干预机制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职工舆情的特点

与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相比,职工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从主体上看,职工舆情的主体是职工群众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的主体是民众,是和掌握权力的官员相对的,也是和掌握各种资源的精英相对的,民众就是指普通百姓。而职工舆情的主体范围是特定的,特指职工群众,即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执政党的阶级基础。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十一五”末上海的从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工会会员数已达到770万人。其中,非公经济职工已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同时,“80后”职工、农民工也越来越多。职工队伍的重大变化及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决定了职工舆情往往是整个社会的舆情热点。职工群众的利益意愿和诉求往往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涉及职工队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也就成为社会性事件;职工对一些社会热点、焦点和民生问题的反应与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态度。

2、从内容上看,职工舆情主要来自职场方面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内容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民众关心的特定事件。由于民众类型多样,关注范围广泛,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舆情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与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相比,我们认为,职工舆情的内容主要来自职场方面。由于职工个体的差异性和具体利益关系不同,尤其是职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的特点,会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意见、情绪和行为。一般而言,职工舆情包括职工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如职工的个人理想、自豪感、主人翁意识、兴趣爱好、社会地位认知等;对所在单位的认知和评价,如单位的工作环境、生产经营状况、工资报酬、发展前途等;对职场上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创新与挑战等的认知和评价。

3、从传播上看,职工舆情关乎企业社会形象与和谐稳定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由于主体是民众,主要应由政府来干预。而职工舆情的主体是职工群众,工会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和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xxx的重要社会支柱,应以工会为主导来干预职工舆情。各级工会组织应在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有效地干预职工舆情,着力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的空间、互动的桥梁,使职工置身于信息公开、反馈迅速、方便快捷的舆论环境中,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为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二、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工会组织,科学合理地干预职工舆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干预职工舆情,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xxx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那么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干预职工舆情,就是了解职工的意愿,回应职工的诉求,沟通信息,化解矛盾,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贯彻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一项有力举措。因此,干预职工舆情,是工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大局的重要切入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鲜明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2、干预职工舆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党的xxx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是这样,在企业发展的微观层面也是如此。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和职工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干预职工舆情,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职工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和职工共赢。实践证明,凡是竞争力强的企业,都是重视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企业最好的发展环境,也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3、干预职工舆情,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工会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组织建设、环境条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工会工作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作为职工权益的合法代表、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组织必须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站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高度,努力开拓创新;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出谋划策,要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声及时反馈给党和政府;处理好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矛盾,在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作用;积极探索职工维权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为职工争取更大利益。干预职工舆情,为全面搞好工会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是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能、促进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力抓手和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干预职工舆情,可以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努力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提高职工权益的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好、保护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现状

本课题组共向参加上海工会学院培训和“改革与发展”信息会的工会干部随机发放职工舆情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并对杨浦区总工会、黄浦区总工会、松江区总工会、上海市纺织工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工会、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等的20名工会干部开展访谈,搜集信息,深入了解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实际情况。 1、在态度上,重视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

从问卷调查来看,对于单位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频率,所有的工会都关注职工舆情,以每月几次的居多,占;其次是偶尔关注的,占;再次是每天关注的,占。而单位的职工舆情,由工会单独或工会和其他部门共同来了解和干预的,占到了。其中,由工会和党委共同来了解和干预的,占;由工会和团委共同来了解和干预的,占;由工会和其他部门共同来了解和干预的,占。对于工会是否需要了解职工舆情,认为非常需要的居多,占;其次是认为比较需要的,占;而认为一般的仅占。对于工会是否需要干预职工舆情,认为比较需要的居多,占;其次是认为非常需要的,占;而认为一般的,占。对于所在单位工会是否重视了解职工舆情,认为比较重视的居多,占;其次认为非常重视的,占;而认为一般的,占。 2、在了解渠道上,丰富多样,普遍建立工会信息员队伍

4、在内容上,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是工会最关注和最需要干预的方面

从问卷调查来看,对于所在单位工会最关注的职工舆情,认为是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教育、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的居多,占;其次是民生问题(保障、医疗、教育、物价等),占;再次是单位的生产形势(包括产品开发、利润等),占。而对于工会最需要干预的职工舆情,也是认为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教育、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的居多,占;其次是民生问题(保障、医疗、教育、物价等),占;再次是单位的生产形势(包括产品开发、利润等),占。可见,无论是所在单位工会最关注的职工舆情,还是工会干部认为工会最需要干预的职工舆情,都集中于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教育、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而这也正是工会切实履行职能、维护职工权益的主要方面。

四、工会干预职工舆情存在的困难

在对工会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工会干预职工舆情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加强

近年来,工会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改善自身的服务,在维权、参与、教育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与广大劳动者的迫切需要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职工对工会及工会具体工作的认识很片面、单一,有的甚至停留在工会只是文体活动的组织者、困难补助的发放者等简单认识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会对职工舆情的真正了解和具体干预。同时,一些企业领导者把经济效益放在工作中的主要位置,对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会在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方面有时会感觉力不从心。另外,一些企业工会干部是身兼数职,很多还是半路出家,接受针对性的工会理论学习培训机会不多,往往存在着业务不熟、能力和经验不足的弱化现象,也必然影响到其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的能力和效果。 2、对职工舆情的了解渠道不够完善

当前,工会了解职工舆情的渠道非常多,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会往往与企业方的沟通较多,而与职工的直接沟通却比较少。即使对于与职工群众直接沟通的那些渠道,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了,发挥得怎么样,工会的关注度还不够。如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可以说其作为工会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的一个重要渠道,已经是广泛建立起来了,并包括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互助保障、帮困救助、支内补助、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女工热线、老年维权、农民工维权等诸多项目。然而,在访谈中了解到,到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来寻求帮助的职工并不是很多,有的职工援助服务中心由于来访职工人数过少,从原来的每天运作改为每周运作一次。当然,这其中有工会对其宣传不到位、职工知晓率不高的因素;同时,我们也应认真思考我们的职工援助服务中心为职工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力度怎么样,职工的满意度怎么样。只有不断完善对职工舆情的了解渠道,工会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工会信息员的素质与能力还需提高 目前,在基层工会信息报送中,存在只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一般性的信息多,经过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信息少;宣传成绩的信息多,反映问题的信息少。对有些与职工利益休戚相关的难点、敏感信息不敢报送,担心上级部门产生单位工作没有做到位的想法,影响单位的荣誉;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信息上报也比较滞后,因为要经过反复斟酌,才能决定是否上报以及如何上报。

各基层单位报送的信息数量存在很大差别,除了各基层工会信息员思想重视程度不一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目前工会信息报送工作还处于被动位置,有些信息严重滞后于工作。据了解,一些工会信息员是在上级工会对信息稿进行交流和讲评、表彰和奖励优秀信息员等措施的激励下开展工会信息工作,主动性不足。同时,由于工会信息员兼职较多,变动程度也比较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会信息报送责任意识和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这就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通过专门的工会信息员培训,不断提高工会信息员的素质与能力,使他们主动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出发来更好地开展工会信息工作。 4、对劳务派遣工的舆情干预比较薄弱

劳务派遣工夹在用工企业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容易成为“没人管”的弱势群体。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用工企业工会认为,目前多数单位的做法是劳务派遣工在劳务派遣单位加入工会,委托用工企业工会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委托管理到什么程度,还需进一步明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委托程度不明确,用工企业工会在开展工会的各项活动、为职工做好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工会经费,往往出现对劳务派遣工与正式职工服务项目不同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归属感与认同感,进而影响到对劳务派遣工舆情的了解和干预。

五、完善工会干预机制的对策建议

通过建立、健全职工舆情的了解、反映和疏导机制,有利于化解职工群众的不满情绪,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鉴于当前职工舆情的特点及工会的干预现状和困难,需要加强完善工会的干预机制。

1、以人为本,努力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方面为职工谋福利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工会组织要在促进和谐稳定、保障职工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调查也了解到,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教育、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是工会最关注和最需要干预的舆情。工会组织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个方面努力为职工谋福利。一方面要丰富职工民主参与的形式,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要将充实、完善职代会运行机制作为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结合实际,总结、研究并创造性地充实、完善职代会运行机制,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中有关职代会作用的规定,通过相应的程序性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了解职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职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健全同级党委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和权益维护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各部门与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的作用,对企业重要政策的出台、职工群众“三最”问题等进行通报沟通,协商有关问题妥善解决。 2、明确定位,不断提高工会的地位与工会干部的素质

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xxx的重要支柱,是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这是工会的定位。如果工会不能作为职工的代言人出现,其加入工会的目的不能实现,就会迫使职工远离工会,也就导致工会无法履行基本职能。因此,工会必须明确定位,增强责任意识,真正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作为求地位,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各项职能,全面推进工运事业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建设建功立业。一方面,工会要积极争取参与到企业的核心决策中,充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既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全工会的组织机构,也要重视工会干部的考核、选拔、交流和使用,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养、锻炼,提高工会干部的协调沟通、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工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党政的支持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既要积极获取党政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着力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要努力让党政给工会当好后盾,旗帜鲜明地支持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对于工会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党政全面协调,从而促使职工权益得到较好地维护。

3、完善职工舆情的了解渠道,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

4、积极干预职工舆情,大力发挥工会组织的引导作用

不同的职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思维方式、情感心理,即使对于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因此,职工舆情复杂多样,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工会要高度重视对职工舆情的干预工作,科学合理地疏导舆情。首先,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引导职工的信仰追求、观念潮流和价值认同,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形成有利于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其次,对于职工表现出来的各种舆情,要注意疏导而不能堵塞,做到有情况早反应,有问题早处理。良好的舆情反映、疏导机制有利于稳定人心,防患于未然。第三,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梳理归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要准确记录敏感信息的类别、诉求主要内容、发现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特定信息进行跟踪监测,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及敏感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剖析问题的原因和症结,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积极采取正确的应对技巧和方法,主动化解矛盾,在社会管理中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独特的维稳作用。

5、关爱劳务派遣工,建立多方合力干预职工舆情的良好机制

劳务派遣工的雇用和实际使用相分离,决定了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更容易受侵犯,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做好组织劳务派遣工建会入会工作,对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劳务派遣工直接加入用工企业工会,还是由用工企业工会委托管理,都应从关爱劳务派遣工的要求出发,使劳务派遣工享有与正式职工同样的劳动保障、教育培训、先进评选和帮助关怀,及时了解劳务派遣工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诉求,不断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好地激发、调动劳务派遣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同时,为了加强对职工舆情的有效干预,工会应改变以往只靠工会组织一家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在党政的重视支持下,善于借助各方力量,积极整合资源,与劳动保障、信访、宣传、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联合成立职工舆情工作小组,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参与职工舆情工作,共同对职工维权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和协调处理,共同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从而有效提升工会对职工舆情的干预能力,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节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责任主体单位还存在着不重视、不配合现象,影响了整个舆情处臵工作的正常开展。

造成舆情监管难的原因及对策:

第三篇:2014舆情指数报告

第四篇:2014两会舆情报告

2014两会舆情报告: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3月10日综合话题舆情】

今年两会召开期间,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诸多关于环境污染的议题中,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专业词汇(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成为了热议焦点。

xxx总理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等项目监测,2014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随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专业词汇也一跃成为两会代表,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代表话题(议案)词频分析】

xxx代表钟南山在医院门诊做过专门调查,每当天气变得灰蒙蒙的,前来就诊的病人就会增加10%到15%。其核心原因就是我国以前对和臭氧没有监测,而直接进入肺泡,危害极大。为此,钟南山代表建议,今年在全国范围内监测。 xxx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本次人大会上提交议案,建议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从立法层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当一个地区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周边地区,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影响。

从3月8日起,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率先在全国发布监测数据。参加xxx的人大代表指出,长远来看,防治污染关键在于切实治理各类废气污染源,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4年监测覆盖所有地级市显得步伐有点缓慢,建议在今年年内就开始全国监测。

【委员话题(提案)词频分析】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西部在工业转移过程中污染非常严重,而那些受污染群体都是农民兄弟和低收入人群,希望2014年的监测目标不应该只覆盖所有地级

以上的城市,应该覆盖全国。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我们及时公布的监测数据,对公众而言,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众健康出行。针对不同的空气质量状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3月9日下午,在xxx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后,xxx部长陈竺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xxx已开始开展研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此外,他建议调高烟草税,降低烟民数量,将健康城市的概念充实到卫生城市的内涵中。

【媒体传播舆情分析】

从两会召开前夕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的含量纳入国家标准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词汇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媒体普遍认为政府的这一举动它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3月6日京华时报援引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的观点。他认为,政府对问题的重视,也是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

截至发稿时,在百度中输入“”这一关键词可以得到490多万条结果,而在新浪微博中则有约118万条涉及“”的微博。

曹红财的微薄[新浪微博]: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空气却越来越糟!也逐渐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最重要的就还是它对人类的危害,他究竟有什么危害呢? 它是指空气

中直径小于微米的颗粒污染物,进入人体支气管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如此火爆,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网友 ip游客 :,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是否应该人性化一些,到易有空气污染的地方检测。广州空气很污染啊!

网友 ip: :车尾气对人的危害不小,尤其是最近曝光中国汽油的危害物质远高于香港、欧美三十多倍,汽车尾气影响人的智力,尤其是儿童的智力,这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发展的问题,请国家注意注意再注意,不要让劣质的汽车尾气在全国gdp增了一个点的同时,我们下一点的孩子整体之上却降低了10个点!!!

网友 :中国是不是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对的监测。

【综述】

xxx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是政府对于公众环境保护诉求的回应,表明了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决心,正是政府的这种决心,才让以为重点的大气治理工作一步步走向深入。

继2月29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后,又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后广东省公布了珠三角9市17个监测点的pm 数据。但仅有监测结果是不够的,通过监测结果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治理工作才是最终的目的。做好大气的治理工作可以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科学研究,联防联控、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五个方面进行。

但要从根本上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更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必须转变能源发展的方式,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在10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张国宝、邵秉仁、王炳华、陆启洲、李河君、牛文元委员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回答了记者提问。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所做的努力。

(撰文:张文涛 莫林虎)

【资料】

第:舆情分析报告

大江南舆情分析

一、二季度干部职工关注热点难点问题

1、近期食品添加剂事件火热,如美国大肠杆菌、台湾塑化剂等。

作为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问题出现后,包装食品检验严格,不少包装食品已经暂停使用导致新鲜蔬菜水果等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因此原材料上涨成为近期领导最为关心和头疼的问题。

2、6月23日北京惊现大雨,城区数百路段和小区发生积水,有

的地区出现交通、电力中断的情况。下雨给员工上下班出行都带来不便,天气变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3、大江南多半为外来打工人员,生活压力以及北京不断增长的

物价,工资报酬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员工提出希望涨工资的要求。 4、早晚高峰公交车堵车严重,每天要长时间浪费在路上,因此

地铁是很多员工上下班首选。而昨日地铁四号线动物园出现1死多伤事故,不少人在问:“什么才是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

二、三季度舆情发展趋势预测

1、工资是否能够有所上调。 2、堵车何时才能有所缓解。

北京大江南国际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014-7-6

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方案范文 篇五

网络舆情信息写作技巧

一、关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几个理论问题

1、对舆情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一般来说,所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上述这个关于舆情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想真正弄明白也非易事。对于基层舆情信息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换句话说,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舆情,就是民意的集合。

2、对舆情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从理论上讲,所谓舆情信息,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才是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说,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

3、对舆情信息工作基本内涵的把握

就宣传思想战线这个特定工作领域而言,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特指在xxx直接领导、组织、协调下的,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单位和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围绕因应特定舆情因变事项产生的相关舆情,通过收集、整理、上报舆情信息,并对决策者相关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简单说,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部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门的过程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我们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

二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或者叫作舆情信息工作的受益者。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决策权力的决策者,它可能是某个拥有决策权力的个人,也可能是具备相应决策职能的集体或组织。就宣传思想战线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客体一般包括二个层次,一个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一个是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畅,其成果能否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密切相关。

舆情信息工作的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对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把握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相关基本要素,并弄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内在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二、舆情信息工作的常用技巧

说到技巧,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技巧之一:收集舆情——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二是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工作的横向部门很多,除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国、地税,教育、国土、城建、环保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对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要广泛建立纵横联系,不断强化立体收集。要在立足本地区、本系统的基础上,打通各种渠道,其它系统建立直接或间接的横向联系。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一些具有辅助功能的舆情信息联系渠道,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从而保证横向部门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

技巧之二: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是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规律。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莫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候,就形成了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

二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舆情的焦点。这个例子说明,舆情因变事项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

三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己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早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技巧之三: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是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资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是分析舆情要突出政治性。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春节晚会广告问题,表面上看,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技巧之四: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三是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xx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五中全会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技巧之五:报送舆情——正确选择舆情报送的对象

舆情信息报送对象的选择,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任务是为决策服务、为领导服务。就一个地区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有二个:一个是为上级党委和

政府服务;一个是为同级党委和政府服务。比如,某市委宣传部的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它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省和中央,另一方面就是本市市委和政府。对上服务和同级服务同样重要,决不可人为偏颇。就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做好两个服务,主要是要选择好舆情信息报送对象问题。

一是要研究舆情区域性特征。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以一定的舆情空间和区域为载体的,因而舆情效应的直接影响力将随其空间、区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据舆情的影响范围,我们可以把舆情分为“区域性舆情”和“全局性舆情”两大类。一是区域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如某市、县、乡等),而且只对舆情发生地局部有直接影响的舆情。产生“区域性舆情”的舆情因变事项一般具有“地方性”。比如,某市政府出台了某项政策,当地民众对该项政策的思想反映,显然只对当地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对其他地区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区域性舆情”研究的作用是为区域内决策者决策服务的。二是全局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但对全国而言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国家最高决策层有直接影响的舆情。“全局性舆情”也可称之为“全国性舆情”。它的主要特点是,舆情效应的影响范围较大,而且影响面也较广。产生“全局性舆情”的必要条件,是激活全国性民意的,在全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趋同性的舆情因变事项。“区域性舆情”与“全国性舆情”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会因某些因素的变比而相互转化。比如,“孙志刚事件”和“刘涌案事件”,尽管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广东和辽宁,但因为其在全国民众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所以,由这两个事件而引发的舆情就从区域性扩展到了全局性,因而也就自然地演变成了“全局性舆情”。就一般而言,上报上级的舆情应以全国性舆情为主;报送同级党委的舆情应以区域性舆情为主。

二是要把握舆情报送的范围。在报送同一级党委的舆情信息时,有时还要考虑报送范围问题。比如,我省的《专报》、《要报》、《摘报》、《清样》等不同舆情刊物,报送的部门、领导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对市、县(区)的同级服务上表现的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就一个市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什么样的舆情报市委书记和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常委和副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人大、政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合理确定舆情信息报送范围,对于充分发挥舆情信息的功能,提高舆情信息的影响力,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好务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要注重舆情报送的程序。舆情信息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一般而言,舆情信息的报送要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核和签发。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导工作忙、会议多,经常不在家,而舆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又很强,有时等领导审完后,其实效性就没了。这的确是一个矛盾,怎么办?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放权问题;二是稳妥原则。对上报上级的舆情只要不涉及本地区负面的东西,应放权给具体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同志,授权他们自我把握及时上报;对报送同级党委和政府的舆情信息,一般为稳妥起见,应由主管舆情信息工作的领导把关为宜。如果分管领导不在,可让其他领导或常委部长亲自过目。总之,舆情信息报送是件严肃的事情,各地情况不同,也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但不管怎样,程序要服从结果,只要对舆情信息工作有利,采用什么样的程并不重要。

充分做好舆情工作,才能更好帮助相关领导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倾听民意。

教育机构舆情监测方案范文 篇六

上下级关系

社会舆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社会舆情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积极的社会舆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提高、良好社会风尚形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消极的社会舆情容易引发不良社会心态、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舆情的积极作用:

2、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当前,公众主动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进行利益表达和提出权利诉求已经由个案发展为较普遍的现象。

社会舆情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1、催生不良社会心态。 “仇官”、“仇富”和“社会公正焦虑感’等现象仍然存在;对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应对不当或不及时,引来各种猜测、怀疑、炒作,致使部分公众情绪消极。

相关文章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精彩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篮球比赛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活动方案2012-01-08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精彩6篇)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方案范文(通用6篇)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方案范文 第一篇一、冬季施工准备工作措施1、做好天气预报工作本工程由专人负责每日收听天气预报情况,及时与土建装饰工程联系并向工地有关领导汇报,掌握、了解近期内的天气变化,以便采取必要的...
活动方案2012-09-05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方案范文(通用6篇)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通用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篮球比赛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篮球比赛...
活动方案2013-03-09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通用6篇)

送大四毕业生活动主题方案(推荐6篇)

为了保障活动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可以对一个活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制定活动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大四毕业生活动主题方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
活动方案2011-02-08
送大四毕业生活动主题方案(推荐6篇)

创业车间实施方案范文(实用6篇)

创业车间实施方案范文 第一篇为贯彻落实市人社局等13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大政发[20XX]4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大金委办发[...
活动方案2018-09-03
创业车间实施方案范文(实用6篇)

幼儿园教师节主题活动方案【最新6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师...
活动方案2015-04-01
幼儿园教师节主题活动方案【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