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变化(优选3篇)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变化 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和更新。为了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教育部最近对《中小学生守则》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修订和更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一些重要变化。
首先,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以前的版本中,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只是一些简单的要求,如不打架、不说脏话等。而在新版中,不仅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尊敬师长、友善待人;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团结同学等。这样的规定不仅更加具体,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的行为。
其次,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过去,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新版中,强调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新版规定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实践课程、社会实践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的规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过去,学生的教育主要关注个人的发展和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而在新版中,规定学生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样的规定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行为规范的明确、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注重等方面。这些变化能够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相信在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指导下,中小学生的行为将更加规范,道德修养将更加完善。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变化 篇二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版守则对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和修订,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一些重要变化。
首先,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过去,学生的教育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和规则,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在新版中,强调了学生要主动思考、独立判断,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的规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展。
其次,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强调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过去,学生的教育主要关注学术成绩和知识的获取,忽视了身心健康的培养。而在新版中,规定学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克服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这样的规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在过去,学生的教育主要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竞争,忽视了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而在新版中,规定学生要积极参与班级和校园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此外,还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这样的规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等方面。这些变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信在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指导下,中小学生将更加自主、健康、积极地成长。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变化 篇三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变化
今天,CN人才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变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变化一:新版《守则》提要求更加具体
教育部表示,本次修订是在2004年修订的旧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整合,“三合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北京青年报记者对比发现,新版的《守则》内容比旧版更“接地气”,对于爱国、诚信、学习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具体。
此次修改最直观的变化是内容的精简,旧版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共七十条,两千多字;新版的《守则》一共有九条,三百多字。
在新版的《守则》中,每一条均由三个字提纲挈领,分为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后有若干短句概括具体要求。相比于旧版,新版的要求更加细化。
例如,旧版《守则》的第一条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新版第一条“爱祖国”的要求则细化为“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旧版《守则》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刻苦学习,勤思好问,勇于实践”,新版则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变化二:新版《守则》更加强调法治环境意识
旧版的《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制定于2004年,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文明”、“创新意识”等这些在当时老师和学生看来十分新鲜的词汇,如今被不少教育专家认为有些“过时”。今年全国两会,曾有政协委员建议,修改《守则》中的老化和抽象词汇。
教育部公布的新版《守则》中,“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热爱大自然”等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已经被删除,原来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中“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这一条也没有出现在新版《守则》中。旧《守则》中的“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也已经改为“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此外,新版《守则》的修改还紧跟社会热点,涉及并强调了一些当今比较常见的青少年问题和社会关心的话题。例如,第三条“爱劳动”中增加了“热心志愿服务”,第七条“护安全”中增加了“会自护懂求救”,第九条“护家园”中增加了“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讲诚信”内容则从旧版的第九条提前至第五条,且明确要求“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教育部:制定孩子“够得着”的守则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透露,基础教育一司已经启动对《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修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中小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部表示,随着时代变化,《守则》、《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2012年启动了《守则》、《规范》修订工作,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希望制定孩子够得着,实实在在的中小学生守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天表示。
据悉,教育部本次《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公民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邮寄等多种方式进行意见反馈。8月20日征集意见结束后,教育部将汇总社会意见,将热门意见向公众公布。
师生看法
教师:新版《守则》尚有内容缺失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教师甄珍表示,新版《守则》抓住三个字“爱、讲、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制定,层次特别清楚,有落实还有指导方法。同时,甄珍老师表示,《守则》中还缺少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比如在爱学习方面,其实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应该提出让学生全面涉猎科技、体育、艺术等多样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提出按时完成作业等要求。
同时,在讲诚信方面,甄珍老师认为,还应该加上一条“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的规范。甄珍说,现在的学生由于都是娇生惯养,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谦虚地对待一些事情,比如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情,但是却告诉父母别人的各种不是,而没有看到自己的过错,不愿意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建议,而这一点确实是需要学生加强和特别注意的。
学生:上中学后《守则》就成了摆设
海淀区某中学的高二学生任同学说,《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应该起到指导中小学生为人处世的作用,但是原来那一份就特别空洞,没有具体到如何做。就热爱祖国这一项来说,四个字儿摆在纸上。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可能仅仅认识这四个字儿,不会透彻地了解如何热爱祖国。但是这一份新的《守则》,就将热爱祖国具体到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认真唱国歌,严肃升国旗。
丰台区某中学高一学生尹同学说,新《守则》确实比旧《守则》要具体,但是还是很泛泛,比如护家园中提到的`低碳环保生活,这个概念太大了。同时,《守则》中第五条的“不抄袭不作弊”与第六条中的“遵守校纪校规”,感觉有点重复。
真的会有学生静下心学习《守则》吗?一些学生表示,在小学阶段会有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是基本按照《守则》中提到的评价标准而制定的,每个学期会进行考评。但是上中学后,就不会有这样的考评,因此,《守则》对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
专家观点
新版《守则》亲和度仍不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教育部此次对《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有两个方面的变化,既去掉了一些不适合的内容,又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不过,在储朝晖看来,这样的修订仍然不理想,新版的《守则》亲和度仍然不足,没有真正定位于孩子的角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很难有亲切感,没有亲切感就很难主动去落实。”
对于新版《守则》中没有再出现的“热爱人民热爱党”等内容,储朝晖说,这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应该告诉孩子们爱身边的人就是爱祖国”。对于“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等内容的删除,储朝晖则认为这是“重视人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