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制度(精选6篇)
成本管理制度 篇一
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合理控制和管理成本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流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成本的精确计算、合理分配和有效控制,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首先,成本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成本的具体情况,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降低,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同时,成本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对不同产品或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润的最大化。
其次,成本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成本管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能够精确计算和控制每个环节的成本,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成本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评估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及时调整自身的成本结构和定价策略,以实现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最后,成本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成本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全面掌握成本信息,还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内部沟通。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企业能够对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成本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对成本控制和节约的奖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优势。
成本管理制度 篇二
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合理计算和控制成本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流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成本的精确计算和合理分配,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首先,成本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准确计算和掌握各项成本的具体情况,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从而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降低,避免成本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同时,成本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评估不同产品或项目的成本,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润的最大化。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提高财务状况,增加盈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基础。
其次,成本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需要根据各项成本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如产品定价、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投资等。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明智的经营决策。例如,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产品的成本,企业能够确定产品的定价策略,选择最有利可图的产品组合;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项目的成本,企业能够判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选择最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通过这些决策,企业能够提高经营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成本管理制度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本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全面掌握成本信息,还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内部沟通。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企业能够对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成本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对成本控制和节约的奖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水平,加强内部控制,为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优势。
成本管理制度 篇三
1、增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产品质量的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全体人员提供组成成本的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中层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
2、加强成本控管与成本核算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控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物材料、辅助材料、能源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包括行政)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企业适切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管理机构的经济责任制:
(1)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包括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矩阵式成本管理小组;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思维与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
(2)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或个人,将市场利润管理细化、落实到员工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落实成本管理与个人绩效挂钩机制。
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1)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那种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设计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行政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
(2)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
(3)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
(4)抓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时最大的浪费。
(5)提高资金运作水平。一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二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
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与改善: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与无法增值的流程(或动作)。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彻底消除现场(包括生产车间与办公室的作业)资源的浪费。
7、降低库存与资源取得成本:尽最大管理技能实施符合企业自身的“精益生产”制度,强化企业产销协调机能,提高企业价值链流速。
8、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运用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成本管理的优越性也显而易见。
高层管理人员要按照上述的成本管理方法,注重发生成本的前期预测和其中控制,减少成本发生后的处罚。
成本管理制度 篇四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
认真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通过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管理应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制
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备品备件定额,运行材料消耗定额,检修材料消耗定额。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挖掘设备潜力,提出年度、季度的运行、检修、设备大中小修费用计划。
2、安保部门:负责安全保卫及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提出年度、季度消防、警卫、民兵训练等费用计划。
3、人劳部门:负责制定劳动定额,控制工资总额和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范围及标准。根据属地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措施,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年度、季度工资及劳保费用计划。
4、物供部门:负责制定工器具消耗定额,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工作。
5、办公室:负责低值易耗品、电话电信的管理工作。提出年度、季度低值易耗品购置计划及电信电话费用计划。
6、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和福利设施等管理工作,提出所管辖资产的年度、季度修理费用计划。
7、财务部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汇总编制成本计划;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控制成本;参与制定有关成本的各项定额;如实核算成本,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成本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1、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及由本单位组织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的临时工等的工资及津贴、补贴;按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工资;按规定发给的超产奖、安全奖。
2、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3、折旧费:按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采用平均年限法及规定的提存率提取的费用。计提折旧的依据为月初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4、税金: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5、保险费:参加投保的财产物资的保险费用。
6、失业保险: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保险率缴交。
7、养老保险: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保险率缴交。
8、住房公积金: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费率缴交。
9、劳动保险费: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及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金等。
10、水资源费及水文测报费:按发电量和当地规定的费率缴交的费用。
11、工会经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12、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13、土地使用费: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
14、物料消耗:生产运行、维护、检修、事故检修用各种材料、备品备件;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小型技术革新用料;车间通风、照明及消防、卫生用料;生产及管理运输车辆耗用的燃材料;生产和管理部门的房屋、建筑物、设备、仪器、仪表等维修用料。
15、修理费:固定资产发生的大、中、小修理及生产、管理用器具、非机动车辆的修理费。
16、办公费:生产及各管理部门用的文具、纸张、印刷品、清洁卫生用品、报刊杂志及电信电话费用。
17、水电费:生产及管理部门和公共场所的水电费用。
18、差旅费:职工因公出差的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及住勤补贴和误餐费;职工探亲及上下班交通补贴。差旅费补贴应按当地财政规定标准。
19、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及管理部门用的家器具、办公桌椅及不构成固定资产的仪器、仪表等。
20、劳动保护费:按规定发给职工的劳保服装用品、安全防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及值班被褥。
21、运输费用:生产及管理部门发生的物品搬运费;租用汽车、吊车租赁费;运输用机动车辆养路费、过桥过路费、年检费、交管费及委托外单位的小修、保养等。
22、租赁费:生产和管理部门由于生产经营需要从外单位临时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除汽车)及工具而支付的租金。
23、业务招待费:根据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按规定的标准据实列支的费用。
24、其他费用:不属于以上各项范围应计入成本的费用。如:咨询费、诉讼费、民兵训练、警卫消防、绿化环境卫生、会议费、团体会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党团活动费、试验检验费等。
四、合理划分生产成本、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界限
为规范管理,使单位与单位之间有可比性,下列各项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1、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指工资总额)及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2、直接生产人员的劳动保护、防护用品及防暑降温费、值班被褥。
3、直接为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备品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4、生产用房屋、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的修理费用。
5、固定资产折旧费。
6、因生产需要从外单位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7、水资源费及水文测报费。
除以上各项费用外,其余都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五、严格划分开支界限,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设备技术改造支出。
3、对外投资的支出。
4、被罚没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赞助、捐赠、联合办学等费用。
5、国家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如简易人身保险。
6、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各种费用。
六、成本计划的编制
1、编制成本计划必需以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及费用开支标准等为依据,在单位经理的领导下,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各归口管理部门必需通力协作,保证成本计划指标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2、成本计划除列示数字外,还应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是:对预计完成情况的分析,保证完成计划主要措施方案,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见。
3、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年度开始前一个月,由归口管理部门按年分季编制本部门的用款计划,有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没有定额标准的,按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精神编制;而后由财务部门综合汇总后提交经理,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后于次月上报成本计划建议数(本计划不含大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应专题上报)。
七、成本计划的控制
各单位接到公司下达的正式成本计划后,应将其费用按其性质分解落实到归口管理部门或个人,由其负责控制。各部门应抓好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如电话费、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等。
成本中的可控费用与非可控费用不可互相挪用,可控费用各项目之间可以互相调剂使用。
八、成本分析与考核
1、成本的分析应按年度和季度进行,内容包括计划、实际差异和差异原因分析,对成本升降原因作详细说明,以便修正计划或提出改进管理措施。
2、对不按成本开支范围,将福利性支出或资本性支出计入成本,以及对突破计划不分析、不追加计划的盲目开支或虚列成本的,视其性质和情节轻重扣减该单位的工资。
九、本办法适用于xx公司直属单位、控股公司、委托经营管理单位。
参股公司及联营企业参照执行。
成本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成本信息归集与管理,降低成本耗费,提高经济效益,贯彻实施“分层管理、有效控制”的管理原则,进一步细化理顺两个业务板块的成本核算工作,有效地控制成本开支,准确核算各产品成本,落实管理责任,更好地指导生产经营,并根据公司有关的定额成本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湖北合加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第三条职能职责
(一)财务部
1、财务部-核算中心:为公司成本费用归口核算一级单位,负责制定成本管理办法、成本核算标准,并负责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包括业务基础数据审核确认,成本信息资料的归集入档,编制月度生产成本、归集各项目、产品明细成本。
2、财务部-仓库:仓库依据材料定额对各个项目产品及车辆的物料领用实行管控,负责物料领用、增补、代用、退回数据的录入,保证各个项目产品及车辆产品的物料实际领用及时准确录入系统。
(二)生产技术部
1、生产技术部-工艺:工艺负责编制各个项目产品及车辆的工时定额及材料定额并提交财务部。
2、生产技术部-生产部:调度中心为公司生产成本费用统计归口职能部门;
(1)依据材料定额负责各个项目产品及车辆的物料领用、产品生产汇总、辅料信息等统计生产台账并提交财务部;
(2)负责各个项目产品及车辆实际生产工时的归集统计并通过经营计划部、人力资源部审核确认并提交财务部;
3、生产技术部-生产班组:生产班组为成本核算主体单位,是公司成本核算二级单位,负责各个项目产品及车辆实际消耗工时统计。
(三)综合管理部:负责对生产技术部上报的月度工资统计表核定并编制公司月度工资表(按照费用类别明细编制);负责编制公司月度水、电等能源分配表核定上报财务部;
(四)其他生产各职能部门(包括质量安全、维修):负责其部门辅助剂共用物料领用、费用等成本基础信息的统计生产台账并提交财务部。
第四条成本核算范围
(一)为生产商品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费和制造费用计入制造成本。
1、直接材料: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形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工序间外协作件以及其他有助于产品形成并能直接归属于产品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职工福利费。
3、燃料及动力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及自制的燃料和动力。
4、制造费用:由产品承担,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主要指各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其他物料消耗、修理费、试制检验费、技术资料费、劳务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水电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业务招待费、通讯费、保险费、租赁费及其他费用。
(二)下列各项支出不得计入成本。
1、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
3、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4、灾害事故损失赔偿。
5、各种捐赠支出。
6、各种赞助支出。
7、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五条成本管理办法流程
见附件1:成本管理办法流程图
第六条成本管理办法流程要求
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使成本费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一)制度制定
1、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财务部一级成本管理办法的流程和职责分工,制订相应管理办法并根据成本管理办法制订成本核算标准,定期在相关系统中对核算标准进行维护。
2、各生产职能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各成本信息基础资料统计台账管理制度。
3、各生产班组依据本办法建立二级成本核算管理的流程和职责分工,制定各成本信息基础资料统计台账管理制度。
(二)成本核算要求
1、仓库统一在每月25日结账,成本费用计算期应为上月26日至当月25日,计入当月成本的费用要素消耗和产品产量的起止日期须与成本计算期保持一致,不得提前和延后。
2、成本核算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真实准确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的经营成果。
3、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情况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预算成本、目标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4、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设置成本费用台账,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对成本项目在各成本核算与管理对象间进行分配,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5、成本核算中的各项具体方法(包括材料计价、费用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三)物料管理与核算信息归集:各生产职能部门、班组按核算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归集截止至各月最后一天的当月成本信息资料,提供给财务部或财务服务中心,并应当确保所提供归集信息与实际领用一致。
1、生产部门归集统计各个项目产品及车辆的物料(包括原材料、外购件、工序间外协件,其他辅料)领用、退回、回收信息台账并提供给财务部,为原料成本核算提供审核核对依据。
2、生产调度中心归集统计各个项目产品及车辆实际生产工时信息并提供给财务部,为成本核算分配提供依据。
3、其他生产各职能部门(包含质检、维修、生产管理办公室等)归集统计资材、备件领用、退料和质量异议、回收台账等信息,并提供给财务部或服务中心,为资材备件、其他辅料,维修等成本核算审核核对提供依据;
4、综合管理部归集统计生产技术部上报的月度工资统计表核定并编制公司月度工资表(按照费用类别明细编制),为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核算提供依据;
5、综合管理部统计归集公司月度水、电、气等能源分配表结合生产系统提报的用量分配表核定后提供给财务部,为动力成本费用核算提供依据。
(四)数据归档
财务部完成月度成本核算后应对各类成本数据和报表进行归档管理。每年末实施成本会计系统年关账,建立新年度成本系统档案。
第七条附则
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自生效之日起。
成本管理制度 篇六
工程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及其重要环节,为了搞好工程成本核算,必须从管理要求出发,贯彻“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的原则。加强成本管理,降低费用开支,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通过工程成本核算,将各项施工费用按照它的用途和一定程序,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正确算出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将它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实现全过程控制。
2、及时准确的计结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从而反映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检查各项费用耗用情况和执行情况,挖掘降低工程成本的潜力,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3、各部门协助财务部落实成本控制的实施,为修订预算定额,施工定额提供依据。
4、及时准确记录现场施工内容的数量(厚度、高度、宽度等)情况,及时发现现场实际施工与图纸的差异,依据图纸在施工规范的范围内指导施工队节约成本。
5、及时准确记录工程进度,掌握施工情况,随时指出现场施工内容。
6、 及时登记出、入库票。及时分析材料耗用。及时控制,工程完工后3天内做出分项分析、分包分析、栋号分析。
7、在完成分析、反馈过程后,召开会议把分析结果公开化,从而指导、督促施工队节约成本。
8、工程竣工,相关资料齐全,5天内核算出实际成本。
9、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预算部门对单位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材料、人工费做好成本预测预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