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精选5篇)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幼儿园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工作。传染病的爆发不仅会给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也会影响到整个幼儿园的正常运行。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幼儿园应该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幼儿园是一个人员密集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幼儿园应该建立健康档案,对幼儿的体温、身体状况等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的症状,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其次,幼儿园应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机制,定期对教师和幼儿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的疫情。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幼儿园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隔离患病儿童,进行病情观察等,以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再次,幼儿园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对场所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对教室、餐厅、卫生间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符合卫生标准。另外,幼儿园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检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最后,幼儿园应加强师生健康教育。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卫生教育,教导幼儿正确洗手、饮食卫生等基本卫生知识和技能。同时,幼儿园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健康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环境。
总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成为了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首先,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应明确责任分工。幼儿园应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明确相关责任人员。这些责任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负责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防控工作。同时,幼儿园应加强与社区、医院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其次,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应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幼儿园应建立每个幼儿的健康档案,记录幼儿的体温、身体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同时,幼儿园应对幼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的症状,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此外,幼儿园还应定期向家长发送健康宣教资料,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
再次,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应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机制,定期对教师和幼儿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的疫情。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幼儿园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隔离患病儿童,进行病情观察等,以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最后,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应加强对场所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对教室、餐厅、卫生间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符合卫生标准。另外,幼儿园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检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总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幼儿园应加强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三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幼儿园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幼儿,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幼儿园领导,幼儿园发现疫情要在2小时内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委。
幼儿园要指定专人负责幼儿园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幼儿园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疾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的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一)全园建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二)幼儿园建立园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1、组织领导:分管副园长为组织领导,医务室和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管理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报告顺序:班主任(10分钟内)→园领导(30分钟内)组织排查→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教育管理中心(2小时内)→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作。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四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园长为我园疫情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副园长z为具体负责人;各班班主任为疫情报告人,幼儿园其她教职员工、家长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联络员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2、具体负责人负责指导卫生保健工作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全园幼儿的晨检、班级幼儿的出勤统计情况进行巡查;
3、各班班主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全园卫生保健工作,每天两次对师生做好晨间检查和全日观察。晨间检查时发现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报告;全日观察中发现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报告园领导。凡发现法定传染病(甲类、乙类、丙类)、新发传染病和其他相关文件要求报告的传染病进行汇总后,向教育局、妇幼保健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需要报告的传染病时,应立即完整、清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报告卡送到同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在2小时内通知同安区疾控中心疫情报告人员。
5、乙类传染病(除上述病种外),应在6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6、丙类及其他要求
报告的传染病,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7、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幼儿园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幼儿园报告,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8、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教育局、妇幼保健院、区疾病防控中心报告。
五、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幼儿园建立幼儿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班主任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各班班主任要加强对本班幼儿的观察询问,如发现幼儿有发热、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幼儿请假时认真登记,并将存在有以上可疑症状的幼儿及时告知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幼儿因病缺勤情况登记日志上,传染病流行时做到因病缺勤人数每天上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加强晨检,由值班教师负责对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做到一看二摸三查四问,了解幼儿健康情况,对因漏检的幼儿,各班教师应及时反馈给保健医生。
4、如果幼儿在治疗后返回幼儿园,教师应主动询问患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如经正规医疗机构确诊为患传染病的幼儿,须查验治愈证明,并报告给园长,确定无传染性后方可入园。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托幼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8、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