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精简3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一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它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指的是会计制度必须适用于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要,确保会计处理和核算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权责发生制原则指的是会计处理和核算应以经济业务的权益发生为基础,即经济业务的发生与会计核算的时间应一致。持续性原则要求会计处理和核算应连续、稳定地进行,确保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财务核算、财务报告和财务监督。财务核算是指将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记录、计量和核算。财务报告是指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披露和报告。财务监督是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财务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此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规定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和程序。例如,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还必须按照会计核算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财务监督要求,接受财务监督和审计。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制度。它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基于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并接受财务监督和审计。只有健全的会计制度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透明性和有效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应用。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提高财务透明度,增加对外投资者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认可。这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形象和竞争力。第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防止财务违规和经济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总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这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第二,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核算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这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第三,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财务监督要求,接受财务监督和审计。这有助于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保证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财务管理的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当不断完善和更新,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会计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强对会计制度的监督和评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会计制度的实施效果。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并接受财务监督和审计。只有这样,事业单位才能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三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说明
第一条 为了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规定适用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制度;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已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第三条 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四条 事业单位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需用的科目可以不用。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各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第五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
第六条 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的管理,按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有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会计核算事宜,按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办理。
第七条 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未经财政部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八条 本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各地区、各部门在本制度生效前制定的会计制度,凡与本制度不一致的,应停止执行。
第二章 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
第一条 会计科目表(略)
第二条 二、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01号科目 现金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库存现金数额。3.事业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并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现金收入业务较多,单独设有收款部门的单位,收款部门的收款员应将每天所收现金连同收款收据副联编制“现金收入日报表”,送会计部门的出纳员核收;或者将所收现金直接送存开户银行后,将收款收据副联、“现金收入日报表”和向银行送存现金的凭证一并交会计部门的会计员核收记账。4.有外币现金的事业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第102号科目 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由会计部门统一在银行开户,避免多头开户。2.事业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银行存款数额。3.事业单位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名称以及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终时,单位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4.有外币存款的事业单位,应在本科目下分别按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事业单位发生的外币银行存款业务,应按当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年度终了(外币存款业务量大的单位可按季或月结算),事业单位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期末人民币余额。调节后的各种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事业支出科目。
1 2 3 4 5 6 7 8 9 10第105号科目 应收票据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从事经营活动销售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2.事业单位收到应收票据,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等有关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为应收票据未到期数额。单位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扣除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经营支出”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3.事业单位应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的种类、号
数和出票日期、票面金额、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收款日和收回金额等资料。第106号科目 应收账款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提供劳务、开展有偿服务及销售产品等业务应收取的款项。2.发生应收账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收到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待结算应收账款的累计数。3.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08号科目 预付账款
1.本科目核算按照购货、劳务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2.事业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购物品或劳务结算时,根据发票账单等所列的金额,借记“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补付的货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的货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为尚未结算的'预付款项。预付款项业务不多的单位也可以将预付的账款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本科目。3.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10号科目 其他应收款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借出款、备用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2.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各种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为尚未结算的应收款项。3.本科目应按其他应收款的项目和债务人设置明细账。
第115号科目 材料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库存的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不适用本科目。2.材料入账价值的确认:(1)购入材料,应以购价、运杂费作为材料入账价格。单位购入的自用材料,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事业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小规模纳税人)的,其购进材料应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事业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属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的,其购进的材料非自用部分按不含税价格计算。(2)材料出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确定其实际成本。3.科目使用方法:(1)购入自用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的,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领用出库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2)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购进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的,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领用出库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3)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的,按照采购材料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惜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领用出库时,按采购成本(不含税)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4.事业单位的材料,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发生盘盈、盘亏等情况,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按照实际成本,作增加或减少材料处理,其中属于经营用材料同时相应冲减或增加“经营支出”,属于事业用材料应冲减或增加“事业支出”。5.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为事业单位材料的实际库存数。6.本科目应按照材料的保管地点、材料的种类和规格设置明细账,并根据材料的收、发凭证逐笔登记。12345678910
第116号科目 产成品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生产并已验收入库产品的实际成本。从事劳务活动的单位,其劳务成果可视同产成品核算。2.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借记本科目,贷记“成本费用”科目。产品出库销售时,按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计算实际成本,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库存产成品的实际成本。3.清查盘点出现产成品盘盈或盘亏,作增加或减少产成品处理。盘盈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盘亏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4.本科目应按产成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模设置明细账。
第117号科目 对外投资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2.事业单位购入各种债券形成的对外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按账面原价,惜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出材料,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本科目,按材料账面价值(不含增值税),贷记“材料”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合同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