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说课稿(优选6篇)
中学体育说课稿 篇一
标题:中学体育课程中的健美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培养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4. 培养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健美操的基本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进行一系列简单的拉伸运动,以准备身体做更高强度的运动。
2. 健美操基本动作教学:
a. 第一节课:重点教学手臂和腿部的基本动作,如手臂挥动、腿部踢腿等;
b. 第二节课:继续教学身体的转动动作,如身体扭动、转体等;
c. 第三节课:整合前两节课的动作,进行整体练习和巩固。
3. 组合练习:
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段简单的健美操动作;
b. 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组合基本动作,形成完整的健美操;
c.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健美操,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4. 游戏活动:
a. 设计一些与健美操相关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
b.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1. 教学手段:讲授、示范、实践等;
2. 教学资源:健美操教学视频、音乐播放器、跳绳、毽子等。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等;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3. 通过小组表演和游戏活动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对于健美操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 是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中学体育说课稿 篇二
标题:中学体育课程中的篮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掌握篮球基本动作和技巧,如传球、投篮、运球等;
2. 培养良好的篮球运动素养,包括团队合作、进攻和防守技巧等;
3. 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4.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进攻防守意识。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进行一些与篮球相关的跑动和拉伸活动,以准备身体做更高强度的运动。
2. 基本动作教学:
a. 传球:示范正确的传球动作,注重传球的准确性和速度;
b. 投篮:教学基本的投篮姿势和手法,练习投篮的准确性;
c. 运球:教学基本的运球动作和变向技巧,练习运球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3. 组合练习:
a.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传球、投篮和运球的综合练习;
b.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游戏式的比赛,提高团队合作和进攻防守意识。
4. 对抗训练:
a. 在比赛中安排一些对抗训练,如三对三、五对五的比赛;
b. 强调团队合作和进攻防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挥个人特长。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1. 教学手段:讲授、示范、实践等;
2. 教学资源:篮球、篮球场地、篮球战术板等。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团队合作和进攻防守意识等;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3. 通过对抗训练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个人技术能力。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对于篮球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 是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进攻防守意识。
中学体育说课稿 篇三
体育:《原地投掷垒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原地投掷垒球》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二第三章,第三节。这是一节技能课,是小学中年级阶段体育课重点学习内容。在学低年级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通过投掷的技能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在练习中养成不怕困难、拼搏进取的意识品质。
根据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体性差异,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投掷运动技能,掌握科学健身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锻炼意识,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投掷技能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评价,并锻炼指导自己或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感得到增强,培养克服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
根据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投掷的运动技能,学生理解通过投掷练习能够形成正确身体姿势,增强心肺功能。
教学难点:注意滚、抛、掷、投、推、撇动作的连贯性以及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掌握简单的技能动作理论,表现出较强的表现欲望;自控能力尚不足,需要积极引导,教学形式应多样化,身体发育较快,重点培养灵敏性和协调性。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体现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讲解示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技能概念;辅以指导法,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运动原理,在练习和竞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拼搏精神和集体意识观念。
四说学法
科学的学法是学生获取真知的重要桥梁。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讨论、探究。通过对运动技能动作的观察,初步建立正确的技能概念,在技能学习中充分发挥视觉、触觉多种感官进行体验感受,并在讨论中表达所想所感,了解运动参与对情绪的影响。在探究中领悟科学锻炼的真正意义。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基本部分为本课的重点。
开始部分
我将安排三分钟时间完成开始部分,开始部分主要包括:整理队伍、点名报数、安排见习、宣布上课。
通过整理队伍和点名了解班级整体情况,为实施教学奠定基础。安排无法参与教学的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宣布上课开启教学。
通过开始部分加强思想教育,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强调着装等方面课堂要求,使学生养成科学安全的锻炼意识。
准备部分
在准备部分我将采用体育游戏的导入热身形式。
通过扔纸飞机的游戏使学生感受投掷的基本动作感觉,并发现学生在运用技能动作时所存在的问题。将游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创新思维。
基本部分
由于基本部分是整堂课的重要部分,因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
讲解示范
首先向学生介绍原地投掷垒球这项运动的技术结构、技术要求和对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作用,以及在投掷运动中所处地位和重要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我将进行完整动作示范,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整体动作表象并了解各个技术环节过程,并强调重难点。
分组练习
在学生对动技能概念有了基本的认知上,按照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安排三组练习:
练习(1)滚、抛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掷的入门方法。
方法:把学生分成4组,每一组安排一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体会这组动作。在这一过程我会进行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易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并强调技术动作的重点内容。
练习(2)掷、投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掷的基本要领。
方法: 我会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并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并帮助学生逐一克服困难,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练习(3)推、撇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概念。
方法: 在这一阶段我会全面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最后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
在练习结束后,我会安排三名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动作展示。并启发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技能知识进行评价的能力,进而实现运动参与的教学目标。
竞赛练习
最后我将组织一场比赛,采用比赛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果,进一步巩固动作技术要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1、放松运动:培养学生养成锻炼后要及时放松的良好意识,保证可持续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并调整身心,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准备。
2、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本课内容,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检验教学设计合理性。
3、整理场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公共设施的习惯。
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为35%—40%;预计课平均心率为130—150次/分;练习强度为中偏后期达到高峰;学生心情愉快,参与活动积极主动。百分之八十学生掌握基本跳的方法,百分之九十学生知道跳的基本常识,百分之六十学生能一般完成跳的动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华图教师面试封闭特训系列课程特色:
开设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幼教、文综、理综
中学体育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原地投掷垒球 游戏:击木柱
2、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新授教材。掷垒球是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也现代小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形成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教学目标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以“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方法,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了解和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一些方法,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技能目标:经历游戏活动的过程,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基本动作,发展投掷能力。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两腿用力的衔接和向前送髋的动作,掌握良好的用力顺序和正确的用力方向。教学难点是:用力均匀程度,动作协调连贯。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小学三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不利因素由于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础,但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对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内容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法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活跃单调无味的课堂气氛,同时结合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 开始准备部分
1、 课堂准备活动
2、 准备部分:掷纸飞机。学生动手制作纸飞机,在场地上放飞纸飞机,展示自己制作成果,同时为基本部分中的“采蘑菇”游戏作铺垫。这一节约为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为学生创造快乐愉悦的活动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 基本部分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 通过语言提示与诱导,让学生把纸飞机想象成为垒球,相互间进行抛接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敏捷的视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2、 让学生自主建立友伴,引导,启发学生创想多种抛接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同时也给学生提
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3、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击木柱”比赛,在一定时间,以击中数量多的一组为胜,此游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 “采蘑菇”我们是建设者,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课堂上组织同学们扮演“采蘑菇”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不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而随意乱扔垃圾,把我们美好的家园环境破坏了,于是人们的生活周围也笼罩着一层又一层的环境污染的面纱??。为了防止我们的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我们每个人要踊跃地加入到“采蘑菇”以及捍卫地球的行列中去。树立起同学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决心。这一环节约为28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三) 结束部分
1、 为了恢复学习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动作进行放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2、 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点、缺点,以表扬为主。
3、 收还器材。这一环节约为4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弱”。
中学体育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内容:
篮球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
二.说教材分析:
此内容用一课讲授,占本学期36课时的2.8%,是考核项目。篮球教材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是小学、初中篮球教材的延续加深,更是高中、大学篮球教学内容的基础,甚至是学生终身从事篮球运动的基础。高中篮球教材不仅仅是对初中教材的重复,而是较好地处理从掌握技术到运用技术的过渡,落脚点是实践中的运用能力。本课重点是身体腾空时平衡的控制和投篮的出手动作。难点是较快速度运球投篮时的命中率。
三.说教学目标
学生积极探究动作方法,通过比较掌握正确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完成快速运球跑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通过思维,提高投篮命中率。对动作理解、掌握上,学生能深刻思考,彻实探寻动作方法,求知欲、成功感得到满足。
四.说分析学生
我校采用男、女分班上课,每班男生数在40人左右。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男生,男同学普遍喜爱篮球运动,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技术基础,甚至部分同学技术很娴熟。他们对篮球学习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掌握更高、更难技战术的欲望,从而提高个人的技、战术能力。想信他们会配合教师积极思索。小骨干能以身作则,组织协调本组队员。
五.说教学方法
围绕本教材的重、难点,结合我校的教学新模式“导学·讨论·点拔·训练”,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角度出发。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激励式、评价式、念动训练法、目标导学等方法,真正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引导者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六.说教学过程
课的开始部分用时1分钟,教师用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身心俱佳投入课堂学习,明确本课内容,领悟教学目标。
准备部分用时9分钟,采用“四自”——“自编、自导、自练、自评”方式启发教学。根据本课教材分解“行进间—运球—接球—单手肩上投篮”,结合以前学过的篮球技术。启发学生做相关的准备活动,这样就有可能分成四组分别做不同的游戏比赛。每组10人每人一球,利用两块篮球场。如:一组行进间传球接球比赛;二组运球比赛;三组圆形站立传接球抢断游戏;四组单手肩上投篮命中率比赛。教师每组必到参加游戏,并及时点拔,强调动作要领,如在一组示范,口号“一、二、三”和“接、迈、传”动作相结合;在二组引导怎样运球跑得快,点明手按压球的后上方;在三组引导学生传、接球手腕动作;在四组组织讨论提高命中率的捷径。这样既复习了以前教学内容,又为本课主教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基本部分用时31分钟,教师“导学”引导学生在刚才分组游戏基础上,把这几个动作整合在一起,综合成本课教学内容“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教师不急于示范讲解,而安排各组由小骨干带队分组讨论、探究、摸索动作方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动作,甚至有错误动作,同学之间为正误可能出现争议。经过一轮争辩,教师召集学生,观看慢动作过程完整播放,教师打开影像设备,在大屏幕上演示慢镜头动作,通过观察使学生建立正确视觉表象。和自己的动作相对照,动作正确的学生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动作有误的同学会恍然大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闭眼念动默练动作,在思想上完成动作过程,发展思维表象,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加深动作记忆,教师接着示范讲解动作方法要领。(以右手投篮为例)跨右脚同时双手拿球为“1、接”,迈左脚蹬地起跳为“2、跳”;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手肩上投篮为“3、投”让学生结合自己摸索动作联系正确动作方法,建立正确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表象。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与篮板成45°角,距篮5-6米,运一次球跨步碰板投篮。激励学生把正确视觉表象和自己的动作相结合,指导自己的技术动作,使动作更完善精确,教师召集学生对此略作评价,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多进行相互评价。组织慢速运球跑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建立空间感、距离感,准确把握起跨拿球的最佳距离及空间最佳投篮距离,教师巡视,对优生给予鼓励,激励学生对本组队员进行赞叹如“好”,“漂亮”,“OK”,“高”等,对动作技能形成较慢的学生,给予点拔,可让其和教师一起“跟我学”,如影相随,完成动作,强化动作记忆。激励学生动作中要思维,把思维与动作直接结合,提高动作质量,要求每位学生设立自己的投篮目标,每次投篮既要动作优美正确,又要有较高的命中率。启发学生思维,找出提高命中率的捷径,找准角度,反复投篮。通过命中率反馈动作掌握情况建构正确动作:篮下45°角擦板投篮最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功欲。
结束部分,播放3分钟强烈的“蹦、蹦、蹦”乐曲,让学生任意发挥,充分放松,再加1分钟自我暗示,促进肌肉放松,调节植物性神径机能消除心理紧张、消除疲劳。
七.说课的安排
在整体结构上,由于场地足,器材多,课的练习密度相对较大可达35%~40%,练习强度稍大,但学生可以自我调控、量力而行。准备部分因有比赛学生脉博和心率快速增高,但运动负荷并不太大。在基本部分快速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初期脉博可达最高峰,稍后下降将趋于平稳。
八.说教学效果
因采用“导学·讨论·点拔·训练”模式,学生是课堂主体,情感体验深刻,在技术上,人人有所获得,通过命中率学生可获得定量的达标目的,我相信学生学有所长,才有所用,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中学体育说课稿 篇六
教材分析:
途中跑又是中长距离跑全程中距离最长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术,将对耐久跑的成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使学生对“跑”这个人类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单一、枯燥,因而在教学安排上,通过辅助游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尽量趣味化,选用趣味性强的组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有非常强模仿能力;好奇心强,学习意识较好,对新鲜事物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上首要措施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有趣味性组织教法与多种练习手段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途中跑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跑与脉搏测试,学生知道测试脉搏的方法与正确的呼吸方法在耐久跑中的作用;通过依次超越领先跑的练习,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有氧能力;培养学生在艰苦条件下,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懂得耐久跑的健身价值,学会基本的耐久跑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增进心血管机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与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学会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适度的`运动负荷。
教学重点:
跑的呼吸方法与节奏
教学难点:
利用学会的技术进行练习,并且知道如何克服“极点”。简单的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极点”及其出现的原因。在练习的过程中,用语言鼓励、激励学生坚持练习,主动克服。
教法策略:
在准备活动中通过游戏,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为教学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情境。改变枯燥、单一的练习形式,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转移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
学法策略: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熟悉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与节奏。围绕这个中心,通过原地的摆臂呼吸练习,体会呼吸方法与节奏,并尝试在接下来的体验跑中运用,感受正确的方法带来的身体感觉。经过不断的自主练习,来加深与巩固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节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热身慢跑、徒手操,主要是帮助学生起到热身作用,预防损伤。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学生做各种队形的跑的练习,控制好跑的速度,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在跑了一段距离以后身体的感觉;跑完后,教会学生怎样测试脉搏;
2、对学生刚刚跑下来的身体感觉进行提问,并解释原因。导入在耐久跑中呼吸方法与呼吸节奏的重要性,讲解呼吸的方法:一般用鼻子与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冬季练长跑或顶风跑时,为了避免冷空气与强气流直接刺激咽喉,需要将舌尖上翘,微微舔住上颚;简单的解释“极点”出现的原因与调整方法,克服对耐久跑的畏难心理。组织学生原地练习呼吸方法,结合摆臂动作,体会呼吸节奏,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在呼气上;呼吸的节奏一般是2~3步一呼气,再跑2~3步一吸气;
3、将学生按自然组分成四队,每队分配一道跑道,讲清练习的方法与练习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需要注意的细节
4、集中学生,对刚刚的练习进行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次组织练习,根据学生的心率,按能力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
三、结束部分
用音乐配合徒手操进行放松。对课的情况进行小结,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对练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教学效果预计: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游戏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0%~35%左右,最高心率135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