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说课稿(最新6篇)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母亲的恩情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她们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幸福,付出了太多太多。在我看来,母亲的恩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能用行动来表达。
首先,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上。无论是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精神状态,母亲总是时刻关注。每天早晨,母亲会亲自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确保我们有足够的能量去迎接新的一天。当我们生病或者遇到困难时,母亲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支持。她们会陪伴我们度过艰难的时刻,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其次,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们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上。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她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她们会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和价值观,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母亲会耐心地教导我们学习知识,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她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引导我们,使我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智。
最后,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们对我们的付出和牺牲上。母亲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从不求回报。她们会放下自己的事业和兴趣,把我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母亲会默默地为我们做家务,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为我们解决一切问题。她们会为了我们的未来而省吃俭用,为了我们的幸福而忍受一切困苦。母亲的付出和牺牲是无私的,是无尽的。
总之,母亲的恩情是伟大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无论是关心照顾、教育引导还是付出牺牲,都让我们深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我们的成长和幸福中,母亲的恩情是不可或缺的。让我们珍惜和感恩母亲的恩情,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她们的爱。母亲的恩情是永恒的,我们应该永远怀念和珍惜。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母亲的恩情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爱。在我看来,母亲的恩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上。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起居还是精神需求,母亲总是时刻关注。她们会为我们准备美味的饭菜,为我们洗衣做家务,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受伤时,母亲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和安慰。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我们永远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其次,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们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上。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她们会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们会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原则,教导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母亲会耐心地教导我们学习知识,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她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引导我们,使我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智。
最后,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们对我们的付出和牺牲上。母亲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从不求回报。她们会放下自己的事业和兴趣,把我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母亲会默默地为我们做家务,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为我们解决一切问题。她们会为了我们的未来而省吃俭用,为了我们的幸福而忍受一切困苦。母亲的付出和牺牲是无私的,是无尽的。
总之,母亲的恩情是伟大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无论是关心照顾、教育引导还是付出牺牲,都让我们深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我们的成长和幸福中,母亲的恩情是不可或缺的。让我们珍惜和感恩母亲的恩情,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她们的爱。母亲的恩情是永恒的,我们应该永远怀念和珍惜。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 ,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 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 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板书:
9 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依依惜别
太阳 小草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篇四
说教材:
本课是以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的引出古诗《游子吟》。并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展现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表现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五自然段,一到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和内容。第四自然段即《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写成。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本课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形象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处用图片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时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去体会诗人和母亲的心理活动。
说学法:
本课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图片观察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想象力、观察力,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初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借助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欣赏。
2.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母爱,我们时刻都在感受母亲的关爱,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母亲是怎样关心你的?(生说)。
3.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受到母亲的爱护,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讲古代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生字“恩”认读。
3.从课文题目可看出母亲对子女的情意。
4.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子。
3.再读课文。
4.课件出示:
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
(1)指名试读生字卡。
说说生字在哪里要提醒大家的?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各小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恩、补、针、抚、摸。
2.指名读
3.分析字形
4.师范写,生书空
5.生临写,师巡视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孟郊和他的母亲,母亲对孟郊有怎样的恩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会背《游子吟》,体会母爱。
2.说说《游子吟》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会背《游子吟》,说说《游子吟》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出示词语:
恩情、缝补、抚摸、报答、铭记、慈爱。
湿润、一针针、几根白发、迟迟归、寸草心
小火车谁来开?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板书:孟郊出远门)
2.孟郊要出远门,他的母亲是怎样做的呢?(板书:一针一线缝衣)结合图,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什么?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母亲一针针、一线线把衣服缝得很密。介绍:在过去,缝得密,预示着远行的亲人归来得早,可以看出,母亲希望儿子早点回来。所以,夜深了,母亲还在……。指名读,齐读。
[教学理念: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自主去寻找句子中有用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发掘。并且在学生找到以后进行补充,让学生理解母亲为什么要深夜缝衣的原因。]
3.母亲边缝衣服边会想什么呢?(生谈)
[教学理念:通过提问,让学生去剖析母亲的心理,去大胆猜测,从而理解母亲的所作所为。并且大胆的说出母亲的心理活动]
4.看图说说看懂了什么?为什么?(母亲担心)
5.看了图,我们更能了解孟郊要出远门,孟母通宵帮他补依,这段内容不就照应了古诗《游子吟》中的哪句诗?讨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教学理念:通过挂图,让学生直接感受理解《游子吟》诗中的诗句与课文中母亲深夜缝衣的情景的联系。]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谁愿意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之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有几句话?读了一、二句,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盼儿早点回来)
2.母亲送儿子,都说了些什么?
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女同学来读。
儿子要远行了,母亲牵挂儿子,想让他早点回家……,可见母爱就体现在身边的小事上,它是这样的平凡而伟大。
3.孟郊听着母亲的叮嘱,看着母亲头上的白发,已经说不出话了。现在你就是孟郊,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呢?
讨论:孟母和孟郊分别时候会说什么?
[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这里我还设计一个说话练习,通过想象,让学生即能得到口语交际的机会,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母子之间的难舍难分。]
4.看图2,说说自己的体会。
5.这段正好就是《游子吟》中哪句诗的意思啊?(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有感情朗读
(2)说说“意恐”什么意思
6.这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结合动作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带着母亲的牵挂,孟郊上路了,(出示挂图)看图上的孟郊,只见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划出孟郊想的。(指名读)
[教学理念: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在这里我让学生针对问题,自主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的同时也能去思考]
孟郊看到了什么?出示: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2.生机勃勃指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3.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是什么句?你能改成陈述句吗?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是什么句?能改成陈述句吗?
4.上面两句话。把母亲的慈爱比作太阳的光辉,把自己比作生机勃勃的小草。为什么要用上面的两种句式?我们来比较一下:
(1)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母亲的慈爱,就像是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2)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是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的啊!
[教学理念:学习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特殊句式所表达的意思要比普通陈述句要表达的远远深刻,从而深刻体会到母恩的深。]
是的啊!小草都不能忘记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样忘记父母的恩情呢?
5.除了这还有哪可以看出孟郊思母的,“抚摸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针脚”这句和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感受。你能读出这感觉来吗?加上动作好吗?
6.这第三自然段正好就是《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名读。
7.如果你这个时候想到自己的母亲的时候,请你一起来读下。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是啊!母亲的恩情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永远都铭记在心,孟郊在他五十岁那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游子吟》。
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自由读读,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这样深厚的爱要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游子吟》深深地记在心里吧!
3、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不仅我们人类存在着至真至纯的母爱,动物也是如此。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一位猎人进山打猎,见有一只黑熊坐在巨石下,便开枪将其击毙。但这只熊仍然端坐在那里。猎人恐其有诈,不敢冒然进前,又向熊体射击两枪。猎人走到黑熊跟前,发现这是一头母熊,它仍在用身体挡着欲倒的巨石,因为山下有3只幼熊正在玩水。猎人明白了,原来母熊是怕巨石滚到山下,砸伤子女们!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爱孩子可以不惜一切。同学们,学了《母亲的恩情》这一课,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此时此刻,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母亲缝衣送儿
孟郊铭记在心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背诵《游子吟》,体会母爱,不忘母亲恩情。
2.学习剩余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背诵《游子吟》,并能表述意思。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
2.分组互背
3.同桌互背,互评
4.指名背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的意思。
三、读句,写话
1.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用在居中的什么位置。
2.造句:忙着—()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根、报、迟、寸、永
2.指导读
3.分析字形
4.师范写,生书空
5.生临写,师巡视。
五、写话
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一定有很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你能够说说你感受的母爱吗?你能够把它写下来吗?
1.学生写话
2.同桌交流
3.小组交流
4.请小组中写得最好的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母亲的恩情》。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展示说课。
一、说教材
《母亲的恩情》是借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演绎而成的一个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表达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本篇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是篇对学生进行体贴、孝敬父母及关心他人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在以上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文包诗”形式的课文的一般学法,即通过诵读故事理解古诗的内容。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从而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并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为一种行动。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一课时,我以“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动情、品情、续情”三个步骤来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动情—情感朗读
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诗歌,奠定情感基础。
二、品情—用文本感染学生心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在集体交流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悟,进而理解古诗。
1、当学生说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衣服”这句话时,引导学生抓住“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关键词,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即将出远门的儿子那种疼爱和牵挂之情。
引出相关诗句(前四句)。
2、接着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在交流后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让学生体会孟郊和母亲依依惜别的情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
3、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太阳对小草的恩情,进而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一步领悟到母亲对孩子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
三、续情—用实践影响学生行为
好的练习有助于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爱心卡,并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该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母亲
深夜缝衣
清晨送儿孟郊
铭记在心
我的说课到处结束,谢谢大家。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的是《母亲的恩情》,这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创作诗的具体情境,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表达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当我与文本有了“亲密接触”,朴实的话语,简单地情节,真挚的感情使我的心在一次次地颤动,一句句浸满情与爱的字符波动了我心中那根叫“亲情”地弦。这真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家人的宠爱,却又容易把这份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当然,今天这种来自解读文本的冲动告诉我: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古诗激趣,初读感知,识写生字”这三个环节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由于我班平时古诗积累挺多,上课一开始我出示〈游子吟〉,请学生配乐或读或背诵,激趣引入新课并板书。接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朗读,并在自评互评这种“自主、合作”的氛围中指导读准字音,如“孟、缝、铭、永”都是后鼻音,指导读好长句,如“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等,达到初读的目标。最后留10分左右时间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在本课种我将指导书写“恩、补、针、根、抚、摸”,其中重点指导“补”。提醒“衣”字旁和“视”字旁得异同,引导观察两个点的布局,从而匀称美观地书写。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主要通过“音乐激趣,品读悟情,课外延伸,识写生字”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动情——用音乐拨动学生心弦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镜头中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的母亲,衬着深情的`演唱,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上课一开始出示孟母头像揭示课题。指导学生深情朗读,奠定情感基础。
二、品情——用文本感染学生心灵
出示〈游子吟〉,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设疑: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自然段,圈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在集体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进而理解古诗。
1.如:当学生说到“夜深了,母亲……着。”这一句。引导学生抓住“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的疼爱与牵挂之情,此时,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学生感受就更深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相关诗句,学生自然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接着我引读第二自然段,在交流后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让学生读后说说从这话中读出了什么?体会母亲的担心、不舍。再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评价指导,使学生读好这句话。这时让学生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想应该比较容易了。再抓住“又多了几根白发”,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说说孟郊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结合前文边读边想,体会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孟郊和母亲依依惜别的情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同时也进行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3.第三自然段中“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我估计学生很难理解。为此,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自由读悟这一段后,引导看图说说小草长得怎样?学生肯定会说“旺盛、碧绿”等,这时再回到文中找找词语,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生机勃勃”然后我设问:是谁让小草长的生机勃勃的?在学生回答中板画:太阳。我又反问:如果没有太阳呢?在这对比问答中使学生体会到太阳对小草的恩情,(板书)而这份恩情小草是报答不完的。由此理解“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再抓住“抚摸”“注视”“心里想”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母亲对孩子的恩情就如太阳对小草的恩情。(板书)。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更感性的理解了他们之间得关系,进而明白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这时告诉学生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指导学生读好段末的反问句和感叹句,再次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报答之意。在理解诗意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回孟郊,对着母亲深情得吟诵全诗,把孟郊对母亲地感激之情,报答之意表现出来。
三、续情——用实践影响学生行为
在学生体会了母亲对孟郊深深的疼爱之情及孟郊的报答母恩之心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再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实践作业,送给妈妈一片爱。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升华、延续热爱母亲的情感。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本课我将指导学生识写“报、迟、寸、永”。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重点指导“永”。提醒书写笔顺,及第三笔得壁画。
以上说课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