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最新6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的读法和书写、数的顺序、数的比较等内容。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对数字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和书写0-99的数。
(2)能正确理解数的大小关系,进行数的比较。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图片、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数的读法和书写。
(2)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
2.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数的大小关系,进行数的比较。
(2)正确书写0-99的数。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一张图片展示不同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例如:“请看这些数字,你们能猜猜它们是什么数吗?”“你们能说出这些数字是怎么读的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入新课。
2. 引导学生认识数的读法和书写。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辨认数字并读出来。然后,让学生练习书写数字,通过手指写在空中、写在小黑板上等方式,培养他们对数字的书写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按照指令排队、站队,培养他们对数的顺序和大小的理解。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数的比较方法。
4. 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拓展思维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例如:“请你们找一组数字,通过比较找出其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五、说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数的读法和书写、数的顺序和比较等。
六、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扩展,能够正确读和书写0-99的数,并能够正确比较数的大小关系。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数的比较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共同成长。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的认识与拓展、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内容。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对整十数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整十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和书写整十数。
(2)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实物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整十数的概念,掌握整十数的读法和书写。
(2)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整十数的概念,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2)正确进行整十数的进位和借位运算。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一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起他们对整十数的兴趣和思考。例如:“请看这些东西,你们能猜猜有多少个吗?”“你们能说出这个数是怎么读的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入新课。
2. 引导学生理解整十数的概念。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整十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读和书写整十数。例如:“请你们数一数这些图片,看看有多少十个?”“你们能说出这个数是怎么读的吗?”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的概念。
3. 引导学生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请你们用数码卡片进行加法运算,看看你们能得到什么数?”“请你们用数码卡片进行减法运算,看看你们能得到什么数?”通过游戏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4. 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拓展思维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例如:“请你们找一组数字,通过加减法运算找出其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五、说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整十数的概念、整十数的读法和书写、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六、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整十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拓展,能够正确读和书写整十数,并能够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共同成长。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三
一、 说教材
《认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数”86页至87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认识。同时这一节的内容为学生继续学习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以及亿以上数的认识作了铺垫。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第二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第三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
二、说教学目标:
1、凭借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三、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整万数相对较大,不便以具体形象的实物进行操作,加上学生已经较多的认数经验,所以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借助于直观教具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且结合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目,让学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课前我安排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数。让学生对大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新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新课导入时,用课件出示同学们的家乡——明光市的有关数据,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有意义的数据,既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在学生感受了这些大数后,通过这样的提问:“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万、十九亿、三千二百七十,这些数中哪些是你学过的,哪些你没有学过。那么你没有学过的这些数是多少呢?怎么写呢?”
学起于思,通过这样设疑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便来引入第二环节的教学“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学生对于相邻数位间的进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计数器一万一万地数,从一万数到十万,理解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从十万数到一百万,理解10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理解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一个逐步形成过程,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了解整万数的含义,学习写数、读数。
在拨数的基础上,我再趁胜追击,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例题中的三个数,并让学生充分地说说你能很快拨出这些数的方法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多少万就是多少个万,因此需要在万级上拨出多少。再让学生拨好后对照计数器写一写,读一读,并交流读、写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到,写数时只要在万级上写上多少,而个级上全部是用0补足。
接着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通过计数器上的数与所写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巩固写法、读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学生已经有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的经验,可以让学生直接结合计数器,自己探索写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老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们习惯采用四位一级的分级方法,让学生说说: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此时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读一读,然后将每组中的两个数进行比较,感悟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类似,只要在万级数的后面读出“万”字。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数学教学要善于走出“书本数学”,回归“生活数学”之中。整万数究竟有多大,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也较难理解,通过读写生活中的大数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初步体会到了整万数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园的占地面积,从而去感受天安门广场和颐和园实际占地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再次出示课前收集有关大数目的信息,请学生来读一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交流情况作出及时评价。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万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的目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
四、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说说你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不足,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根据物体的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图形。
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法与学法:
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2、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结合生活,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六个主要的教学程序: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卡通动物导入新课;第二部分在现实情境中,独立探索规律;第三部分通过不同的习题和方法,使学生对解决这类习题的方法得到提升;第四部分是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第五部分是总结评价,延伸规律,欣赏介绍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规律。第六部分是游戏,拓展学生思维。
1、创设情境,引出规律。
在课的一开始,我先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串珠活动,先串绿色,再串黄、蓝、红色的珠子,并按顺序又出示了一组,让学生猜接下来我会串什么颜色?其实这时学生已经体会到我是按一定的顺序串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很快地能猜出我接下来要串的颜色。然后指出,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找规律。使学生先初步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利用串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出示了2组后,学生脑海中已经建立了有规律排列的表象,因此学生都能猜对,进一步感知物体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从而把这样的感知运用于例题图中,让学生找出规律。]
出示了例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场景中有些什么,初步感受彩灯、彩旗、盆花这些物体,观察这些物体的摆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对这些物体的观察中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正因为这些物体摆放整齐有规律,才会这么赏心悦目,使学生体会数学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在这里,我原先让只学生说一说他们摆放的规律是什么,但我觉得应该在课件中演示出来这样的规律,于是我加上了一些圈来表示,达成统一的认识。]
2、自主探究,理解规律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多媒体出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9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理解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学生想出了多种办法,有的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画出是蓝花。这些方法都能解答这一题。但重点我讨论了学生提出的计算的方法。用19÷3=6(组)……1(盆)。根据这个算式,先让学生具体地说一说19、3、6和余数1各表示什么。学生很清晰地进行了表达:一共有19盆花,以一盆蓝花、一盆黄花、一盆红花为一组,共分成了6组还多一盆。我紧着提问,根据这个算式你又是怎样判断出是蓝花呢,把学生的重心引到余数上。体会到第19盆花就是第7组的第1盆,因为每组的花都是相同的,所以只要看每组的第一盆是什么颜色就可以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还利用课件用圈表示出这19盆花,每3盆为一组,分成了6组,让学生一看就知道剩下的一盆是第7组的第一盆。]
[在探究盆花的摆放规律时,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创新意识。通过充分的交流,展示了多样的解决问题策略。并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地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3、独立尝试,选择方法
接下来我让学生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探索解决彩灯的第1个问题。在交流中,学生有的还是用了画图的方法,有的用了计算的方法,随即我提问,为什么不用推想的办法呢?从而让学生理解推想的方法只适用于两个物体为一组的规律排列。于是排除了都用推想这个办法的简便性。接着问学生那第20盏是什么颜色的灯呢?这回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用画图的办法非常麻烦,于是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到用计算的方法上来,体会到计算的简便。其中求第23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算式中没有余数,这里就要让学生重点理解说一说没有余数表示了什么,让学生总体地了解有余数时及没有余数时的判断方法。[在这里,本来课件中显示出来的是用不同颜色的圈代替彩灯体现它的规律,现在我觉得直接在这个图上表示出来更清晰,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小题着重是让学生判断体会出用算式计算的简便。接着我就直接提出要求让学生用算式计算彩旗的题目,让学生做完后观察这几个算式,发现得数的规律,当得数是几时就是每组中第几面旗的颜色。在这里我也觉得在彩旗的图上用圈把它呈现的规律体现出来比较明显。因为这里我发现有少数学生还是以为这是两面旗为一组的,这样比较清晰。
接下来我通过三题的排列规律出示定义:像上面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接着我让学生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出示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总结全课中,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有什么想说的,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规律都是周期性规律,在碰到这样的规律时可用计算来解决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的规律,体会它的美及在生活中运用,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兴趣很高,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画一个角。在学之前请同学们先拿出复习资料。
1.把下面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40° 135° 180° 91° 360° 90° 127° 4°
锐角( ) 钝角( )直角( )平角( )周角( )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师: 第一题是复习什么?生:角的度数!
师:角的分类!好下面做一下第一题。
师巡视、指导。发现有的同学没有填全。
师:这里面可不是只有一个锐角,有的可是有两个三个呐!
订正
师:锐角。生:4°、40°
师:有填一个的吗?
生:我填的是4°。注意,这里面可不是只有一个锐角。
师:钝角。生:91°、127°。
师:什么叫钝角?生: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的角。
师:刚才那个锐角,什么叫做锐角?生:小于九十度的角...师:叫做...生:锐角。
师:直角。生:90°
师:平角。生:180°
师:周角。生:360°
师:下面看第二题。量出下面的角。
生量。师巡视指导。
师订正角1多少度?;角2多少度?角三呢?学生一一说出。 这里一边说开口方向一边说度数多好!
师:量一个角我们要遵循哪些步骤?
生说师板书:1、找准开口方向 (开口向左用外刻度,开口向右用内刻度。)
2、重合(1)中心——端电 (2)0刻度——射线
3、看另一条射线经过哪一刻度。
师:量一个角我们会了,如果我们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么画出这个角呢?好!现在看老师给大家作示范。
师边说边作示范:1、先画一条射线。
2、重合(1)中心——端电 (2)0刻度——射线
3、画另一条射线。
师:看明白了吗?好下面打开书在看一下书上是怎么画的。 这一环节没有必要。
师:看完了吗?刚才咱们画的是开口向哪一方的?生:右!师:好,能不能画一个开口向左的?生:能!师:好,现在你们画一个开口向左的55°角。
生画师巡视。
师:画完后,同桌交换检查一下。
生交换检查。
师:画完了吗?再画两个怎么样?生:好!
师:画65°、110°的角,开口方向随意!
生画。
师:我们画了4个角了,那你能不能总结一下画一个角应有哪些步骤呢?
生回忆刚才老师画角的步骤。举手。
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边说边板书:1、先画一条射线。
2、重合(1)中心——端电 (2)0刻度——射线
3、画另一条射线。
师:好,再画一个角怎么样?生:好。师:用量角器画一个45°角。生画。
师:画完了吗?生座正以示画完。能不能不用量角器画?生:能!用三角板!
师:好,拿出你的两个三角板。两个三角板中六个角各是多少度?指两名学生回答。
师:好,现在用三角板画出45°角。
师:用三角板还能画多少度的角?(30°、60°、90°)
师:好了,我们学会了用量角器,三角板画角了,下面我们拿出一张纸来,用纸来折出角来。
师:用纸折出45°角。生折然后订正。
师:再折出各135°角来,折完就下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确定位置》。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起始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上下、左右来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准确地用“数对”表示出物体的位置。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又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由此,我确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
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玩”中感知数学;在“动”中体验数学。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想通过我的教学流程图谈谈信息技术及媒体在我这节课中的运用及效果。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是: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一开始,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嫦娥奔月”的录象(课件展示)。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射,是因为科学家通过精密件计算,让卫星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进入到与地球同步轨道,一旦错过准确位置,卫星就有可能飞往茫茫太空。课件确定位置是多么重要,由此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卫星发射壮观而令人激动的场面,一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确定位置在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探索新知,活动体验
我运用课件模拟本班的学生上课的情形,班长站起来正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演示课件)。面对课件,正面观察,班长的位置在第几排,第几个一目了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对来表示位置。信息技术将现实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
紧接着设计了三个有趣的活动,说一说我在哪、猜一猜他是谁、找一找他坐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了游戏活动,感觉数学真好玩。
然后,我再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中的位置抽象为方格图(演示课件)。我们把一个组用一条竖线表示,一个横排用一条横线表示,那么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成了一个点,可以抽象成这样的图形,让学生在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课件动态演示,从具体到抽象,学生一目了然,在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水到渠成。此处的学习也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坐标图打下了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接着,我用课件展示了门牌号、火车票的座位号、电影票的座位号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生活中的情景带入了课堂,从而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知识,内化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了3个有趣的练习:对号入座;火眼金睛;破译密码。(边放课件边说)这几个习题的设计形式新颖,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把知识应用与爱国主义融合在一起,具有趣味性,挑战性。
4、 总结学习,拓展延伸。
最后一个环节是本课学习内容的拓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在地球的位置。从火箭发射到茫茫宇宙,信息技术跨越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天文、地理与数学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放飞理想,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更广阔的宇宙空间。至此,本课也划上一个圆美的句号。
六、教学创新点
本节课,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使得本课“视听交融,动静交错”。动:一是“生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得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就如观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主动”,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状态,提高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