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净土与六祖坛经所讲净土有何分别?
西方净土与六祖坛经所讲净土有何分别?
问:西方净土与六祖坛经所讲净土有何分别?西方净土与维摩居士讲的净土有何分别?惟心净土与惟物净土有何分别?法身弥陀佛与报身弥陀佛有何分别?依报净土与正报净土有何分别?
月溪禅师答:西方净土是报身净土,坛经所讲乃法身净土,维摩居士讲亦是法身净土。惟心净土亦法身净土,惟物净土乃报身净土。法身弥陀指阿弥陀佛的自性,与诸佛自性及我们自性无异,报身弥陀指报身净土的丈六金身。依报净土是报身净土,正报净土是法身净土。
拓展:
《坛经》讲“不思善、不思恶”,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法是否对立?
问:《坛经》讲“不思善、不思恶”,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法是否对立?
答:“不思善,不思恶”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不对立,而是代表两个层面的修行。佛法修行中,基本贯穿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但修行不仅是止恶行善,更要超越对善恶相的执著。因为修行最终要契入空性,以哲学角度来说,即通达绝对真理。空性又名真如,超越一切善恶,这就必须摆脱二元对待的心。
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相对的世界;我们现在的心,是二元对立的心。换言之,每个心念都有相应的对象。比如想起某个人,某件事,都有“能想”和“所想”。而在空性层面是没有对待的,是“不思善,不思恶”的绝对世界。凡夫活在相对的世界,而圣贤同时活在相对和绝对的世界。体悟绝待的空性时,是超越善恶的。安住于相对时,则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于普通人而言,相对现象与绝待的心似乎会发生冲突。但对圣者而言,心的相对层面和绝待本质是可以并存的。
问:佛法说“诸行无常”。我理解,无常就是没有恒定不变的东西,并不是说事物没有客观规律。我是学中医的,我们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周易》衍生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也是统领客观规律的原理。作为中医,在治病过程中,这些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想知道,作为学佛者,应当怎样认识、对待并应用这些规律?
答:作为中医来说,需要了解我们的生理结构和脉络,这种了解并不影响学佛。缘起法确实有规律可循,干任何一行,都要钻研它、了解它,在这一前提下,才有能力正确认识乃至应用。
至于佛教所说的“无常”,和这些规律并不矛盾。所谓规律,必须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只要是客观规律,一定是相通的。区别只是在于,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程度深浅的不同。另外,佛教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目的是为了断惑证真,了脱生死,不同于单纯的治疗疾病。当然,学佛能帮助我们深化对身心世界的认识,也是有助于学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