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精简6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一:阅读理解教学评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于隐含信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
2. 预习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预测,引起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能力。
3. 阅读理解
教师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问题的答案。
4. 拓展
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6.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拓展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展示了较好的推理和判断能力。但是,仍有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辅导。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二:写作指导教学评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叙事写作的基本要素,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细节的观察和描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起学生对于主题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于图片的观察和感受。
2. 例子分析
教师提供一个写作例子,并引导学生分析例子中的要素和技巧。
3. 写作指导
教师通过讲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创作。
4. 互评交流
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交流,鼓励学生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5. 修改完善
学生根据互评和交流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6. 作品展示
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叙事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在互评和交流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给予了有益的意见和反馈。但是,仍有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辅导。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三
本周下雪了,下了一场今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我的心也随着雪开雪落而起伏不定。周一阴天,我心事重重:例会会布置什么任务呢?周二下雪,我兴奋不已:这雪真大啊!周三赛课,我忐忑不安:雪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啊;周四天晴,我舒畅不已:残余的雪景在柔和的阳光下让人感觉暖和了许多;周五天晴,我欢喜得很:终于可以短暂休息啦!这一周,唯一的风景是雪景,唯一的收获是赛课。我们学校的语文赛课在雪花的飘飘洒洒下拉开序幕,同时也在雪儿的戛然而止下落下帷幕。那天的雪景纯白无暇,而与此同时的语文赛课本着“博采众长,熔于一炉”、“结合实际,为我所用”的原则异常活波生动,精彩纷呈。每个赛课教师的课各有千秋,展示了许多亮点,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收益匪浅。在此,我简单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的语文味浓厚,泛语文现象减少了。
如,过多资料补充、过多媒体演示而冷落了教科书的现象少了。在这方面,孙老师的展示分享课让我如醍醐灌顶,美美地跟着她畅游了世界名著,感受颇深。
2、目标定位更加准确。
教师们对展示分享课、好书推荐课、作文指导课等课型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具体到某一课型时,许多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传授某种学习方法等。特别是梁老师的好书推荐课不仅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3、教学设计合理精当。
在教学设计方面,繁琐的、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套路少了,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通过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教学环节的现象多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宋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导入合理恰当,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她在自己执教的作文课中,下了工夫,动了脑筋,出了效果。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们采用情景设置、问题激思、读写结合、读悟结合、读唱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很好地诠释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观点。张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展示分享课让我很是感动,也深受启发,原来小孩子也会如此可爱活泼!
在这次赛课活动中,大家每个人忙碌着听课、试课、教研,应该说每个人的公开课都是精品,所以尽管疲惫万分,我们每个老师也舍不得错过观摩任何一节课的机会,一上午连口水也顾不上喝,直至赛课结束,老师们才借上厕所的时间欣赏一下美丽的雪景。接着,老师们陆陆续续地围坐在一起教研,除了简单地几句赞扬雪景的美丽之外,大家开始讨论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思考并反思自己该汲取他人哪些长处,可谓为教育工作而忙碌、为教育工作而思考、为教育工作而生活。
总之,比赛的结果是次要的,扬长避短、提高水平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以本次比赛结果为今后努力的新起点,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会满载着冬的收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定会扬帆远航!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四
司亚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用豪爽来形容,具有大家风范,因而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不张扬,充满激情,课堂教学艺术更是值得品味。
课堂整体设计独具匠心。课文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三个自然段并列存在,结构非常清晰,司老师抓住彩塑、壁画作重点解读,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导入到总结贯穿其中,每讲完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多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欢,原来,莫高窟如此美丽。
课堂细节精彩纷呈。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如学习彩塑一段时,“你们的读给了我听觉上的享受,让我们从视觉上享受一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彩塑形象充满视觉期待。“把你笔下的飞天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此时飞天已布满我们的教室”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也让学生感觉自己笔下的飞天真的很美,这比老师直接说“写得真好”更有激励作用。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文本后媒体,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再去欣赏彩塑与壁画,让学生由文本到图片进行了双重感悟,更加深了学生对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感受卧佛的大、长,突出了“16米”这个数字;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突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抓住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让学生想象其他彩塑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实了彩塑形象,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寓积累与想象于一体,一举两得。朗读的形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默读、自由读。“曾”字的解读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莫高窟艺术宝库的珍贵。过渡句的讲解、排比句的学习练写,让学生在学习享受中掌握知识技能。当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写一写其他飞天的形象进行小练笔;在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凝结成了莫高窟这一伟大结晶时,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莫高窟、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的话写下来,在这样的环节中,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课堂伊始,老师以“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直接带领学生回忆文本,进入文本,并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词,让学生很清晰地认识到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所在,学习目标也明朗起来。
学文中渗透思想教育。在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后齐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首小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经历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五
在评蔡老师执教的《好汉查理》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好汉查理》这篇文章的文本解读。
《好汉查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后来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变成一个别人认可的好汉查理。文中的查理是个在改变的查理,是个发展的查理,是个在不断丰满的查理,不断立起来的查理。同时对“好汉”的内涵,课文更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存在多元的解读。而这些人文性的东西都蕴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这就给学生的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要理解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引导和点拨的地方。
现在让我们回到蔡老师上的《好汉查理》这节课,这节课中我认为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教师解读文本没有立足于整体,没有从整体上来把握人物形象,整体上来把握语言特点。这样就把文本割裂成一块一块的,尤其是把文中的查理截然地分成了两个人,坏查理和好汉查理,教师先分析好汉查理好在哪里?再分析以前的查理不好在那里,这样整节课学生对查理的把握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是个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助人为乐的、说话算数的、彬彬有礼的查理,而不是一个在不断改变、不断发展的、不断丰满的、不断给人以立体感的的查理。
我认为,这篇课文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两点:
一、立足文本,整体构建人物形象。只有基于整体的背景,查理的形象才会是真实的,形象的,丰满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事件的矛盾冲突为切入点:课文第一段说,查理是个很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没人喜欢他。可他自认为自己是好汉查理。为什么呢?那就是说,查理是个有缺点的孩子,但他有成为好汉的愿望,只是对好汉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也不能否定他有优点的存在。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查理。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再提出:那么你认为查理是个怎样的人呢?那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好汉查理呢?这样学生就能辨证地来看查理这个人,而不会截然地把查理分为开始的坏查理和后来的好查理了。
二、立足文本,整体把握语言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对话,通俗简洁,却具有丰富的内涵,能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二是语言前后富有对比,在对比中突现人物的发展变化。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六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黄冬蕾老师执教的《九色鹿》给我留下这些印象:
1、课堂体现了语文味。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你是一名国家臣民对文中的四个人物进行评论。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试图让学生走进任务的内心,初步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魅力。
2、被感动的细节。
对于一名新教师而言,对教材的研读肯定存在不足,而黄老师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课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主动请教高年级的老师,还借了我班进行试教,可惜的是,我也和她半斤八两,所以,可以说我们是两个臭皮匠,由于水平的有限,教材解读浮于表面。虽然有许多问题,但教师的认真痕迹却是抹不去的,她的认真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课件美观又详实,将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板书也书写得清晰明了,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九色鹿、调达的特点,展示得清楚。整篇课文处得也较有条理。
对教材,我也是陌生的,以上是我勉为其难的皮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