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精简3篇】
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篇一
大家好,欢迎来到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在这里,你将会领略到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我将为大家介绍崇圣寺三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文化内涵。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角,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大理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崇圣寺三塔由南塔、中塔和北塔组成,分别代表佛、法、僧三宝。
首先,让我们来看南塔,也称为佛塔。南塔高约70米,是崇圣寺最高的塔楼。它以金黄色的琉璃瓦为顶,整个塔身用青石砌成,气势宏伟壮观。南塔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是寺庙最重要的宝物之一。每年的佛诞日,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
接下来是中塔,也称为法塔。中塔高约42米,是崇圣寺的主塔。它的外观十分精美,塔身由五个八角形砖石组成,每个八角形都刻有精美的佛像和佛经故事。中塔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被誉为智慧之神。许多学子前来祈求智慧和学业的成功。
最后是北塔,也称为僧塔。北塔高约38米,是崇圣寺最小的塔楼。北塔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被誉为慈悲之神。每年的观音诞日,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三塔,崇圣寺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和景点值得一看。比如大雄宝殿、天王殿和藏经楼等。这些建筑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精华,并且富有佛教文化的内涵。
大理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它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来到这里,你将会感受到宗教的力量和内心的宁静。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谢谢大家!
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篇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在这里,你将会领略到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我将为大家介绍崇圣寺三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文化内涵。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角,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大理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崇圣寺三塔由南塔、中塔和北塔组成,分别代表佛、法、僧三宝。
首先,让我们来看南塔,也称为佛塔。南塔高约70米,是崇圣寺最高的塔楼。它以金黄色的琉璃瓦为顶,整个塔身用青石砌成,气势宏伟壮观。南塔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是寺庙最重要的宝物之一。每年的佛诞日,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
接下来是中塔,也称为法塔。中塔高约42米,是崇圣寺的主塔。它的外观十分精美,塔身由五个八角形砖石组成,每个八角形都刻有精美的佛像和佛经故事。中塔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被誉为智慧之神。许多学子前来祈求智慧和学业的成功。
最后是北塔,也称为僧塔。北塔高约38米,是崇圣寺最小的塔楼。北塔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被誉为慈悲之神。每年的观音诞日,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三塔,崇圣寺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和景点值得一看。比如大雄宝殿、天王殿和藏经楼等。这些建筑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精华,并且富有佛教文化的内涵。
大理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它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来到这里,你将会感受到宗教的力量和内心的宁静。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谢谢大家!
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篇三
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大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理古称叶榆,因五代时白蛮首领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而得名。唐宋时,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胜有苍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为大理旅游的标志。
崇圣寺概况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崇圣寺到了,请随我下车。
塔的基本知识
进入大门,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台阶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较大的称千寻塔,两侧位置靠后的塔规模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状为一个半圆形坟冢。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演化出丰富的形式,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塔均为密檐式。
大理地区盛行建塔,除三塔外,还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寻塔
千寻塔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劝丰佑时期,据说是唐代恭韬、徽义两位工匠用了48年时间设计建造的。
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层,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
塔的结构为密檐式空心砖塔,塔心中空,古时有井字形楼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龛为窗洞。两层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以利于塔内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交错开窗有利于塔的坚固性。
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渐向内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顶。使得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的直线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内收,中部微凸的曲线,其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照壁
塔正中朝东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镇山川”四个楷书大字,每个字高1.7米。为明代黔国公沐世阶所书。
题这四个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大理地区水患多,“永镇山川”意在镇服水患,塔顶的大鹏金翅鸟也是镇龙之物;另一种说法是大理被纳入明朝的版图后,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题下“永镇山川”意在誓死镇守云南山川。
小塔
南北两座小塔与千寻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寻塔的距离均为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
它们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寻塔,大约在大理国时期,相当于中原的五代时期(公元12世纪左右)。
两座小塔均为十层八角形密檐砖塔,高42.19米,每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等,塔身外涂抹一层白色泥皮,塔顶有伞形铜铃和三只铜葫芦。 l
特点
对于三塔,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千寻塔为16层,小塔为lO层,均为偶数层塔,与中原盛行的奇数层塔截然不同;
②千寻塔的外形轮廓是上下向内收缩,中部凸出,呈现出柔和的曲线美;
③据说建造三塔时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现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来,经历了长期的风雨剥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塔基依然稳固,塔身也未见明显倾斜(据载,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15年5月6日大地震,城内房屋倒塌99%,而三塔岿然不动,仅震落千寻塔塔顶宝刹,可见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文物陈列馆
绕过三塔,路的两旁这两个陈列馆是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里面陈列着在维修三塔的过程中发掘出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各种文物680余件。其中包括了《金刚般若经》图卷、《大陀罗尼经》、纯金观音像、金质释迦牟尼坐像等以及大量珍珠、玛瑙、水晶、珊瑚、绘画等珍贵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