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剪纸的由来

传统剪纸的由来

  每当我看见剪纸艺术家在一张张纸上飞快地挥舞着剪刀,创作者栩栩如生的作品时,我便不禁赞叹不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剪纸的由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本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这一历史的概念。不同品类作品体现着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应是相互间分界的根本。就剪纸而言,并非凡是用纸剪刻的作品都可谓之“民间剪纸”。历史上不乏有应贵族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求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证。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多已脱离劳动者的审美本色,也不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有的作品虽也在某些地区流传,但最终必将因为并非民众自己的创造而在变异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许多地区的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也不能与民间剪纸混为一谈。群众性创作活动也可以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继而在民间流传,但其创作目的往往已脱离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达辅导者的意图。二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不是一个概念。

  因此,在研究民间剪纸的范围时,切不可只从表面形式去看,认为凡是用纸剪出来的都是民间剪纸,而忽视了是否为民众自己的精神生活所必须,是否被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是否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艺术的基本条件。当下民间文化基础理论的薄弱,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使得不少人认为,凡是生活在民间的艺人或工匠所作一诸如象牙雕刻、鼻烟壶之类,都可归类于民间艺术的范畴,这是应予纠正的。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其创作、审美、应用与劳动者生活的土壤不可分离,使之和与其并存的其他艺术品类清楚地区别开来。

  民间剪纸最能体现自身本色精神的作品,大多保留在偏乡僻壤的山区农村,即以农村妇女为基本队伍的劳动者应民间习俗和个人审美喜好而传承或创作的。这也是本文所重点谈及的内容。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剪纸与谚语民谣的结合,在民间非常普遍。上了年纪的剪纸老人,她们大多出口成章,语言生动有韵律。感情朴实真挚,言简意赅。下面先说广泛流传中华大地的剪纸谚语:蛇盘兔,必定富。贴上蛇盘兔,种下摇钱树。马驮元宝,子孙来早。象驮元宝,不中状元中阁老。猪嘴掀石榴,享福在后头。猴骑牛,地流油。猴骑羊,比人强。蛙捧钱,丰收年。喜蛛碰石榴,富贵不断头。碗扣金蛤蟆,坐个胖娃娃。石榴结子,保生贵子。石榴坐莲盆,金童玉女进了门。蝴蝶闹金瓜,五谷满家家。蝙蝠捧寿,全家增寿。瓶里插牡丹,儿女一铺摊。兔子含莲花,辈辈享荣华。山东剪纸常常利用对折剪纸的形式进行创作,剪纸图案双双对称,流行于山东民间的剪纸民谣,充满了年轻人对美好爱情、美好生活的憧憬。黄狗黄,黄狗地下蓝瓦房。山东姑娘绣鸳鸯;一对鸳鸯一对鹅;一对兔儿在山坡;一对牛儿吃青草;一对孩子笑呵呵。还有一首民谣则是描写结婚妇女的情感:七月里,剪荷花,压在奴的枕头下;莲蓬壳里籽粒多;连生贵子到俺家。老一代剪纸艺人流行传唱的一首民谣歌词是:小白纸,方正正,用它剪纸多威风。南京用它做文章,北京用它画龙风。小纸落在我手里,我拿它来铰花样:能铰龙,能铰凤,能铰水,铰的万物美又美。猪八戒,孙悟空,陪着唐僧去取经;秦香莲,穆桂英,诸葛亮来接东风……筐花、盆花、鞋样花,喜花、礼花、雕刻花,百花开在俺手下,小纸拿到俺手里,俺想铰啥就铰啥;铰到家家生活好,铰的人间美如画。剪纸与民谣犹如一母同胞的姐妹,在劳动人民的创作中都无形的运用了古代美学的创作法则,谐音、比喻、反复、夸张、拟人、排比等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剪纸是无言的歌谣。

相关文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黑板报设计图片

古人虽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但对今天而言,应该改成‘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切记:以铜为镜可正衣表,以古为镜可晓历史,以天为镜可测风云、以木为镜可断春秋,以书为镜可知真我!下面是CN人才网...
板报2011-06-0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黑板报设计图片

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以下小编...
板报2015-09-04
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二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小学生数学故事:乾隆皇帝千叟宴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乾隆帝说了...
板报2011-03-07
二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地震在中国

1 . 我国未来 10 年防震减灾目标是什么,何时提出 ? 答 : “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 6 级左右地震的...
板报2011-09-05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地震在中国

有关文明的手抄报内容

引导语:文明有尺度,文明的标尺在一个人的心灵上,那么准备做一份文明的手抄报,相关的内容可以放什么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文明的手抄报内容一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
板报2014-07-01
有关文明的手抄报内容

国庆节手抄报-祝福祖国

国庆节这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更是我们举国欢庆的日子,对于孩子们来讲,更是如此,下面,精彩的国庆节手抄报,我们一起欣赏吧。 手抄报一: 心情,在快乐中徜徉;日子,在美好中飞度;灯笼,在欢喜中摇曳;红旗...
板报2012-01-03
国庆节手抄报-祝福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