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经典3篇】
篇一: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能够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能够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宽敞的教室。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给学生出一道简单的方程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方程。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示范法和图示,讲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
3. 解题方法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解题的过程,详细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学生通过拓展题目的解答,将解方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7.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练习时间较短,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篇二: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能够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能够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宽敞的教室。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给学生出一道简单的方程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方程。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示范法和图示,讲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
3. 解题方法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解题的过程,详细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学生通过拓展题目的解答,将解方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7.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练习时间较短,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 篇三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前边学了天平平衡的道理,我们先来做一个天平平衡的游戏,老师说,你来对:我在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要想使天平平衡,你应该怎么做?再放两个梨呢?
学习天平平衡的道理有什么作用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发现它的作用了。
二教学什么是方程的解
出示课本57页插图,问:从图上你能看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告诉的等量关系列一个方程吗?
板书:100+X=100
问:X表示什么?X可以是任何一个数吗?为什么?
X是什么数时,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答,板书:
1100+(150)=250,所以X=150
2250-100=150,所以X=150
3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100+X—100=250-100
X=150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都算出了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方程的解。
加深记忆:问X=12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才是方程的解呢?
判断:
X=3是方程3X=15的解吗?X=2呢?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找出这个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三解方程
1利用这道题讲解解方程的格式
解方程有固定的格式,教师边讲格式边完成100+X=100的解方程的完整步骤。
2学生独立尝试做例1
(1.)出示例1主题图: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这幅图所表示的内容。
(2.)学生叙述图意,并列出方程。
(3.)激趣:你能用方程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吗?
(4).学生尝试解决χ+3=9。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5.)板演的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6)观察黑板上同学的板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7).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需要进行检验)
(8.)学生自学课本,掌握方程检验的方法和格式。
A方程是怎样验算的?
B它的格式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四迁移练习:x+8=10x-8=10
1.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2.评价分析讲解。
对比提升:x+8=10x-8=10
1.观察两道方程的`解答过程,你有什么发现?(x加几,我们就减几;x减几,我们就加几。)
2.为什么要这样做?
3.方程的左边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方程成立,方程的右边又应该怎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后反思:
在进行了一次试讲后,我上了《解方程》这节课。因为试讲过一次,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已有所了解,所以再次上这节课时,就知道了侧重点在哪,这也是我没有教过五年级教材的一个弊端吧,总是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把握不好学生容易在哪出问题,总是等学生出现了问题后才知道侧重点。通过上同一节课,通过老师评课和课后反思,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了。
这节课与我试讲时相比,我觉得其中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有所突破。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方程的解”,在试讲时,这部分教的不扎实,对学生来说印象不深刻。再次讲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100+X=250,让学生找出当X的值是∏时,方程的左右两边才相等,当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这时我指出,X=150就是这个方程的解,然后问,X=10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什么才是方程的解?通过这样的反复强调,学生很清晰地明白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的解。这样处理,我觉得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的比较清楚,印象也比较深刻。如果再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进行区分,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利用天平平衡的算理来解方程时,有些知识点处理的不够主次分明,如,在结合一道题来讲时,重点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讲,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在接下来的进一步练习巩固中,只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明白只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几或者同时减几即可,不需要再讲算理了。也就是说,教学层次不是很分明,应该是有主有次,多放些空间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