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优秀6篇)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言:长方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几何体,它具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通过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形态特征,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本课将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分析教材
本课教材为一道题目:“某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3cm,求其表面积。”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提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2. 概念讲解: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解释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3. 计算方法引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如通过分解长方体为六个矩形面积的和计算等。
4.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多个长方体的尺寸数据,让学生自主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物体的包装材料用量、房间的墙壁面积等。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概念梳理。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不同形式的评价题目,考察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 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
- 计算方法:分解为六个矩形面积的和
七、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并思考长方体表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探究中,学生积极合作,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引言:长方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几何体,通过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将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分析教材
本课教材为一道题目:“某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3cm,求其表面积。”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实际物体,如盒子、房间等,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个具体问题。
2. 计算方法回顾:简要回顾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将计算方法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3. 实际问题解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墙壁面积、计算某物体的包装材料用量等,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解决这些问题。
4. 分享和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结果,并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意义。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可以设计情景模拟题、应用题等形式的评价题目,考察学生将长方体表面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 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
- 实际问题解决步骤
七、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了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评价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寻找更多实际问题,拓展应用长方体表面积的领域。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篇三
设计说明
本节课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通过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教学设计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跨越,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在把长方体的展开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2.以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展开长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对比长方体与其展开图,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掌握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手工课上,同学们要做一个长方体包装盒,老师提出了制作要求: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学生交流)
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开始,创造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出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启发引导,探究新知
1.建立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提出探究问题。
①把这个长方体纸盒展开后,在展开图上你能找到长方体纸盒的各个面吗?
②你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展开后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2)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展开长方体纸盒并做好标注。
(3)学生展示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说明每个长方形与原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方法一 全部拆开,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方法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方法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6个面剪成上、下面和4周三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长方体展开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为下面探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作铺垫。
2.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做一个这样的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单位:cm)
(2)理解概念。
①思考:求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就是求什么。(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②呈现概念: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3)探究算法。
①思路点拨:求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也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②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③算法展示。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
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 :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
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二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
652+642+45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三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
4.教师小结: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5.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
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
2.计算下图的表面积.
①计算.
②有几种计算方法?
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五、课后作业 .
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这个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 .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60+48+40
=148(平方厘米)
652+642+45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篇六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xxx,宽是xxx。
这个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长是xxx,宽是xxx。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xxx,宽是xxx。
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4.老师现在做了一个“长6㎝,宽5㎝,高4㎝”的长方体架,要在它的六个面上贴上薄塑料片,你说应该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
二、实践探索
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
(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实践
做第2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
七、课后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