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白菜》说课稿(优秀4篇)
《运白菜》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篇短文,主要通过讲述人物阿龙帮助老板运送白菜的故事,展示了勇敢、乐观、助人为乐的品质。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勇气和乐观心态,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一些词汇和短语,如“白菜”、“运输”、“助人”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勇气、乐观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并掌握一些关键词汇和短语。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播放故事动画,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故事情节,同时教师进行简单的解说。
3.讲解: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4.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回答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教师引导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气、乐观和助人为乐的品质的重要性。
7.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故事或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课堂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来评价他们对勇气、乐观和助人为乐品质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一次我会在讲解时更加详细,使用更多的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讨论环节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下一次我会在课前准备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参与进来。总的来说,本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运白菜》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篇短文,主要通过讲述人物阿龙帮助老板运送白菜的故事,展示了勇敢、乐观、助人为乐的品质。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勇气和乐观心态,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一些词汇和短语,如“白菜”、“运输”、“助人”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勇气、乐观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并掌握一些关键词汇和短语。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播放故事动画,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故事情节,同时教师进行简单的解说。
3.讲解: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4.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回答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教师引导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气、乐观和助人为乐的品质的重要性。
7.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故事或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课堂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来评价他们对勇气、乐观和助人为乐品质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一次我会在讲解时更加详细,使用更多的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讨论环节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下一次我会在课前准备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参与进来。总的来说,本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运白菜》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分析
《运白菜》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连减,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过三位数的加减及其应用。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购物中有很好的经验和体现。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现在学生可以把两种方法都掌握,而且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检验计算的是否准确,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认真检验的好习惯。但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会出现错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这一情景,培养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进行对比,能正确的计算。
(3)体会在实际的运算中要采用最优解法,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是让学生探索连减运算的方法。教材采用运白菜这一题材创设情境,我认为是合适的。
教学难点:
是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所以我认为对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可以训练但不是重点,教材在运白菜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三位数过繁(第一车运走256棵,第二车运走288棵),我认为不利于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探究,以及不利于对今后减法运算性质的学习认知,达不到对学生简算技能的培养。因此,本课在设计时,对运白菜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三位数进行了改动:第一车运走255棵,第二车运走245棵。这样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
三、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一)课件导入,创新情境
1、谈话: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的.景色吧!
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那些数学问题呢?
2、出示课题:运白菜
3、出示情境课件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原有850棵,第一车运走255棵,第二车运走245棵。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提出问题
学生可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5245。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5+245)。
(3)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这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①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5245
=595245
=350(棵)
②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5+245)
=850500
=350(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计算策略,逐步调整和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3题。
(因为计算的数较大,学生计算时的速度可能会很慢,这时可以用分组练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①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②学生独立解答。
这题也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200-78-35=87(元)
200-(78+35)=87(元)
③交流算法与想法。
④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①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②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③学生讨论。
(可能性:很可能是小军的爸爸休息了一天)
第(2)问。(思考)
(首行需要计算出相邻两天里程数的差,再进行比较。这一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一个人算一天,这样比较快)
④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天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五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
即928-35=893(千米)
(这种方法可能成度较好的学生的能想起来)
(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小结。
(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教材第78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五、板书设计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运白菜》说课稿 篇四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2课时(第一课时)。
2、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运用主题图的形式,创设了“运白菜”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方法的多样性。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在一年级下册“乘船”一课,学过百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当时学生体验到从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减数所得的差与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减数之和所得的差是一致的。可是当时还没学过小括号,所以还不能用一个综合算式表示从一个数减去两个数之和的运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课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以及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是叙述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4、我的思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使知识的呈现形式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经验。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这样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技能、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本课将运用好“运白菜”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发解决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超水平的发挥。
本课题教学活动的三个特点:
我认为这个学习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生活化。所提出的问题是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二是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认真调动和组织原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三是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因此,这个学习活动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本课题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
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杨启亮教授说过:“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这段精辟的论述,指明了教学中师生对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行实验教材尽管在编写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验教材仍可能存在有待完善之处。
比如“连减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题材,教材采用“运白菜”这一题材创设情境,我认为是合适的。学生在一年级下期学过“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册刚学过“三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应用”,这些都是学习“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旧知识的延伸点,突破常见的“购物情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采取迁移训练,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但我认为,本课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我认为对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可以训练但不是重点,教材在“运白菜”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三位数过繁(第一车运走256棵,第一车运走288棵),我认为不利于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探究,以及不利于对今后减法运算性质的学习认知,达不到对学生简算技能的培养。因此,本课在设计时,对“运白菜”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三位数进行了改动:第一车运走255棵,第一车运走245棵。这样做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好处:
(1)同样是三位数的连减,但学生在计算的时间上、难度上会大大降低。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多地移到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上来。
(2)可以让学生对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的不同、必要性、最优解法产生更好的认识,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3)让学生对习题的解决有了知识的依托,这样做有利于因材施教、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比如:①436—179—21=436—(179+21)=436—200=236②368—(168+127)=368—168—127=200—127=73。
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已有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连减”,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过“三位数的加减及其应用”。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购物中有很好的经验和体现。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现在学生可以把两种方法都掌握,而且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检验计算的是否准确,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