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柳的说课稿【经典6篇】
古诗咏柳的说课稿 篇一
标题:《柳》——以柳为咏物的古诗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古诗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和赏析古代诗人对柳树的咏叹,让学生了解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赏识能力。
本节课涉及的教材包括《诗经》中的《秋风》、《相思》、《东篱》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这些诗歌的欣赏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柳树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掌握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征。
了解古代文人对柳树的咏叹和赞美,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了解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赏析能力,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柳树的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柳树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谈谈对柳树的印象和认识。
2.学习课文(15分钟)
通过课文朗读和解读,让学生了解柳树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享自己对柳树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柳树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赏析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掌握了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征。同时,通过欣赏古代诗歌,培养了学生的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赏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课后作业
1.背诵一首与柳树相关的古诗,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观察身边的柳树,写一篇文章描写柳树的美丽景色。
古诗咏柳的说课稿 篇二
标题:《柳》——以柳为咏物的古诗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古诗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和赏析古代诗人对柳树的咏叹,让学生了解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赏识能力。
本节课涉及的教材包括《诗经》中的《秋风》、《相思》、《东篱》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这些诗歌的欣赏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柳树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掌握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征。
了解古代文人对柳树的咏叹和赞美,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了解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赏析能力,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柳树的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柳树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谈谈对柳树的印象和认识。
2.学习课文(15分钟)
通过课文朗读和解读,让学生了解柳树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享自己对柳树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柳树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赏析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掌握了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征。同时,通过欣赏古代诗歌,培养了学生的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赏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课后作业
1.背诵一首与柳树相关的古诗,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观察身边的柳树,写一篇文章描写柳树的美丽景色。
古诗咏柳的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
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古诗咏柳的说课稿 篇四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咏柳》。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接着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再进行过渡:柳树真美呀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没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春天的诗,(出示诗)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读通畅,对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既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又为深入理解诗奠定基础。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一定对一些词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诗中三个比喻句的理解可能还不透彻,我会逐一出示课件,让学生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来来的嫩叶写出柳树颜色碧绿生机勃勃。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的特点。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接着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配乐诗朗诵,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再让学模仿练读,更好的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五)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古诗咏柳的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6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本诗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和想象力,根据文章这一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美,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圆点等方法学习。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字词;
(2)明诗意;
(3)赏意境;
(4)诵诗句。
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
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五、说教学程序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下面谈谈这一课我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会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学生背完后,我会说,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八课《古诗两首》也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请同学先自由读《咏柳》一诗。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人入胜,将学生的思维情绪快速的转移到到课堂上来,以方便正常的教学。
二、指导预习,划出不懂的字、词。
我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听录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接着指名读课文,正音。引导学生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问题提出来。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并间接地让他们掌握自己认为有效地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从学中有所乐,在乐中有所学。
三、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按此方法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会告诉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字词;
(2)明诗意;
(3)赏意境;
(4)诵诗句。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以前学习过古诗基本功,这样的设计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古诗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方便接下来的教学。
首先,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先学习一、二行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小组自学后,进行反馈,我会检查自学效果,先指名说说以上字词的意思,然后我会重点点拨:万条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并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并指出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在理解诗意时,我也会重点点拨一、二行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嫩绿的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一、二行诗学完后,小结一下学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接着我会让学生自学三、四行,重点理解“不知、细叶、裁、似”的含义,讨论三、四行诗意。学生自学后,交流自学情况,我再重点点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理解一至四行的字义、诗意后,我再小结学法。接着就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并进行讨论,我会问学生,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在反馈时,我会适时点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万条写出了柳枝数量多,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
以及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发,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接着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体现我和同学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从而能够循序渐进的让他们把这整首古诗理解渗透,以达到教学的最终效果。
四、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最后我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稻田、油菜田、荆江大堤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熏陶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单的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
碧玉装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细叶不知谁裁出
春风二月似剪刀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能够直观清晰地让学生了解整首诗的具体结构框架,能够一目了然的对整首诗做出大意的概括。
古诗咏柳的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学情
这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整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生字,会写“柳、丝”。
2、通过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四、说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五、说学法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情境创设、自读自想、边看边说等方法学习。为了充分体系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运用最多的便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悟情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说说、读读,吟吟,诵诵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画
课前我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家乡景色入手,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并且在此环节还要完成认咏,写柳的任务。
二、初读—入诗
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及铺垫,首先用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把学生引领学生带进诗中。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学生自读自学后,我采用齐读、开火车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丝”字并给生字介绍词语朋友。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将正确读整首诗。从上课后的效果看,这两个环节的把握也是非常得当的。
三、品读——入境
起初这个环节我是想借助学生的边读边想象着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但今早上反复一斟酌自己的这个环节三年级的孩子怎么会有读出诗味的能力了,而且学法指导不明确,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当时的设计初衷,把此环节定为边读边想,边想边吟,同时告诉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诗的味道便会水到渠成。看到学生们高昂的小手,强烈的吟诵欲望,我才发现我的更改是合适的。
四、吟诵—入情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二月的春风吹呀吹呀吹绿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红了桃花,春天多美呀,喜欢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试着背诵古文,积累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最后引用雪莱的名言,旨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渗透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哪就是鼓励多到春天里,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
七、说预期效果及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同时,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第三,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