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说课稿(最新6篇)

地理八年级说课稿 篇一

主题:地理八年级——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以及地球的地理经纬度系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

b. 理解地理经纬度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c. 了解经纬度对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

2. 能力目标:

a. 能够运用地理经纬度系统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位置;

b. 能够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a.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

b. 地理经纬度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

a.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b. 运用地理经纬度系统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a.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基本形状和构造;

b. 提问学生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2. 地球的自转运动:

a. 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原理;

b. 让学生观察自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如白昼和黑夜的变化。

3. 地球的公转运动:

a. 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原理;

b. 让学生观察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季节的变化。

4. 地理经纬度系统:

a. 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经纬度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b.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经纬度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位置。

5. 小结与拓展:

a. 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

b. 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系统。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

3.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4. 操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经纬度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位置。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和地理经纬度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检查学生运用经纬度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能力。

3. 个人总结:让学生个别发表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对地球运动和地理经纬度系统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系统的构成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八年级说课稿 篇二

主题:地理八年级——气候与气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气候与气象。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掌握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掌握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

b. 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能力目标:

a. 能够解释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b. 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兴趣和观察力;

b.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a. 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

b.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a. 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b.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a. 引导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

b. 提问学生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

a.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常见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

b.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象要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a. 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b.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a. 让学生总结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与气候的关系;

b. 引导学生探讨气象要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5. 小结与拓展:

a. 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

b. 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和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

2. 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常见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

3. 图片展示: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气候与气象的关系和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检查学生掌握常见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的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兴趣和观察力。

地理八年级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东南亚》是(鲁教版)《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2、本课地位:

  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目较多。由于它是我们相邻,为此容易与我国西南地区融合在一块进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能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含义和重要性。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4)、能说出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以及山河分布规律。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学案导学:提前发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做到重点和难点提前感知,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或使用东南亚地形图、世界地图。

  三、说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地理八年级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边疆地区,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自然资源丰富;新疆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和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新疆作为案例有鲜明的代表性。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疆自然环境特点,能绘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

  (2)会运用地图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得出其制约因素——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新疆地形与城市分布图、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和有关材料,师生一起绘指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让学生理解新疆的自然条件及其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念。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山夹两盆”地形特点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2)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树立人地协调和哥持续发展观念。

  二、说教法

  1、本课运用读图分析法、讲解法、绘图法、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突破:

  (1)对于“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色:运用板图使学生加深印象,借“疆”字巧记。

  三、说学法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1、说导入:以“羊肉串”导入,直接明了。

  2、说小结:较简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说板书设计: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五、说教学反思

  本人的设计思路:动脑筋精心设计,尽量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温故知新中学习,减少学生负担;想办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还查找较多的资料,相比较而言,学生准备不是很充分,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和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所以以后还要从放手让学生积极查找资料,主动学习方面,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效果较好,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美中不足之处:学生胆子较小,回答问题没有平时积极踊跃。

地理八年级说课稿 篇五

  一、解读课标

  本节课对应《地理课程标准》有以下要求:

  1、位置与分布

  1)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地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地形特征。

  3)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描述其人口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实际

  港澳是当今的热点地区,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而且已经具备了信息技术素养。从学生的心理发育来看,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背景仔细分析后,采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式授课。

  三、设计依据

  依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说出港澳的历史背景。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通过地形图说出香港的地形特征。

  2、通过材料分析,说出“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并从特点入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网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重点: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难点: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七子之歌”视频。

  2、上网查找“七子之歌”中的“七子”。

  通过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引起学生兴趣,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二、材料查询

  学生上网查找并说出港澳地区的区旗、区徽及历史发展背景。

  通过上网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历史背景和“一国两制”的政治背景入手,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又为下文港澳地区与内地优势互补埋下伏笔。

  三、材料分析

  1、学生在网上查看教师设计的中国政区图(港澳在中国政区中的位置)说明港澳在地理位置上与祖国的关系。

  2、运用教师课件中的地形图,学生描述其地形特征。

  3、通过教师提供的图表,学生分析并总结港澳“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

  4、学生观看教师所给景观图片与视频,通过网上查阅,举例说明拓展空间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说出港澳的经济形式。

  运用地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并鼓励学生读图讲解,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的习惯,并通过教师所给材料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拓展学生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组成内地招商团与香港投资团分别叙述本区域的优势。用事例证实港澳与内地这种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

  将知识融入轻松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深刻体会港澳地区与内地优势互补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能学以致用。

  五、知识延伸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新加坡的图文资料,对比其于香港经济发展条件有何差异,环境保护实施有何共识,办一期新加坡地理小报。

  将问题带到课外,学生通过自己的网上查阅,巩固本课内容。同时拓展学生世界地理知识的宽度,巩固“地理位置、人多地狭及城市为主题”国家或地区地理特征的一般认识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强化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最后本课在“中国心”中结束。

地理八年级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从疆域、人口和民族三个方面认识我国的国情,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及民族分布而展开。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第二节众多人口的延伸和扩展,又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民族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掌握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民族政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图片等资料,说明我国民族的概况,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树立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二、说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了一定积累,但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较少,民族观念不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直观方法。

  三、说教法

  1、读图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读图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读图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地理原理和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2、自主探究合作。教材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像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训练、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说学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及分布特点。”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一)导入

  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即,我国共有五个自治区,有哪五个自治区呢?为什么要在设置这些自治区呢?然后播放影片《爱我中华》,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56个民族

  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围绕我国各民族人口数量图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

  (2)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民族?通过读图,是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家乡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在讨论中、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完主要内容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课本活动题1:联系世界地理学过的知识比较我国和日本、美国民族构成的异同?这样处理可使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结合现实生活,增强了直观效果,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展示资料的能力。

  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大多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民族的文字,是学生能够认识一些民族的文字的字样,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们看了课本17页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活动。再结合图片对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行解说,这是蒙古族集体舞,这是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习惯,这是瑶族长鼓舞,这是蒙古族的摔交,这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然后补充说明。这样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地课堂气氛,大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这些民族文化瑰宝,它们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民族的分布

  结合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图,先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合作讨论,最后我做归纳总结,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梯度问题如下: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哪些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比较多?

  (4)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这样处理的作用有二:一是突出重点,层层设问,各个击破,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可得知问题答案,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

  (2)各少数民族组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也有汉族人口分布;

  (3)内蒙、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比较多;

  (4)我国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接下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页的表格并设置问题组织学生抢答。问题如下:

  (1)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什么民族?人口各为多少?

  (2)哪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

  在抢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歌谣总结答案:蒙回藏维苗,土满彝记牢。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散居各地者,唯独数回族。民族数最多,云南独占鳌。

  通过阅读图表进行抢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少数民族的人口状况,培养阅读使用地理图表、获取信息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渗透学法指导,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3、民族政策

  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1、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

  2、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是否可以要求其它55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遵从汉族?然后我再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民族政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得益于我国开放的民族政策。这样结合现实社会,了解民族政策,学生容易理解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巩固练习

  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本班级中哪些同学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祖籍在哪里?并请他们介绍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变化。

  讨论:以“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哪些好处”为题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的自主活动和讨论达到巩固练习、拓展深化本节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小结

  为了回顾知识,强化记忆,我通过设置梯度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如下:

  1、你学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六、说板书设计

  1、收集资料法。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报刊杂志、因特网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

  2、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相关文章

发言稿怎么写【精选3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大家知道发言稿才正确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言稿怎么写(通用50...
稿件2014-07-03
发言稿怎么写【精选3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优秀3篇)

四堂《小露珠》风格各异。真是,“文如其人,课如其人”。吴慧媛老师优雅动听,周小丽老师快人快语。叶春红老师质朴实在,吴玮娜老师温文婉转。在对四堂课进行比较欣赏之后,我决定从几个教学细节入手,来谈谈我的看...
稿件2016-08-04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优秀3篇)

校运动会发言稿【精简5篇】

校运会发言稿怎么写?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运动会发言稿,欢迎大家阅读,校运动会发言稿。校运动会发言稿一各位裁判员、运动员、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
稿件2019-05-06
校运动会发言稿【精简5篇】

运动会致裁判员加油稿【最新4篇】

裁判员从运动会的开始一直到结束都一直陪伴着我们,下面是应届比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致裁判员的运动会加油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致裁判员加油稿范文一:也许,震天的呼声于你们无缘,但...
稿件2016-08-01
运动会致裁判员加油稿【最新4篇】

学校六一新闻稿(通用6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用到新闻稿的情形越来越多,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你知道新闻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
稿件2019-04-08
学校六一新闻稿(通用6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匆匆说课稿(经典4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匆匆说课稿篇一《匆匆》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六板块“珍惜时间”第二课《匆匆》。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学情分析、三维目标、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课...
稿件2018-06-0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匆匆说课稿(经典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