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你寄过贺卡吗》的说课稿【通用4篇】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你寄过贺卡吗》的说课稿 篇一
《你寄过贺卡吗》是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篇内容。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贺卡的制作和寄送过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贺卡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本篇课文的基本情况。本篇课文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发明贺卡》、《制作贺卡》和《寄送贺卡》。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了解贺卡的起源、制作和寄送过程。
在第一部分《发明贺卡》中,课文介绍了贺卡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到贺卡最早是由英国人发明的,然后逐渐传播到全世界。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发明贺卡?贺卡有什么作用?
接着,在第二部分《制作贺卡》中,课文介绍了贺卡的制作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例子了解到贺卡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作,比如用纸张、颜料、剪刀等。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练习,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并展示给同学们。
最后,在第三部分《寄送贺卡》中,课文介绍了贺卡寄送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到贺卡需要写上寄送人的地址、贴上邮票,并送到邮局寄出。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寄送贺卡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制作和寄送贺卡的过程,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展示贺卡的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制作和寄送贺卡的经验和想法。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制作和寄送一张贺卡。
总之,《你寄过贺卡吗》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篇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贺卡的制作和寄送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你寄过贺卡吗》的说课稿 篇二
《你寄过贺卡吗》是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贺卡的制作和寄送过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贺卡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本篇课文的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发明贺卡》、《制作贺卡》和《寄送贺卡》。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了解贺卡的起源、制作和寄送过程。
在第一部分《发明贺卡》中,课文介绍了贺卡最早是由英国人发明的。贺卡最初是手工制作的,用来向亲朋好友送祝福和问候。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贺卡的起源和作用,培养他们的细心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接着,在第二部分《制作贺卡》中,课文介绍了贺卡的制作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例子了解到贺卡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作,比如用纸张、颜料、剪刀等。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制作贺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最后,在第三部分《寄送贺卡》中,课文介绍了贺卡寄送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到贺卡需要写上寄送人的地址、贴上邮票,并送到邮局寄出。通过模拟寄送贺卡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展示贺卡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制作和寄送贺卡的经验和想法。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制作和寄送一张贺卡。
通过学习《你寄过贺卡吗》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贺卡的制作和寄送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制作和寄送贺卡,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你寄过贺卡吗》的说课稿 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你寄过贺卡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安排在第六单元统计的最后一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之后,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了你寄过贺卡吗? 这一实践活动课。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付诸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整个这节实践活动课,我把它大体分为三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通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寄贺卡与环保之间的联系,即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学生调查,利用身边的数据,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方法得出结论,即分析问题;最后一部分是解决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发现了问题,分析问题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据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阅读材料和进行调查,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本阅读材料中内容的阅读,和对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学生的观察、调查、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提高学生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等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问题引入,你寄过贺卡吗?、你知道你们平时寄贺卡与环保有什么联系吗?(演示)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2、然后播放一段造纸动画片(演示)。这个动画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便知道纸是用什么造出来的,这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后面阅读材料中的数据打下基础,减轻学生的理解。因为我怀疑,如果没有此动画片,学生对纸是由树木造出来的不太相信,播放此动画片能直接打消学生的疑虑,进入乐学状态。
3、继续播放影片(演示),出示阅读材料,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分析问题 感知教材
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以及对调查统计结果数据分析的过程。这部分内容,贯穿了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这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将我个人的调查结果公布(演示),再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总数和平均数。
2、全班同学每五人为一小组讨论五个问题(演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每个小组还可以把讨论的结果拿到全班交流,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我相信,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他们能得到样一个结论: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在这些讨论问题中,第五个问题,谁能说说少寄贺卡,除了能保护森林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吗?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达到拓展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 升华提高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分析问题之后的又一讨论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我再次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讨论出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具体措施。对讨论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为此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做成动画(演示),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个调皮学生,他说他知道,就是不说。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根据这部分的教学特点,我制作了一首《高山流水》背景音乐放在里面,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播放。这首音乐听上去本身就有一种让人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演示)。并布置学生课后练习:仿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张你喜欢的贺卡送给同学。(如生日贺卡、新年贺卡等)
本节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你寄过贺卡吗》的说课稿 篇四
教学内容:《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 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的环保认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展示贺卡)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每逢佳节,人们都爱互送贺卡,贺卡可以传递友谊和祝福,你给同学、老师、亲人、朋友寄过贺卡吗?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践活动课《你寄过贺卡吗》。
点评:
教者能够通过生活中的贺卡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 发现问题
1. 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了一下自己和家里去年收到贺卡的情况。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课件)。
2. 小组汇报,填写全班统计表。(教师填写课件)(表略)。
3. 观察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 你能根据上述信息推出下列数据吗?(课件)
(1)全校学生共收到贺卡约多少张?
(2)全校学生家庭共收到贺卡约多少张?
点评:
教者选取学生熟悉的“寄贺卡”为导线,并根据统计表数据计算出总计和平均数,在一组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保护环境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 分析问题
1. 出示阅读资料
生产2 000张贺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树。
2. 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3. 根据资料中的信息算出:全校学生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棵大树?
4. 你想说些什么?
5. 我们也许觉得几棵大树不算什么,一张小小的贺卡也无足轻重,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全县、全中国、全世界一年收到的贺卡流通起来所消耗的木材、被砍伐的树木、浪费的资源和引发的环境污染,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6. (课件)请同学们自读资料。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资料略)
点评:
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校园里进行一次“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宣传活动,你们准备怎样宣传呢?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点评:
在解决问题部分,让学生发掘出确实可行的“节约用纸 拯救森林”的有效措施。使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也切实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请结合本课学的内容,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并写一篇数学日记。
点评:
教者留了一篇数学日记,数学日记能够折射出学生在课堂内的真实体验,课后学生带着环保意识接触生活并记录下来,有利于学生对加入环保元素的数学问题加深理解,对课堂内的知识有另一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