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推荐6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 篇一
【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引入】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有四条边,且相邻的两条边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就是它的对边是平行的,而且对边的长度相等。
【呈现】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计算矩形的面积公式呢?是的,矩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矩形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一个被斜线分成两个相等的矩形,因此,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使用矩形的面积公式。
【示范】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长为6厘米,高为4厘米。我们可以将它分成两个矩形,每个矩形的底边长为6厘米,高为4厘米。那么,每个矩形的面积就是6乘以4等于24平方厘米。由于平行四边形被斜线对称分成了两个相等的矩形,所以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两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即24平方厘米加上24平方厘米,等于48平方厘米。
【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教材,打开第15页的练习题,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些问题中,有些是直接给出底边长和高,我们只需要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有些问题则需要我们先计算出底边长和高,再进行面积的计算。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再给出答案。
【拓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比如,在装修房间时,需要计算墙壁的面积;在购买地毯时,需要计算地毯的面积。掌握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谢谢大家!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 篇二
【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引入】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有四个边的四边形,且相邻的两条边是平行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四边形的对边是否平行来判断是否是平行四边形。
【呈现】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计算矩形的面积公式呢?是的,矩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矩形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一个被斜线分成两个相等的矩形,因此,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使用矩形的面积公式。
【示范】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长为6厘米,高为4厘米。我们可以将它分成两个矩形,每个矩形的底边长为6厘米,高为4厘米。那么,每个矩形的面积就是6乘以4等于24平方厘米。由于平行四边形被斜线对称分成了两个相等的矩形,所以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两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即24平方厘米加上24平方厘米,等于48平方厘米。
【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教材,打开第15页的练习题,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些问题中,有些是直接给出底边长和高,我们只需要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有些问题则需要我们先计算出底边长和高,再进行面积的计算。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再给出答案。
【拓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比如,在装修房间时,需要计算墙壁的面积;在购买地毯时,需要计算地毯的面积。掌握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谢谢大家!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计算面积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 学习新知: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相邻角互补等性质。
3. 讲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拆分成矩形或三角形,计算各个部分的面积。
4. 练习与巩固: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计算给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相互交流和比较答案。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并计算其面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对角线相等
相邻角互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计算面积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不深入,下节课需要加强相关练习和巩固。同时,教师在板书设计上可以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回顾和复习。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 篇四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小兔乐乐想从三快草地中,找一块面积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却不知道怎么计算哪块土地的面积最大,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能够计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转化—找关系—推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自己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和一些变式的习题。
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深化应用。
让学生做应用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作业:
自编一道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富有实践性和应用性,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结:
总结内容主要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 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而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章节。
二、说学情
新课改下成长起来的五年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再加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难点,需要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基于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探究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与学情状况,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际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和引导探究法等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2、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导入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在新课伊始,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出示长方形的模型)把它拉伸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你能画出它的高吗?你能计算出此图形的面积吗?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制造出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解决的麻烦,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更是水到渠成的导入了新课:(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习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因为导入中制造的麻烦,让学生们有了探求的欲望。于是,我顺水推舟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了两个图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一样大)。然后出示设计的问题:
1、请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高。
2、请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你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带着这几个问题,开始小组合作探究。虽然探究可能会出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的结果,但是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能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学生们展示完自己的结论后,我先不评价其结论的对与错,而是出示第四个问题:
4、请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结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这样,就促使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去验证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准备的目的。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归纳出对这两个图形的认识:两个图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虽然他们能认识到这些,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他们的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于是我又设计一个活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1、请画出它的高,测量它的底和高的长度。
2、沿着它的一条高裁剪,将会剪出两个什么样的图形?
3、你能否把这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我们熟悉的图形?
4、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相等,面积也相等)
5、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实验验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渗透了转化与平移的思想。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S=ah之后,我又让学生们独立学习课本上的例1,再回过去解决导入中的问题,以此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三)巩固
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安排这样几道练习题: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高。
2、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长度,并计算其面积。
学生们独立思考,完成练习,使其进一步理解了公式的运用,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拓展
巩固新知后,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P82/3)
2、出示导入中可活动的长方形框架,任意拉这个框架,形成平行四边形,你知道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什么情况下它的面积最大?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合作探究第二题,从而达到拓展视野,加深理解的作用。整个习题的设计,虽然题量不多,但涵盖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练习题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
六、说评价
整节课我始终坚持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双向反馈来落实。
总之,本节课我贯穿新课改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构建模型”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实现面向全体。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三角形的认识,清楚了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是在先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安排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2、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但在学习中,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学生已经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探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数、剪、移、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探索能,。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方格挂图。
四、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饿学习积极性,想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这个理念,并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究讨论”,“适当运用,体验成功”,“总结反思,拓展升华”这四个环节进行展开教学,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学内容,结合讲授,演示,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绿化校园,各班都承担了些校园的平整任务,这是五(1)班接受到的任务,挂图出示: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不规则的地,“你能帮忙计算出这一块绿化区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求面积,接着引出探究的问题:如果很大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数不过来的时候,怎么求面积呢?
2、合作交流,探究讨论
在操作之前先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
(2)想象一下转化后的图形的样子,你打算怎样转化?
(3)通过比较转化成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你有什么发现?
同位之间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这个时候可以分发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的卡纸,运用“割补法”能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什么图形?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有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将其剪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后通过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将其剪成了两个梯形后通过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还有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将其剪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后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且可能发现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相等,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和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紧接着追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那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想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吗?”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适当运用,体验成功
(1)结合课开始的那个求平行四边形绿化区面积的题,运用公式再次求出面积,体会公式运用的简便之处。
(2)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请你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各应是多少分米?看谁猜出的答案最多。并说明等以后学习了分数,还会有更多的答案。
4、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先回答,然后再总结,使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从知识、技能等方面加以归纳,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再次体会学习的方法。
六、对于本节课设计的说明:
首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评价,针对这一理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要找出其闪光点,及时肯定,给予鼓励和赞扬,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生成性问题,也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解决。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设计的说明,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