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说课稿【经典5篇】

《摇篮曲》说课稿 篇一

摇篮曲是一首由欧洲作曲家创作的经典音乐作品,本说课稿将从曲谱分析、音乐特点以及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来介绍这首音乐作品。

1. 曲谱分析

《摇篮曲》是一首由慢板演奏的钢琴独奏曲,以A小调为基调。曲谱采用三段式结构,包括一个主题和两个重复的变奏。主题部分以简单而优美的旋律展开,而变奏部分则通过改变和弦进行和音色的变化来丰富曲子的层次感。

2. 音乐特点

《摇篮曲》具有以下几个音乐特点:

- 旋律优美:主题部分的旋律简洁明了,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变奏部分则通过改变音域和音色来展现旋律的多样性。

- 柔和的音色:曲子以轻柔的琴音为主,给人一种温暖、安静的感觉。这样的音色选择使得《摇篮曲》成为一首适合放松和入睡的音乐作品。

- 渐弱渐弱的演奏方式:整首曲子以渐弱渐弱的方式演奏,使得音乐节奏逐渐放缓,给人一种慢慢入睡的感觉。

3. 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教授《摇篮曲》:

- 听音乐:让学生静静地听这首曲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妙。可以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感受到的情绪,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 学习曲谱:让学生学习《摇篮曲》的简谱,并尝试演奏。可以先教授主题部分,再逐渐引入变奏部分。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 表演展示: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上表演《摇篮曲》。通过表演,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摇篮曲》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音乐知识和技巧,还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摇篮曲》说课稿 篇二

《摇篮曲》是一首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音乐作品,本说课稿将从历史背景、曲目分析以及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来介绍这首音乐作品。

1. 历史背景

《摇篮曲》是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于19世纪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情的旋律而闻名于世。《摇篮曲》是肖邦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2. 曲目分析

《摇篮曲》以D大调为基调,采用三段式结构。整首曲子以温柔、轻快的旋律贯穿始终,给人一种宁静、舒缓的感觉。曲子的速度较慢,演奏时需要注意音符间的连贯性和音色的变化。整首曲子以柔和的音色为主,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首曲子的演奏要求非常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教授《摇篮曲》:

- 了解肖邦: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摇篮曲》在他的作品中的地位。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来展示肖邦的形象和音乐作品。

- 学习曲谱:让学生学习《摇篮曲》的简谱,并尝试演奏。可以先教授主题部分,再逐渐引入变奏部分。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 分析音乐:引导学生分析《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音色等。可以通过讨论和听觉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摇篮曲。可以让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摇篮曲》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音乐知识和技巧,还可以了解到肖邦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和心路历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摇篮曲》说课稿 篇三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像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

  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曲》说课稿 篇四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习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习,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习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习。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习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

  3、学习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习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习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摇篮曲》说课稿 篇五

  说活动材料

  “摇篮曲”和“进行曲”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乐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特设计本次活动内容,让幼儿学习对比性欣赏,并选择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增强幼儿对乐曲的欣赏水平。

  教材选用了勃拉姆斯优美抒情的《摇篮曲》和英国作曲家爱尔加雄壮有力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进行对比性欣赏。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这两种不同性质乐曲的特点,以提高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和鉴别能力。

  近代学习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熟悉程度过低的刺激,不易激发起主动探究、操作的行为。因此,在本次活动的选材和设计上,都努力确保幼儿对乐曲有充分的冗余度(熟悉程度)。《摇篮曲》是幼儿所熟悉的,小班时也欣赏过与本次活动选用的教材所类似的摇篮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68年创作的《摇篮曲》,乐曲采用大调式,3/4拍子,简单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威风凛凛进行曲》这首进行曲因为它非常形象,非常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乐曲速度较快,是大调式2/4拍。它分三个部分,表现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和辉煌、庄严、壮丽的场面。“进行曲”音乐形象鲜明,节奏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有精神饱满地列队、踏步、做操、开运动会等的体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音乐的经验,遵循以幼儿经验为基本出发点。

  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音乐欣赏分类目标,以及中班年龄段音乐教学目标,同时注重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我制定了本次音乐欣赏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对比性欣赏《摇篮曲》和《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

  2.活动重点:

  通过对比性欣赏《摇篮曲》和《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在倾听、感受基础上,了解两种乐曲的不同特点,并能区别出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及节奏特点。

  [分析]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乐曲的欣赏,幼儿只能借助于专注的倾听来理解作品内容。中班幼儿注意力开始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引导幼儿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乐曲产生共鸣。

  3.活动难点:

  能够自主、即兴地创作与别人不同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

  [分析]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极具挑战性,同时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说活动准备

  1.软件上的准备:

  教师熟悉两首对比欣赏的乐曲,了解两首乐曲的背景、曲作者。制作CAI课件,辅助教学所用。在CAI课件中,抒情柔美的《摇篮曲》配以宁静、祥和的风光与亲情摄影、绘画作品。节奏坚定的《威风凛凛进行曲》,画面配以世纪大阅兵队列行进的图片,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性质。

  2.硬件上的准备:

  录音机和两首乐曲磁带,森林场景,装有信和磁带的信封一个。

  说设计特色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视、动相结合的方法。

  1.从“听”入手。

  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比如在导人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森林”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地去欣赏。

  (2)在重复对比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2.从“视”入手。

  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人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

  3.从“动”入手。

  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音乐,用此方法激发幼儿的想像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赋予音乐作品更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关文章

赞美春天的校园广播稿(通用4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很多人不禁赞叹春天的美好,下面CN人才网小编推荐赞美春天的校园广播稿给大家,大家快看看吧!(1)赞美春天的校园广播稿甲:敬爱的老师们!乙:亲爱的同学们!甲、乙:红...
稿件2014-03-04
赞美春天的校园广播稿(通用4篇)

培训班开班仪式讲话稿(精选6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讲话稿,讲话稿可以起到整理讲话者的思路、控制时间的作用。如何写一份恰当的讲话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班开班仪式讲话稿,欢迎大家分享。  培训班开班仪...
稿件2019-09-09
培训班开班仪式讲话稿(精选6篇)

启动仪式领导发言稿(优选3篇)

在“文明餐桌行动”启动仪式上的领导讲话同志们、餐饮服务行业的朋友们:大家好!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文明有礼、诚信经营、节俭惜福、珍爱粮食自古以来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我市正大力开展道德领域突出...
稿件2011-04-05
启动仪式领导发言稿(优选3篇)

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精简3篇)

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一)教材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
稿件2017-01-09
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精简3篇)

初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精简6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为了让您在写发言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
稿件2011-08-05
初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精简6篇)

新少先队员代表发言稿(最新3篇)

新少先队员代表入队发言稿 (jìng)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一年级二班的同学,新少先队...
稿件2019-04-05
新少先队员代表发言稿(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