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表内除法》说课稿【优选3篇】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说课稿 篇一
《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除法运算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习《表内除法》,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除法概念的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回顾一下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它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在除法运算中,我们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指除法的结果,余数是指除法运算中除不尽的部分。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些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确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被除数是指要进行除法运算的数,除数是指除以的数,商是指除法的结果。然后,我们要学习如何进行《表内除法》的运算。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除数,使得被除数能够被除尽。然后,我们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最后,我们要检验一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将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通过这样的步骤,学生可以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比如,有一个篮子里有24个苹果,小明想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说课稿 篇二
《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除法运算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习《表内除法》,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除法概念的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索《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有12个鸡蛋,小明想将这些鸡蛋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鸡蛋?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发现,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除法运算的方式来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对《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要引导学生实践。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计算题目,让他们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比如,有一个篮子里有30个苹果,小红想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扩展问题,比如,如果有4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并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说课稿 篇三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说课稿范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自主交流会发现: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相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这样,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
1、()/()=1。
这道题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说出表内除法以外的等于1的算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不完全归纳概括的能力。
2、()/5=()。
在这一题中,学生可以根据5的乘法口诀按照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填,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个别学生可能填出50/5=10、55/5=11等这些表内除法以外的算式。这一题既能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3:
(6×3)/(2×3)=();
(6×4)/(2×__)=3。
结合前面所发现的规律,这一题渗透了要到四年级才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里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只要能感悟到这一性质就行。
4、生活中的应用。
1瓶钙片24片,1个小朋友吃,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2瓶同样的钙片,2个小朋友吃,每人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往下编,3瓶同样的钙片呢?
这一题是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也只需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行了,不要求全面掌握。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平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选择其他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表内除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