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经典3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投影仪、平行四边形模型、小黑板、彩色粉笔。
2. 教学材料: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新课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制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用彩色粉笔标出两对平行边和相对的两个内角。然后,教师通过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底边长 × 高,引导学生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 练习巩固
教师发放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然后,教师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主完成剩余的练习。
4.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计算其面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6. 课堂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总结。
7. 辅导提醒
教师提醒学生课后可以多观察周围的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投影仪、平行四边形模型、小黑板、彩色粉笔。
2. 教学材料: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新课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制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用彩色粉笔标出两对平行边和相对的两个内角。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计算公式:面积 = 底边长 × 高。
3. 练习巩固
教师发放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然后,教师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主完成剩余的练习。
4.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计算其面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6. 课堂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总结。
7. 辅导提醒
教师提醒学生课后可以多观察周围的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篇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内容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从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1。用Flash对照教材上的插图制成复合课件为教师的演示教具;
2。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教学环节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妥善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完成好,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迁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长方形教具:一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3。比较黑板上长方形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在这里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仅靠肉眼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科学地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才能正确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引导发现
在这里,我化抽象为具体,将书中的插图整合到一起制成课件,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首先通过数方格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复合Flash课件,从中取出一个小正方形,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让学生观察图中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长、宽及面积各是多少?
3、在图中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它的底、高及面积各是多少?(出现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观察数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做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线用剪刀剪开,将剪开后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3、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加强学生印象,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分组观察思考:把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提问:①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
5、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成S=ah。(板书)
6、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比较新课开始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解除悬念。再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的例题,在教师的扶持下,让学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齐做,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三、巩固深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学生设计了梯度练习,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习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增删。
1、求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给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2、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试判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3、铺一块底20米,高15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售价15元,铺这块草坪总共用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我总结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图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或S=ah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所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发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