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精彩3篇】
篇一: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
第一篇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是巴东三峡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传承与创新》,教材内容主要围绕着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的关系展开。本单元以《神奇的巴东三峡》为主线,介绍了巴东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同时体现了巴东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特点,明确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了解巴东三峡的历史,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2)能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并呈现相关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和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说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巴东三峡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巴东三峡的了解和探索。
2.呈现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让学生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特点和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收集巴东三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理解。
4.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总结与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个人的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巴东三峡的地理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认识。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讨论和引导学生思考时,要适当引导,确保学生的观点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尊重。
篇二: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
第二篇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是巴东三峡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和名人事迹,展示了巴东三峡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和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2)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相关故事和演讲稿。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传统文化经典故事的动画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索。
2.呈现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创作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并准备演讲稿。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和演讲,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4.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与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个人的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认识。小组合作和创作的形式使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创作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能力。
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 篇三
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教材第八册第一课《巴东三峡》。
1、知识目标:
掌握游踪,了解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2、能力目标:
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标:
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线索和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引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从游踪、线索、文章结构、景物特点、写景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本篇游记。
因为本文体裁属于游记,这种体裁学生首次接触,因此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文体及特点。
游记:
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
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并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是借助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导入本课的。
至于本课作者、出处、字词这些基础内容仍然是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
接下来在教师范读,学生散读,齐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可提示学生到段首句中寻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踪是逆流而上的。
游踪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巴东、秭归;巫峡;瞿塘峡;夔门(逆流而上)
在学生掌握了游踪的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本文的线索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下一个环节中,借助刚才的游踪与线索,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时,游后为划分的依据。
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我想除了因为它清晰的游踪线索和分明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多种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点;
2、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写衬托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这个画面是本课的`板书,主要依据文章结构设计的。
板书:巴东三峡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最后,根据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设制了以下几个练习,分别以填空、填表、简答的形式对课上内容加以巩固。
作业练习
1、作者电宜易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山水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
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他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他们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巴东三峡》这课的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