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优选3篇)
《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东南西北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导语:本篇文章将介绍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四个方位。
一、东部地理位置及特点
东部地理位置:东部地理位置指的是东南方位,包括江浙沪地区、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特点:
1.地势:东部地势相对平坦,有较多的沿海平原和河流平原。
2.气候:东部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多雨。
3.经济发达: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有较多的发达城市和工业基地。
二、南部地理位置及特点
南部地理位置:南部地理位置指的是东南方位,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特点:
1.地势:南部地势复杂,有山脉、丘陵和盆地等地形。
2.气候:南部气候炎热湿润,年降水量较大,夏季多台风。
3.自然资源丰富:南部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如石油、天然气、茶叶等。
三、西部地理位置及特点
西部地理位置:西部地理位置指的是西北方位,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特点:
1.地势:西部地势高原和山地为主,其中包括青藏高原和阿尔泰山等地形。
2.气候:西部气候干燥,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和温带半干旱气候。
3.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黄金、天然气等。
四、北部地理位置及特点
北部地理位置:北部地理位置指的是东北方位,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特点:
1.地势:北部地势较为平坦,有较多的平原和丘陵地形。
2.气候:北部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3.农业发达:北部地区农业发达,以粮食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结语:通过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理解。
《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东南西北的文化与风俗
导语:本篇文章将介绍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文化与风俗,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四个方位的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
一、东部文化与风俗
东部文化:东部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形式。
风俗特点:
1.传统节日:东部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节日在东部地区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2.传统艺术:东部地区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评弹、苏州园林等,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东部地区的文化精髓。
二、南部文化与风俗
南部文化:南部地区文化多元,受到海洋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魅力。
风俗特点:
1.海洋文化:南部地区以海洋为主题的文化特色突出,如渔民的渔歌、海鲜的烹饪方式等。
2.少数民族文化:南部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壮族的歌舞、侗族的木竹编织等。
三、西部文化与风俗
西部文化:西部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
风俗特点:
1.民族文化:西部地区有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民间艺术:西部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腰鼓舞、唢呐等。
四、北部文化与风俗
北部文化:北部地区文化独特,有着浓厚的汉族文化和满族文化。
风俗特点:
1.农耕文化:北部地区农业发达,农耕文化在这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如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农耕歌谣等。
2.满族文化:北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满族文化,如满族的传统服饰、满族的传统音乐等。
结语:通过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文化与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地区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 篇三
《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东南西北》一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依据目标明确了本课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4、教学难点:实现从立体——平面——立体的转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并应用新知,体会数学的.现实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本节课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本课中体现如下特点1)多重感官刺激;(2)学生全员参与,凸显个性化差异(3)使用方便,易于操作;(4)师生交互性强。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问题现实化”理念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确立了如下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3、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动画:思思在野外旅游迷了路。在“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她”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认识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情不自禁地向往、关注、投入。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辨方向)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电脑上输入他所知道的辨认方向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判断、提示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回忆起关于方向的已有知识、经验,也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点击北极星、太阳、树冠和积雪观看动画。交流怎样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方向。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了含有3个游戏的学习资源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游戏1、2,感知学校内部及周围建筑物的方向,会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
并让学生在肢体活动中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东——南——西——北右转圈。
2、识地图:
小游戏3的操作让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在中国地图上说出陕西、山东、内蒙古、河南这4个省在山西省的哪个方向。通过点击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形成平面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实物图与平面示意图的关系,更进一步体会地图上的方向。为以后学习绘制平面示意图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参与受限,学生个性化差异不利体现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全员参与,使抽象难懂易混淆的知识现实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个整合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学生操作学习资源包找宝:东西南北算算术,学生口算然后根据规则点击方位,做的对的老黄狗会自动离开,否则会原地不动。即强化了学生口算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闯出计算关后,进入森林根据指令判断方向找到宝物,即参赛入场券。
设计意图:这个操作平台由易到难,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得到巩固。达到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拿到参赛入场券,挑战设计大赛。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活动来设计,通过鼠标拖拽完成设计。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用方位词汇报设计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激发了创新灵感,深深地领悟了其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写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体验。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二个整合点。
五、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东 西 南 北
北
西 东
南
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辨方向”第二部分为“识地图”*
2、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2分钟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约15分钟
巩固新知,形成能力:约5分钟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约13分钟
3、设计特色:(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帮助学生发展 “信息素养”,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现代数学教学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