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课时说课材料【优选3篇】
《草原》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篇一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了草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了解草原的生物和人文特色。通过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学生们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和人文历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草原文化的尊重。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草原的动植物资源,二是了解草原民族的文化特点,三是培养对大自然和草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上述目标。首先,我将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草原的动植物资源,帮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其次,我将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一个草原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草原动植物的了解和兴趣。最后,我将通过讲解草原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引导学生们了解草原民族的骑马文化、民族服饰和民歌舞蹈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亲身体验草原民族的文化魅力。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草原的生物和人文特色。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草原的生态系统和人文历史,学生们将培养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草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将有助于学生们全面发展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草原》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篇二
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草原的动植物资源和草原民族的文化特点展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和人文历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草原文化的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上述目标。首先,我将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草原的动植物资源,帮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我还将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一个草原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草原动植物的了解和兴趣。其次,我将通过讲解草原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引导学生们了解草原民族的骑马文化、民族服饰和民歌舞蹈等方面的内容。我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亲身体验草原民族的文化魅力。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草原的生物和人文特色。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草原的生态系统和人文历史,学生们将培养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草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将有助于学生们全面发展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草原》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篇三
《草原》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草原》这篇访问记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解决课文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学习人情美这部分,在共同学习远迎客人部分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利用上段的学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去畅想。这样,所有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又为学生所解决,虽然学生的理解略显稚嫩,不够深入,但答案却是多姿多彩,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阅读体会,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走出教师烦琐提问、学生亦步亦趋被动应答、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并不影响他们对整篇课文的把握。相反,在老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深入地研读自己所选的专题合作学习,在讨论交流中升华认识;同时在倾听他人的见解时,对非自己所研读的内容也有所了解,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所有这些,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组织教学,这正所谓的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三、拓展学生思维,课外延伸课内
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设计要努力使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学生的学习是应该超越教材本身的。基于这一理念,在这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外搜集的关于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资料,再一次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发展变化,既为不断发展中的现代化草原骄傲又为被生态失衡破坏的草原而担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同时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广告词,这一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并且照应了课文的开头,让课外延伸课内。这样,一节课的学习看似结束,而学生一生的学习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