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优秀说课稿(经典3篇)
《江南春》优秀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属于第二单元“四季之歌”的第一篇。本篇课文主要通过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展示了江南地区春天的美丽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通过教授本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江南春天的感知能力,并通过学习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春天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赏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江南春天的特点,认识江南春天的景色、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翠绿”、“悄悄地”等,并能正确运用。
2.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感知,培养学生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赏析能力。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江南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赏析能力。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江南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江南春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江南春天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学习课文
(1)首先,让学生自由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江南春天的景色。
(2)然后,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的美丽风景。
(3)分段教学,让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并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师生共同解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理解和帮助。
3. 感知和欣赏
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中描绘的景色和气候,感知江南春天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江南春天的感受和喜爱之情。
4. 自主阅读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欣赏,写下自己对江南春天的描述和感受。
5. 小结与反思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观察、朗读、理解、合作学习和写作等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学生对江南春天的描述和感受,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江南春》优秀说课稿 篇三
《江南春》优秀说课稿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境交互,融为一体,下面给大家分享《江南春》说课稿,欢迎借鉴!
《江南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这首七言绝句共四行诗句,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一丛丛的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这是多么睛朗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啊!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喜悦之情。在前两句“扬”的基础上,第三、四句一变为“抑”,诗人的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的帝王都好“佛”,为此大兴寺院,弄得农田锐增,百姓不堪重负。虽然大批寺院耸峙,蔚为壮观,也不失为江南一景,但每一座寺院要耗费农民多少血汗!诗人显然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反对态度,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默写《江南春》。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对如何学懂古诗已有一定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感到累、烦。
苏霍姆林斯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说教法
漫画大师丰子恺有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一位先生把一块块泥放进模子里,印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泥娃娃。这就是我们传统教育——千人一面,抹杀个性。
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干这种“做泥人”的蠢事了。那么,在遵循教学共同规律的同时,应让语文教学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材的特点,运用尝试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老师从旁组织、指导、点拨、激励、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学法
1、课前认真预习,记下疑难问题,课前查询诗人简况和写作背景材料。
2、学生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每个学生教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所以在理解诗意这一环节彻底放开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合作探究理解意境,读中感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一)师用言语表扬激励,树立信心。(绝大多数人的失败是由于缺乏自信。)
(二)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感悟诗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先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并给予奖品表扬激励,设小组奖、个人奖。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情趣盎然,紧接着把学生带进新课,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每一上新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后让学生尝试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所说的和所提的,老师归纳总结出有价值的内容和问题,以便在学习古诗中深入渗透探究解决问题。
(二)知诗人,介绍写作背景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对诗人进行简介及介绍写作背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又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了准备,同时帮助其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品质。
(三)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知——重现——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感知得具体,才能理解得深刻。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让学生认真听,仔细观察图像后,说说对这首诗的总体感觉。再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景物。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由于学生理解特点及机能的差异,所受家庭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因此采用的学习方法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方法,决不强求一律,厚此薄彼。)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
(四)明诗意,入境悟情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我将随机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想像、朗读,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借助工具书,找自己要好的伙伴进行探讨研究等等,尊重学生群体中常态分布的“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在唐风古雨中尽情沐浴,潜能在读情画意间从容释放。
小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意识,以往的小组活动成员大多是由教师分配指定的,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通过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使他们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使课堂焕发出了活力。
2、汇报自学成果,进一步解诗明意。
学生个性生理要素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心理潜能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充分发挥。让学生随时表现这些潜在的能力,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因此,我主张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权利(如前面的诗歌朗诵赛、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等等,现在的自学后的汇报都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3、提疑、释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而,在教学中,我交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课前,问学生预习时发现了什么问题;课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课后,问学生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学生所提的问题往往直接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它独具的音乐美、节奏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这就要求朗读者立足于诗的总体,把诗人倾注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像,融会贯通起来。所以我在这里先让同学们回想诗人杜牧和写诗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让诗人的情来激起自己的情。我先出示大屏幕投影——江南春天美景,再配上一段优美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接着让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全诗,把诗人喜爱美好春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师读生评价。
学生经过反复品尝、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感染,这时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然后,因势利导,激发其写作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使其想象得以再现。
5、展开想象,化诗为文。
想像和联想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古诗中的许多句子都充满着神奇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一首诗往往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学生此时已充分理解了诗意,能用口头语言表达。所以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把诗歌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
6、欣赏、积累知识。
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五)扩展延伸,旨在打破课堂的界限,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展示欣赏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课后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小结下课
六、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法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本篇板书我依据作者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展现文章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调理结构,强化理解,这样做是依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件性原则进行的。
附: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热爱 黄莺 绿叶红花 晴朗明丽
美好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绿水)酒旗 春风 生机勃勃
讽刺封建统治者 南朝 八十寺
朦胧迷离
(忧国忧民) 楼台 烟雨中
《江南春》说课稿2
一、说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说重难点:
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三、说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学生提问:江南是指哪个地方?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师提问:“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杜牧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学生读通古诗后,师抽读,后再齐读。
3、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4、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的春天吗?(生说理解)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内容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5、师提问: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三、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背诵古诗。
四、展开想象,拓展学习
1、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2、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3、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五、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黄莺 绿叶红花 晴朗明丽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绿水)酒旗 春风 生机勃勃
南朝 八十寺 楼台 烟雨中 朦胧迷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