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手抄报内容
每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又称为冬节,南北方的习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下面小编收集了冬至的手抄报,供大家欣赏。
冬至的手抄报1
冬至的手抄报2
冬至的手抄报3
冬至的手抄报4
冬至的手抄报5
冬至的手抄报6
冬至的手抄报7
冬至的手抄报8
冬至的手抄报9
冬至的手抄报10
冬至的手抄报内容:冬至小常识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国人历来很重视。冬至日也称“冬节”,由来已久,明清两代皇帝例行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即“冬至郊天”,仪式非常隆重。是日,百官纷纷向皇帝进贺表,互相投送名刺祝贺。民间,大多要在这一天改善伙食,北京地区流行一句俗语:“冬至饺子腊八粥。”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吉祥意思。也有说“冬至馄饨腊八粥”的,据说吃肉馄饨能保住元气,抵御严寒。而在高寒地区,则流行冬至日吃肉,有道是“冬至不吃肉,冻掉脚指头”,因此,不管穷家富户,这一日都要煮肉吃,并以肉食馈赠亲友,也是为了御寒和养生。所以冬至成为大人孩子们企盼的节日。
满族人则借冬至日消灾祈福,一般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亲戚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磨刀杀猪,开始祭拜“祖宗杆子”,仪式并不繁琐,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痕迹。通常在大门的东南角矗立一高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放一方形筐,内盛碎猪肠和猪腔骨拌的米饭,用以祭祀乌鸦,据说乌鸦是满族古老氏族的图腾。祭祀完毕,亲朋围坐共吃俗称“神余”的“白肉”以此求得祖宗的保佑和神灵的庇护。
不仅如此,围绕着冬至还衍生出很多有趣的习俗,有的甚至流传至今。
在传统的农历中,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民间还流行“九九歌”,这首歌由于地域不同,风俗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版本。北京地区广泛传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堤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在内蒙古的边远乡村里,则唱成:“一九二九呀门叫狗,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六九消井口,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而在河北的蔚县地区则流传“一九二九呀门叫狗,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这些微妙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数九以后,三九四九天气最冷,此后日渐变暖,寒气渐消,温暖的春天一步步走近。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有的老人常常在冬至数九时念叨:“数九是数暖呢!”年轻人往往不理解,其实从节气上讲,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阴冷的寒气达到极盛,气候的发展也遵循辩证规律,盛极而衰,温暖的阳气已经开始悄悄萌芽,三九四九的极冷是冬天最后的淫威,此后冬天便逐渐地向春天缴械,你看,九九还没数完,河已开,雁归来,春天正向人们频频招手呢。
话虽这么说,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尽管冬天步入尾声、春天指日可待,然而距离春天毕竟还有一段时日,于是入九以后,人们更注重的是消寒和养生。民间往往在逢九日饮酒消寒,席间惯摆九碟九碗,为了体面成桌者用“花九件”席,取九九消寒之意。中老年人往往在这个时候进行饮食调养,为的是度过严冬和来年少生疾病。因为,冬季人的免疫机能下降,容易患病,适当进补对恢复体力和提高抗病能力有积极作用,体弱的人不妨试着喝点山药羊肉汤等,可以提高御寒能力。当然,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最短,夜最长,并以这一天为分水岭,白天逐渐增长,黑夜逐渐变短,直至第二年的夏至。这一规律周而复始,岁月就在这种变化中悄悄流逝。
[冬至的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