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爱国手抄报内容
小学爱国手抄报内容
如果要设计一份小学爱国手抄报,那么,设计者首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有关爱国的手抄报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份小学爱国手抄报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的基本内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祖国无限忠诚,在祖国处于危难时刻,为拯救祖国进行殊死的搏斗,甚至为国损躯。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灵魂,感情的纽带和团结的基础,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推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起着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作用。
加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使广大少年儿童从小了解祖国,学习、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振兴中华的需要,又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灿烂辉煌,博大精深,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有极其丰富的育德资源,也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德育教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应运而生,而取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校本教材,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持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是十分必要的。
文化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从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事习惯,“化”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提高内在修养、创造无限社会价值。因此,研发有效的德育校本教材,有助于推动“育人德为先”工作的开展以及育德目标的实现。
宝华里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光荣的历史与传统,我校有着雄厚的师资,一直以来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研究和探索,二十二年的改革实验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北京市的关注,并为此在全市推广经验,曾成为北京市小学学习的先进典型。但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如何向深层次发展,使之既可操作,又规范化,科学化,为此就要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而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更具有迫切性。
二、实践过程
(一)提高学习认识、确立开发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它在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我们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则是什么?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教师、学校有什么价值?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实施?如何评价?这些问题亟待研究。
我们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我们先后组织广大教销售工作总结师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走近新课程》等文件,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校领导又结合有关的校本课程理论书籍和其他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好的经验组织教师学习,帮助教师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是发挥教师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阵地;是挖掘学校办学资源,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特色的根本途径,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通过学习,我们确立了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和理念:即充分吸取学校在以往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主动提高能力创造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面分析校情,确立校本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学校情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筛选出最符合本校情况的课题,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前,我们从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进行分析。根据我校一贯坚持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办学宗旨,我们分析学校长期的文化积淀、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等,确定校本课程实施的宗旨是:以校本教材为依托,组织有关专业人士和教师,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丰富资源,研究开发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校本教材。利用开发出的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思路,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完善学校德育制度,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探索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三)建立健全组织,尝试开发教材。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稳妥地进行,我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教育、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及有关教师任组员。在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学校出台《宝华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请学校课题
指导专家王旭池、王同瑞、沈兴文来校共同讨论,反复推敲,多方论证课程开发的可行性。通过专家们的指导,使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认识更明确。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个全新的事物,我们意识到: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只有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共鸣,拉动其内在的需求。通过对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概念,到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作用、条件、特点等的再认识,使教师们认识到开发课程不仅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教师也可以办到。只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勤于奉献,我们也能为课程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确保校本课程开发成功,“心动”是基础,“行动”是关键。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而言,却又非易事。因为,它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编”书,这对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围绕《宝华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小组的老师们尝试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分为《传统美德经典诗词、格言篇》每年级各一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针对性的研发,形成习惯培养体系。另外两本是围绕午练编写的书法教材。教材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落实我校“说好中国话”的办学理念,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行之有效的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材的内容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科学性、实效性、创造性,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确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材的形式力求体现多样性、生动性、创新性。
(四)直面校本课程,积极探索实施。
学校考虑到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目标,分解到各个年级,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各年级校本课程实施的教育主题为:一年级,做一个孝敬明理的中国人;二年级,做一个团结友爱的中国人;三年级,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国人;四年级,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中国人;五年级,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六年级,做一个志存高远的中国人。这六个方面既是我们中华民族有价值的优秀美德,同时又是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内容。
学校各班利用每周一和晨会课的十分钟进行校本教材的诵读,确保教育教学的时间,年级组研究如何进行校本课的工作,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为完善校本教材提供实践依据,并要求各学科教师进行习惯培养的渗透教育。
我们学校把德育校本教材的课程目标定位为“积累和熏陶”。积累是指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经典诗词和典故;熏陶是指传统文化给学生带来的深远的教育意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不同年级的要求有所不同。低年级以了解为主;中、高年级在熟知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量的积累换本质的飞跃。
在授课方法上,我们初步形成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诵读学生感悟—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总结升华课外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力争做到情景化、故事化、生活化,将学生引领到生趣盎然,摇曳多姿的乐学境界!
为了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认识、教育、激励”的功能,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与校本教材、课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拓展了校本课程研究的空间。例如: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学生健康的成绩。定期开展以校本教材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比赛、“好习惯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学生书法”展览等。我校还结合节日召开相关主题班队会、歌唱比赛、诗朗诵比赛等,使课堂内外遥相呼应,融会贯通。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会请青年教师围绕校本教材进行国旗下致辞演讲,各个班级学生进行经典格言的学习与诵读。每周的广播节目也是围绕着教材内容向同学们进行宣传,激励同学们更好地学习。
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和育人环境的作用,积极发掘多方教育资源,赢得多方支持。学校发掘校园之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博物馆等文化、自然资源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寓教育于游览、参观及活动之中。这些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注入了活水。同时,教师借助各种音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如录像、电视、电影、电脑、课件、网络等资源优势,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