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内容
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内容
导语: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去登高、又可以在家里陪陪自己的爷爷奶奶,下面就让中国人才网小编带你了解一下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吧。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对联赏析】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重阳”或“重九”两字的对联,在重阳节品赏“重阳(九)”联,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一年重阳节,明代大画家文征
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应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赞叹不已。>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次重阳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陈姓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为清高宗八十大寿撰一寿联,联云:“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联中“十八公”,隐“松”字,为寿征;“介寿”,助寿;“九重”,指帝王的居所;“重九节”,又名“重阳节”,即清高宗寿日正逢重九节;“称觞”,举杯祝酒。联中巧用“八十”和“十八”、“九重”和“重九”互换,信手拈来,奇巧绝妙,妙趣横生。
清代京城一观察天象的机关撰有这样一联:“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联中“酉逢”,指逢酉,如逢乙酉、丙酉等,“戊遇”指逢戊辰、戊寅等。此联源于民谚:“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联语巧借谚语,妙嵌节令,读来自然贴切,无牵强之嫌。
相传,古时候有一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在端午节前应童子试,秋九月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都顺利通过。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此联乍看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此联的意义——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此联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重阳节诗歌】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重阳节诗歌】
一片秋香世界;
几层凉雨阑干。
三径归时岁月在;
满城近时风雨多。
小雨酿寒侵白纻;
西风怜醉避乌纱。
劝君一醉重阳酒;
邀月同观敬老花。
三三令节;
九九芳辰。
凤岭设赏;
龙山落冠。
愁闻风雨;
讌会湖山。
登高赋诗;
含饴弄孙。
三三迎节令;
九九乐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