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实用4篇】
爱莲说说课稿 篇一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歌,它以描绘莲花的美丽和高洁而著称。这首诗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本次说说课中,我们将通过解读这首诗,让学生了解莲花的美丽和人生的道理。
首先,我们来解读诗中对莲花的描写。白居易在诗中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莲花的美丽和高洁。他用“深藏功与名”的词句来形容莲花的品格,表达出莲花不求外界的赞美和认可,只专注于自己的修养和内涵。同时,他运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语言,将莲花与世俗的污浊和繁华相对照,强调了莲花的纯洁和高尚。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莲花的美丽和高洁,并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崇尚。
其次,我们将探讨诗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白居易通过描绘莲花的品格和境界,寓意了人生的修养和追求。他以莲花为榜样,告诉我们要追求内心的美丽和高洁,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摇。他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语言,表达了超脱于物欲和自我情感的境界,教导我们要超越个人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通过这些人生道理的探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内心世界。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描绘真实的莲花,让他们亲身感受莲花的美丽和高洁。同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些互动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在本次说说课中,我们通过解读《爱莲说》这首诗,让学生了解莲花的美丽和人生的道理。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崇尚;通过对人生道理的探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互动活动,我们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希望本次说说课能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受益于其中的人生智慧。
爱莲说说课稿 篇二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被誉为“家喻户晓”的名篇。这首诗以描绘莲花的美丽和高洁而著称,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这篇说说课中,我们将通过解读这首诗,引导学生欣赏莲花的美丽,并思考人生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莲花的美丽。白居易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莲花的姿态和色彩。他用“初开冠盖初成莲,莲底滑泥无立根”来形容莲花初开时的娇美,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同时,他又用“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莲花的高洁和纯净。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莲花的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其次,我们将思考人生的意义。白居易通过描绘莲花的品格和境界,隐含了人生的哲理。他用“深藏功与名,但得永无愧”来表达了莲花不求外界的赞美和认可,只追求内心的美丽和高洁。他还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语言,告诉我们要超越个人欲望和情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通过这些哲理的探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内心世界。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体验。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描绘莲花的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莲花的美丽和高洁。同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些互动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解读《爱莲说》这首诗,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莲花的美丽,并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欣赏莲花的美丽,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互动活动,我们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体验。希望本次说说课能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受益于其中的人生智慧。
爱莲说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篇目是《爱莲说》,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课,爱莲说说课稿
。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
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古代散文名篇,又安排在单元之尾,是巩固前面提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教师贯彻“由教到不教”的关键所在。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2、关于教材难点和重点:《爱莲说》的重点在“爱”,难点是爱莲的“因由”。《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爱莲的“因由”自然成为本文的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辨析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如下
〔1〕、知识目标: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二)学情分析: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八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三)教法学法
1、关于教法的`分析 :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选用讲授法和讨论归纳法进行授课,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投影、挂图作辅导手段,尽可能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多媒体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引用美术的色块对比,化难为易,分化学习难点的教学方法。
2、关于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1)以形成性练习指导圈点、批注、勾画的预习方法。(2)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
。
(3)设计、拼贴莲花图,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七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配乐《七子之歌》,电脑屏幕上显示澳门区旗、区徽的图案)先观察两幅图,谁认识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标志?对澳门。1999年12月20日,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就是回归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谁能告诉我,区旗和区徽的主体图案是什么?(莲花)几朵什么样的莲花?(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是的,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图案就是以莲花为主,莲花深为澳门人民所喜爱。
(以上层层诱导,步步深入,吸引学生注意,点出学习内容,寓德于教,完成教学目的。)
其实,不仅是今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赞美莲花的名篇,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
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一步即“疏解文意的读法”。
(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这个教学环节用6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重点语段讨论评析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
2.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资料共享平台
爱莲说说课稿 篇四
3.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4.根据课文注释,阐述含义。想想这种“君子”应具有什么样的写法?
5.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品质有无相似之处?这是运用什么样的写法?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逐步理解本文学习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同时,为培养学生动手动及能力。我设计一个“君子图”,七个花瓣分别写上君子品德的七个方面,再让学生模仿制作一幅莲花图,对应的花瓣分别填上莲花的七个特点,可以完成对“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并且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二步即“推究文理的读法”,以领悟促诵读,以诵读加深领悟。)
(四)学习正衬、反衬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分析陶渊明爱莲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明确作者对菊和牡丹的不同态度,并与作者爱莲作比较,体会衬托作用。
(投影可以展示美术上两组色块对比:A组——白、灰色块对比,B组——白、黑色块对比,提问学生:“两组色块中白色显得更亮,更白?”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B组。”我在这时点出:两组白色的亮度是一样的,只不过灰色的白色比较接近,黑色和白色对比鲜明,由此,可引出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与反衬。这样通过直观教学化难为易,完成教学难点。
(五)分析结尾段议论,指导朗读。
1.试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句,讨论修辞手法,并强调以花喻人的用意及目的。
2.用叹词领起并用不同句式写花有何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分析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反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所抒之情及朗读语气。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要求是多读多诵,以上教学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完成教学目的2熟读能诵,融会于心,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能获得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三步即“品读意境的读法”,)
(六)总结“说”的文体特点,指导全文背诵。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说”的文体类似现代散文,文眼即一个“爱”字。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目的是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七)布置作业。 作业:在现在看来,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这个教学环节用2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附板书设计: 爱 莲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md
ash;——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托物———————————————————言志
(莲)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效果分析: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从这点出发,应培养学生对文言的兴趣。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一开始,学生可能确实想不到。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典范文章,哪里敢怀疑?老师可以启发,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几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于是立刻有人反驳:陶渊明反对追求富贵,我认为不对,追求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应该追求贫困?在文章的结构上,有的同学提出:作者三次写到三种花,前两次的顺序都是“菊—牡丹—莲”,而到了第三次,却变成了“菊—莲—牡丹”。因此,应该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调到文章最后。
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