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稿:《祭十二郎文》【优质3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祭十二郎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祭十二郎文》是《中学语文必修》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清代作家梁启超。该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明朝的祭祀活动,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明朝祭祀活动的历史背景,理解祭祀活动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祭十二郎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祭祀活动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运用文学手法描绘祭祀活动的艺术效果。
四、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展示与祭祀活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讲授法:通过讲解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情景演绎法: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体验祭祀活动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展示与祭祀活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学习课文(30分钟)
(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分组讨论,解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理解课文(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体验祭祀活动的氛围。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的文学手法,如描写、对比、夸张等,分析其艺术效果。
4.拓展延伸(1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祭祀活动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扩大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祭十二郎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祭祀活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和情景演绎等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但在课堂管理方面,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控制,确保教学过程的秩序和效果。同时,还需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材料,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语文说课稿:《祭十二郎文》 篇三
高
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祭十二郎文》一、说教材
《祭十二郎文》是第五单元中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是古代散文,和前面的《陈情表》一样,《祭十二郎文》也围绕着一个“情”字,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祭十二郎文》
。在文体上《祭十二郎文》属于祭文,采取的抒情方式“寓情于事”,语言形式上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古代散文的教学要求,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如下:1、 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中起的作用。
理解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了解本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2、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掌握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体会作者的悲痛之情
3、教学难点
本文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文意的转折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朗诵法、分析理解导读法
诵读体味,联系实际讨论,找出文章的细节描绘片段,对重点片段进行重点阅读,体会作者从家常琐事叙事中的骨肉亲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语的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外国的祭文,比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世界最美的坟墓》等优秀的外国祭文,我们今天来看一下中国古代的祭文方式,
资料共享平台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祭十二郎文》》()。2、整体感知
首先,多媒体显示作者的介绍和祭文的相关文学常识。
其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在朗诵中先整体地感知文字所浸透的情感。结合文章的注释,积累重点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第三,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将本文分层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1. 引子 2~3与十二郎的骨肉亲情。
4~9十二郎之死 10吊慰死者,告其身后之事。
3、研读赏析
提问:作者是主要从那几个方面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的?
(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以自己仕途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来深化亲情)
提问:第五自然段中“邪”“也”“乎”“矣”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作者悲伤之情无法抑止,又希望“传之非真”,因此在本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后连用五个“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丧报书信决非误传之后的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4、明确本文的艺术特色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5、总结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在练习中完成本课
四、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