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诵稿(精彩3篇)
散文朗诵稿 篇一:寻找内心的归宿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我们追求着成功和快乐,却常常感到空虚和失落。我们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努力奋斗,却忽略了内心的需求。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内心的归宿。
内心的归宿,是一种心灵的安宁和宁静。它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和谐。当我们找到了内心的归宿,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那么,如何寻找内心的归宿呢?首先,我们需要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忘记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只有在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感受到内心的需求。所以,不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倾听内心的声音。
其次,我们需要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话,是指与内心的自我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我想要什么?我真正需要什么?”通过与自己对话,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渴望。只有了解了自己,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归宿。
最后,我们需要寻找与内心相契合的事物和人。当我们找到了内心的归宿,我们就需要寻找与之相契合的事物和人。这些事物和人可以是我们喜欢的工作、爱好,也可以是我们关心和爱护的人。与内心相契合的事物和人能够满足我们的内心需求,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在寻找内心的归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找,我们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归宿。当我们找到了内心的归宿,我们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我们会更加珍惜和享受生活。
让我们停下脚步,与自己对话,寻找内心的归宿吧!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让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和谐!
散文朗诵稿 篇三
抒情散文朗诵一:谁拨动了琴弦
久久无语,沉默,沉默,还是可怕的沉默!
从拍摄的手法和技巧来讲,《致青春》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影片,但可怕的是他用着直白的描述,讲述着那段我们始终追忆、想回避却又无处可逃的青葱岁月,拨动着心底最深处的那根琴弦,引起我们在沉默中的共鸣。
青春的我们,有时会直白地告诉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情,带着一丝丝的霸道!有时,也会在书里夹杂纸条,吐露自己的思念,带着一点点的含蓄!更有时,会在后面默默地凝视着、倾述着、思念着,正如墓前的那段表白“你知道满天星的花语是什么吗?是甘愿当配角,这些年我怀揣着对你的爱,就像窃贼匿藏着偷窃来的赃物,永远都见不得天日,谁都不知道,我一直爱着你。”直到终了都难以割舍的是爱,爱过无悔!
青春的我们,面对爱人的默许,欣喜若狂!面对思念的婉拒,伤心难眠!青春的我们在表白遭拒后,也会带着年青的不羁,直接地跳入湖中,意气地想忘却记忆,洗涮难堪,哪知站立时,才发现湖水仅淹至膝盖,于是舔舔伤口蹒跚上岸,却发现无论如何努力,记忆的影子却从未失真。青春是允许青涩、允许失败、允许缺失的!也曾用不能给对方幸福来诠释对爱的失去,虽然多年后这份爱不曾减去半分,但青涩的青春已一去不返。来过,爱过,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虽然年少的我们还未相信宿命!
青春的我们,愿用生命让青春永恒、不朽!在年青的道路上,有过坚持,有过选择,有过幻想,但现实总是那般的辛酸和无奈!无论怎样想逃避、想忘记,却发现仍是忘不了对方,因为一接到她的电话,发现沉寂的心仍会怦怦地跳,一看到她的一颦一笑,还是如以前一样心有悸动。于是将这份最美好的记忆保存在心底的最深处,只待夜深人静的时候,将她翻出,细细品味,不经意的笑容仍会滑落脸颊!
沉默,沉默,还是可怕的沉默!感谢《致青春》给了我对年少的怀念、青春的追忆,拨动着我的心弦。当青春耗尽时,猛然回头,才发现爱过的人和伤害的人,正是我们那般多彩、那般不羁、那般缅怀的青春存在的意义!
抒情散文朗诵二: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
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抒情散文朗诵三: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yì)首徐回,兼传羽杯;(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