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元旦手抄报图片
摘要:到了元旦那天,全班同学的二十多个节目先后登台表演,唱歌、跳舞、还有吹口哨、讲笑话、猜谜语等等。我们俩的节目排在第六个,我们演唱发挥得不错,赢得了大家最热烈的掌声。
快到元旦了,老师说:“大家赶快排练一些文娱节目,我们班准备在元旦那天开一次联欢会”。
于是,我和我的好朋友王惟一商量准备表演歌曲演唱《新年好》。我们先把中文和英文的歌词抄在本子上,用心去背,歌词背熟了,就一块儿唱起来。第一次,我们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唱得不连贯、不好听,我们就连续多唱几遍,感觉有点进步了。这几天来,我们已写完作业,就到外面去练唱,从发音、表情到动作练了一遍又一遍,辛苦而又快乐。
到了元旦那天,全班同学的二十多个节目先后登台表演,唱歌、跳舞、还有吹口哨、讲笑话、猜谜语等等。我们俩的节目排在第六个,我们演唱发挥得不错,赢得了大家最热烈的掌声。
联欢会在极其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我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每年公历的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初始,中国人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元旦"一词至今在中国已沿用4000多年。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在中国夏朝时候产生了"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规定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
在中国汉语中,"元旦"是个合成词,"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天亮或早晨。殷商时代的青铜器皿上,就已有"旦"的象形字。"旦"的上面是个"日",表示一轮圆圆的太阳;下面是个"一",表示地平线。"日"与"一"合在一起,即太阳跃出地平线,冉冉东升关于元旦节的手抄报文字资料。古人创造"元旦"一词,含义很美,奇巧精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1912年1月1日定为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但当时还不叫"元旦".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历法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元。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