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容积和体积》【精彩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容积和体积》 篇一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容积和体积的数学课。通过本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容积和体积,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概念解释和示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容积和体积的概念。容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通常用立方厘米(cm3)或立方米(m3)来表示;而体积是指物体内部的空间大小,同样用立方厘米或立方米来表示。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长方体木块,它的边长分别为5厘米、4厘米和3厘米。要计算这个木块的容积,我们可以使用长度乘以宽度乘以高度的公式,即5厘米 × 4厘米 × 3厘米 = 60立方厘米。所以这个木块的容积为60立方厘米。
二、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容积和体积。对于立方体或长方体,我们可以使用公式 长 × 宽 × 高 来计算容积和体积。对于其他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将其分解为多个立方体或长方体来计算。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球形水果篮,直径为10厘米。我们将球形水果篮分解为多个小长方体,然后计算每个小长方体的体积,最后将所有小长方体的体积相加,即可得到球形水果篮的容积。
三、容积和体积的应用:
容积和体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购买食物时,我们需要考虑食物包装的容积是否足够,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在装修房间时,我们需要计算墙壁的体积,以确定需要购买的涂料和墙纸的数量。
四、练习题: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请同学们尝试计算题目中物体的容积和体积,并将结果写在答题纸上。我会在黑板上给出答案,大家可以互相核对。
五、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容积和体积的概念,学会了如何计算容积和体积,并了解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容积和体积》 篇二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关于容积和体积的数学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容积和体积,并了解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更复杂的应用。
一、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对于立方体或长方体,我们可以使用公式 长 × 宽 × 高 来计算容积和体积。对于其他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将其分解为多个立方体或长方体来计算。
二、不规则物体的容积和体积计算:
除了立方体和长方体,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些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如圆柱体、圆锥体等。对于这些不规则物体,我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公式来计算容积和体积。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为4厘米,高度为6厘米。我们可以使用公式 π × r2 × h 来计算圆柱体的容积,其中π的近似值为3.14。所以这个圆柱体的容积为 3.14 × 42 × 6 = 301.44立方厘米。
三、应用题解析:
接下来,我们来解析一些应用题。比如,一个游泳池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其中长方形部分的长为8米,宽为4米,深度为2米;半圆形部分的半径为4米。我们需要计算这个游泳池的容积。
首先,我们将游泳池分解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半圆柱体。然后,计算长方体和半圆柱体的容积,并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游泳池的容积。
四、练习题: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请同学们尝试计算题目中物体的容积和体积,并将结果写在答题纸上。我会在黑板上给出答案,大家可以互相核对。
五、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容积和体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容积和体积》 篇三
。首先,给出容积和容积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是用体积单位;然后,通过从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L和ml,并介绍了它们的关系和它们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感知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利用例5计算小汽车油箱容积巩固长方体容积的计算和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二、 教学目标
立体图形中体积与容积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生活,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因此针对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中理解容积与体积;认识容积单位:升、毫升。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感悟等数学活动过程,感知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3.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学重点: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三、 教学思想与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打算从又下四步展开教学活动: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塑料盒、木盒),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如:在区分容积与体积时,选择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木盒和塑料盒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感观获得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学生认识事物 、探索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在探究中感知1L、1ML的实际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容积以及感悟出容积的大小。
3、通过有层次地操作活动,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抽象为形象。
4、将所学容积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如:巩固练习中的题目就有所体现。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构建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复习体积、体积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能够较好的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资料共享平台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容积和体积》》(https://)。因此在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部分,第一、容积的概念,第二、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认识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感悟估测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第四、容积的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内容是容积概念的教学。在这里,我直接出示实物教具,长方体小木盒。通过实物介绍容积就是容器里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随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容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机械的背诵概念。在此基础上问学生:通过刚才的举例,发现了只有什么样的物体才有容积?学生会很快说出:必须是空心的物体才有容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感知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容积的意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第二部分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竟猜小游戏。拿出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塑料盒和木头盒(用纸蒙好)让学生猜哪一个容积大,在学生的竟猜中揭晓迷底。感受容积与体积的不同之处是容积从里面测量而体积是从外面测量。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体积相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竟猜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下来学习知识。从而轻松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第三部分内容认识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感悟估测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因此,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容积单位,通过实物教具药水瓶和饮料瓶,观察上面的竟含量,引出L和ml两个容积单位,让学生猜想,升和毫升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会猜出是容积单位。教师紧接着问学生:你们想知道1ml水有多少吗?学生通过用针筒吸水并滴在手心活动感受1ml的大小。并把1ml水注入药水瓶中,用它估计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药水瓶中水的容积。(10ml)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一毫升究竟有多少?并以此为凭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活动二:操作、猜想、验证、感悟。用250毫升的量桶,向容积是1升的容器中倒水,倒几次是1升?通过倒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倒四次正好是1升。得出(1L=1000ml)。又将1升水倒入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猜想会发生什么?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毫升与1立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继续验证,有的学生会根据升与毫升、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此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这两个单位间的关系。随后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哪些容器上还标有L和ml的字样。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先将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学生会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ml与1cm3 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继续操作验证;有的学生说不用,根据升与毫升的关系和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可以得到。体积与容积单位间的关系是通过学生猜想、操作验证的方法得到的,这样能够使他们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将1升水倒入纸杯中,能倒几纸杯水?估计一下一个纸杯大约能盛多少毫升水?本环节是通过两次倒水活动深刻地理解了升与毫升和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时,教师指出:科学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要喝1400毫升的水,你知道1400毫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用不同的容积来说明1400毫升的多少。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容器建立深刻的表象,丰富数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