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优秀说课稿【推荐3篇】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优秀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 能够应用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
(1)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导和证明。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两个平面相交的情况。那么,如何判断两个平面是否垂直呢?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2. 学习新知: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发现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 介绍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表述和推导过程。
(3) 讲解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具体例题进行说明。
3. 巩固与拓展:
(1) 练习题目演练,巩固学生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一些拓展问题,拓展学生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范围。
4. 小结与归纳:
(1) 总结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要点和应用方法。
(2) 归纳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技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练习题目和拓展问题的解答,巩固了学生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紧,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当调整课程安排,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优秀说课稿 篇三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优秀说课稿模板
1、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1.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现在高中立几第一章最后一节,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特别是已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而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多面体、旋转体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优秀说课稿模板
。1.2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1.2.1从定理的证明过程,面面垂直可转化为线面垂直,就可以看到数学的化归,"降维"思想。
1.2.2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从建构手段角度分析,可以看到归纳思想,而这一思想中包含着重组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变
式,能利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2.2能力训练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类比能力,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2.3创新素质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判定定理及变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组意识和能力;判定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资料共享平台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优秀说课稿模板》(https://)。2.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的意识,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变式探索
难点:判定定理的变式。
关键:本节课通过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变式探索,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4、教材处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即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先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联构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本课时为何提出变式呢,应该说,这一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论的体现。其次,本节课处理过程力求达到解决如下问题: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又如何从实
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观事物之间简单的和谐关系。5、教学模式
遵循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十分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启动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实践思维过程,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6、学法
6.1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元认知过程:
6.2使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
7、教学程序及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