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精简3篇】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篇一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吐鲁番坎儿井。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古老而神奇的水利工程。

坎儿井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灌溉系统之一。它建于公元前103年至公元前101年的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坎儿井是由一系列由地下渠道和水井组成的灌溉系统,为吐鲁番盆地的农田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这个灌溉系统的设计非常独特,它利用当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并通过地下渠道将水引入农田。坎儿井的水井深达30多米,每个井底都有一个抽水螺旋装置,可以将水抽上来。而地下渠道则是由将近2000个小洞穿透地下,将水引入农田,确保了农作物的灌溉。

坎儿井的建造非常不易,因为它位于干旱的吐鲁番盆地,降水稀少,而且地下水位较高。当时的人们面临着许多困难,但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建造了这个伟大的工程。坎儿井的建造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田的灌溉问题,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如今,坎儿井已成为吐鲁番的一大旅游景点。游客们可以参观这个古老的灌溉系统,了解其建造历史和功能原理。在参观过程中,你会看到数百个水井和地下渠道,感受到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此外,你还可以欣赏到吐鲁番盆地的迷人风景和丰富的农田。

吐鲁番坎儿井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启示。希望大家在参观坎儿井时能够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并一同呼吁大家珍惜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环境。

谢谢大家!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篇二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吐鲁番坎儿井。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古老而神奇的水利工程。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的建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坎儿井的建造始于公元前103年至公元前101年的汉武帝时期,是为了解决吐鲁番盆地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的灌溉问题。这个灌溉系统的建造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他们克服了困难,建造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坎儿井的建造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田的灌溉问题,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通过坎儿井的灌溉,吐鲁番盆地的农民们得以种植更多的作物,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坎儿井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启示。

如今,坎儿井已成为吐鲁番的一大旅游景点。游客们可以参观这个古老的灌溉系统,了解其建造历史和功能原理。在参观过程中,你会看到数百个水井和地下渠道,感受到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此外,你还可以欣赏到吐鲁番盆地的迷人风景和丰富的农田。

参观坎儿井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还能够感受到吐鲁番的独特魅力。这里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我相信,你一定会被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下灌溉系统所震撼,并对吐鲁番这座古城留下深刻的印象。

谢谢大家!希望你们在吐鲁番的旅行中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篇三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各位游客:

  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奇妙的坎儿 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 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

资料共享平台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https://)。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

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坎儿井的建造原因:坎儿井的起源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坎儿井的建造原因。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 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相关文章

乐山大佛讲解导游词【优选5篇】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乐山大佛讲解导游词吧! 乐山大佛讲解导...
导游词2012-09-05
乐山大佛讲解导游词【优选5篇】

贵州兴义万峰湖导游词(实用5篇)

万峰湖位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首府兴义市东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 “ 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山水画卷 ” 之美誉。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贵州兴义万峰湖导游词的相关资料...
导游词2011-03-04
贵州兴义万峰湖导游词(实用5篇)

洞头导游词【最新5篇】

各位团友,现在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南麂列岛的概况。南麂列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面上,由23个岛屿组成,岛屿陆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海洋保护区总面积有196平方公里。南麂列岛距敖江港30海里,距温州市5...
导游词2014-01-01
洞头导游词【最新5篇】

五爷庙和杨五郎的关系导游词【精选3篇】

一提起五台山,就知道它是五台山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万佛阁是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它创建于明代,现在大多遗存的是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五爷庙面积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有人说,...
导游词2017-09-03
五爷庙和杨五郎的关系导游词【精选3篇】

日升昌票号导游词【精彩3篇】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升昌票号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中国第一家票号--...
导游词2013-02-07
日升昌票号导游词【精彩3篇】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最新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字(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导游词2014-06-04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