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浮力》说课稿【最新3篇】

物理教案-《浮力》说课稿 篇一

引言:

《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液体中。本节课将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并且探讨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密度和液体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运用浮力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1. 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对浮力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冰块会浮在水中?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中?

Step 2:概念解释 (10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浮力的概念和作用。浮力是指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Step 3:实验演示 (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形状和密度之间的关系。首先,准备一个大碗和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球、长方体和圆柱体)。让学生预测哪个物体会浮在水中,哪个会沉入水中。然后,逐个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碗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

Step 4:案例分析 (15分钟)

通过分析一些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上?为什么潜水员需要穿着救生衣?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中?

Step 5:小组讨论 (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物体形状会影响浮力的大小?

2. 为什么密度会影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为什么液体的性质会影响物体的浮力?

Step 6:总结归纳 (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回答上述问题。

Step 7:拓展应用 (10分钟)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潜水员需要穿着救生衣?

2. 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上?

3. 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中?

Step 8:课堂练习 (10分钟)

布置一些与浮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Step 9:小结 (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示一个有趣的浮力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物理教案-《浮力》说课稿 篇二

引言:

《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液体中。本节课将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并且探讨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密度和液体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运用浮力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1. 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对浮力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冰块会浮在水中?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中?

Step 2:概念解释 (10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浮力的概念和作用。浮力是指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Step 3:实验演示 (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形状和密度之间的关系。首先,准备一个大碗和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球、长方体和圆柱体)。让学生预测哪个物体会浮在水中,哪个会沉入水中。然后,逐个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碗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

Step 4:案例分析 (15分钟)

通过分析一些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上?为什么潜水员需要穿着救生衣?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中?

Step 5:小组讨论 (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物体形状会影响浮力的大小?

2. 为什么密度会影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为什么液体的性质会影响物体的浮力?

Step 6:总结归纳 (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回答上述问题。

Step 7:拓展应用 (10分钟)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潜水员需要穿着救生衣?

2. 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上?

3. 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中?

Step 8:课堂练习 (10分钟)

布置一些与浮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Step 9:小结 (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示一个有趣的浮力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物理教案-《浮力》说课稿 篇三

物理教案-《浮力》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

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 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 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作准备。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

相关文章

新学期学生代表发言稿【实用3篇】

新学期开始,都会举行开学典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学期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学期学生代表发言稿一: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听了高三毕业生的发言,我感慨万千,心中得到了许多启示...
稿件2019-09-07
新学期学生代表发言稿【实用3篇】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最新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蟋蟀的住宅》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稿件2016-02-01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最新6篇)

初三家长会家长发言稿【精简3篇】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直接接触并相互了解的机会,是否成功不但会影响到家长心中对班主任的印象,对于学生的培养工作也会有较大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家长会家长讲话稿,仅供参考。初三家长会家长讲话稿篇1...
稿件2016-02-01
初三家长会家长发言稿【精简3篇】

建筑工程宣传稿件范文11篇(推荐3篇)

建筑工程宣传稿件范文 第一篇为加强公司科学宣传力度,建立有效宣传机制,更好地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塑造公司的社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稿件2012-03-09
建筑工程宣传稿件范文11篇(推荐3篇)

《认识角》说课稿【精彩3篇】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教材64页——65页的内容,教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
稿件2016-02-01
《认识角》说课稿【精彩3篇】

小朋友播音比赛稿件范文【精简6篇】

小朋友播音比赛稿件范文 第一篇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因为,今天由我们班来主持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我很荣幸成为了播音员中的一个,而且还被评为了“每周一星”呢!这真让我喜上加喜。不过...
稿件2016-02-06
小朋友播音比赛稿件范文【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