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报告(优秀6篇)
采风报告 篇一
云南之行——探寻神奇的高原风情
在云南的这几天,我深深地被这片土地的神奇和美丽所吸引。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以多民族聚居而闻名的省份。这里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民族风情,是一个旅游者的天堂。
首先,我来到了云南的首府昆明。昆明的气候宜人,被誉为“春城”,四季如春。我参观了滇池,这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湖面如镜,景色优美。在这里,我还品尝了当地特色的过桥米线,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食材和汤底分开,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搭配。这种独特的吃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来到了大理古城。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这里有着独特的白族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我在大理古城漫步,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在古城的街头巷尾,我看到了许多白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比如云纹刺绣、白族银饰等,它们展示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最后,我来到了丽江古城。丽江是纳西族的聚居地,这里有着独特的纳西族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我参观了丽江古城的古建筑群,其中最有名的是木府和四方街。木府是纳西族的土司府邸,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了解纳西族历史的重要场所。四方街是古城的核心区域,这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商业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通过这次云南之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云南的独特和神奇。它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文化遗产都让我难以忘怀。我希望有机会再次来到这片土地,继续探寻它的美丽和奥秘。
采风报告 篇二
探寻西藏的神秘之美
西藏,这个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地方,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神秘和诱惑。在这次采风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西藏的独特之美。
首先,我来到了拉萨,这是西藏的首府,也是西藏佛教的中心。在布达拉宫的脚下,我感受到了它的庄严和壮丽。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也是西藏文化的象征。我参观了宫内的殿堂和佛殿,感受到了佛教的宗教氛围和文化底蕴。在布达拉宫的周围,还有许多佛教寺庙和修道院,我也参观了一些,对佛教的理念和修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我来到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也是登山者梦寐以求的目标。我虽然没有登上峰顶,但是站在大本营,我感受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威严和壮丽。这里的气候和地形非常恶劣,但是每年都有许多登山者来到这里挑战自己的极限。他们的勇敢和顽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来到了扎什伦布寺。这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总寺院。寺庙内有许多佛殿和僧舍,我参观了一些,感受到了格鲁派佛教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我还有幸观看了一场僧人的祈福仪式,那种庄严肃穆的场面让我感受到了西藏民众对佛教的虔诚和信仰。
通过这次采风,我深深地被西藏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它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文化让人难以忘怀。我希望有机会再次来到这片土地,继续探寻它的魅力和奥秘。
采风报告 篇三
风古指搜集民歌,现在是演员或作家等下到基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的意思。采风的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素材,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中的“风”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采风报告(精选14篇),一起来看看吧!
采风报告 篇四
采风时间:20xx年10月13日——20xx年10月27号
采风地点:杭州
考察对象:西湖,乌镇
正文:
20xx年10月13日——21日
经历拉火车一夜的颠簸,我最终踏上这片如诗如画的江南土地——杭州,这座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清新的空气,精致的城市布局,星罗棋布的街心公园,人们安逸闲适的神情,铅华淡去,浮躁尽无,这些无一不让我为之心动。坐车的劳累抑郁之情一扫而空,带着清爽的心境,我游览这座夕年“暖风熏的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美丽城市,经过细心的体味,感悟,比较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资料,我有拉一些自我新的见识,现经过几个角度,对西湖境貌总结如下:
一、从自然地理气候角度看西湖环艺
旧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古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而今,西湖水域面积扩展为约7平方公里,三面云山环绕,东部紧临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构成以秀美为极致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从地理上看,西湖有天目山余脉和钱塘江的山川作为依托,构成三面环山,中涵碧水的湖泊地貌。山不高而层峦叠翠,水不广而平湖如镜。湖外有山,山外有江,江湖相映,山川并秀。山水比例尺度恰到好处,给人以自然亲切秀逸清雅的美感。湖区附近建筑充分尊重自然地势的起伏陡缓,因地制宜,或在湖傍筑一水榭(平湖秋月),或在峭壁之侧做半亭之景(六一泉),或在悬崖之畔做吊脚楼(四照阁),建筑与自然气韵相互渗透,色彩调和,淡雅,最大可能的融入拉周围环境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从气候上看,西湖十景"中由气候和天气构成的美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晨有"苏堤春晓";晚有"雷峰夕照"。古人称西湖"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各有各的彩图,各有各的意趣。这些美景无一不与杭州地区的气候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气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几处景观的观赏性和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景致设计,地理和气候变化的因素是需要我以后注意研究和学习利用的。
二、从人文历史文化角度看西湖环艺
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西湖更是历代文人骚客的挥毫泼墨的聚集地中的明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千年的积淀使得她比其他地方拥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湖区附近的园林建筑则充分的把这深厚文化底蕴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出来。
该地区的园林建筑,多如淡雅的山水画,建筑精致,布局以自然和谐为基调,尽可能的利用到周围的环境,并容入其中,建筑色彩色调明快,处处透着一股唐诗宋词般的意境美,悠远而深刻。例如: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那里循湖岸行,铺岸如茵,泉池碧澄,小桥流水,隐约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莺啼,这莺啼点出了静中闻声的绝好意境。又有万树柳丝倒挂轻垂,犹如一道绿色的帐幔,再加上“晴波淡淡树冥冥,乱掷金梭万缕青”的点景之作,意境不可不谓之清幽也。又如“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素有“小瀛州”之称的“三潭印月”,经过运用亭、榭、桥、石、廊等园林建筑,组成重重层次,构成富有变化的景区。虽然湖中有湖,但不感觉水多,陆地虽狭,却处处引人入胜,异常是当游人踏着那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来到碑亭和“我心相印”亭时,景色变化其妙无穷。从曲桥的湖面望去,那亭亭玉立的三塔正好在“心心相印”亭的两旁和中间圆洞门的框景之中,如是在中秋赏月,那皓月中天,塔内灯光、月色、湖波、塔影,相映成趣,诗情画意,尽蕴育其中。
三、从建筑风格上和环艺设计角度看
该地区环艺设计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极力创造体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在具体造园的手法上,如为了创造完美的园林意境,造园中很注意引注泉流,或为池沼,或为微缩的飞瀑。临水又置以亭、榭等,注意划分景区和空间,在大范围内组织小庭院,并力求建筑的造型、大小、层次、虚实、色彩并与石态、山形、树种、水体等配合默契,融为一体,具有曲折、得宜、描景、变化等特点,构思新颖奇特。整体建筑风格上不一样于北方的厚重粗旷豪迈和严格等级制度下规整的结构布局,该区建筑布局灵活多变,以自然天道和谐为主,婉约精致而园景很少重复。
典型的如郭庄:园内临流建阁,有船坞、假山,高低错落有秩。同时该园还很多吸收苏州园林的建园手法和绍兴景致的特色(如园中两个池塘,一个是自然形态,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苏州园林;另外一个是石板砌成的方池,显是绍兴风格。)灵活而深富意境之美。
步入郭庄,先见“静必居”,后入“一镜天开”。前为宅园部分,是当年主人居家会客处。后为园林部分,是以水为主题的精致花园,也是郭庄特色集中体现的部分。进门经复廊几经周折到正厅,上悬以匾额“香雪分春”。后堂旧有的一幅楹联重新制作后挂在庭前:“红杏领春风,愿不速客来醉千日;绿杨足烟水,在小新堤上第三桥”。顿时把人引入了高雅的意境。这是一座颇具浙江民居特色的四合院,左右厢房和后堂构成一小院,院中清一色的石板铺装,中间是一个用石板栏杆围成的方池,池中涓涓细流不断,构成江南居民特有的恬静气氛。园中的曲廊、池阁、后山、石桥构成了一幅精致的景色。湖畔的“乘风邀月”轩,敞室临湖,正对六桥烟柳,览尽湖光山色。晴日月夜,确有乘风邀月之妙趣。还有假山上的“赏心悦目”亭,居高临下,四周湖山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中秋月夜,若能在亭中吟饮赏月,那真可谓神仙之乐。还有相邻的一处佳景是二层楼的“景苏阁”,原是绣楼,面临苏堤压堤桥,背后有宁静雅致的花园,此处也是庭园的主体建筑,楼下曾是主人下棋弹琴场所,楼上陈列着文房四宝,是当年主人咏诗作画的地方。矮墙月门前分别题曰:“枕湖”、“摩月”。站在月门里透视,可见葛岭等倩影,如摄入画中一般,倍添人们游园的兴致。跨出月门,便是船坞,不由引人下船,去畅游西湖美景。
在现代代城市发展中,该区极注意开发,利用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见树当荫,依山就势,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园,又新建立出一系列典型如“新西湖十景”。使的整个城市呈现出建筑,人文,自然和谐统一的风貌。
如何能把天人和一的建筑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居家环境要求容入到设计理念当中,杭州之行给我深深上拉一课。
如果说杭州之行园林让我感受到的是精致细腻的贵族气息,那么无疑乌镇带给我的就是如小家碧玉般的温婉淳朴和自然。那是一份江南水乡所独有的宁静致远。
小桥,流水,人家”是乌镇的真实写照。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幽静的韵味。
从格局上来说,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水网体系联结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梦想的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
在乌镇很少见常因风水而设的斜门左道,为避免气冲而立的屏墙、照壁和当路放置的“泰山石敢当”等符镇,而是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据导游介绍,这是因为当地深受儒家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影响所导致的。
从特色建筑上看,乌镇与众不一样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头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当地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但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独创,也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乌镇也不例外。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而此刻仍然有30多座。
我仅有幸游览拉西栅的通济桥、仁济桥,中市,东栅的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的福兴桥,浮澜桥和北栅的梯云桥,利济桥。有些桥上还刻有古人的题词(如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通云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深含历史文化的韵味,显得古朴沧桑。正是这些桥把小镇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整个小镇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使得动静结合把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拉一齐。
乌镇的石板小巷自然而然的融入在水与桥的山水画中,浑然天成。微湿的青板石路让人不由联想到雨打芭蕉,在烟雨朦胧的水乡尽头会不会有一个有着丁香一样芬芳的美丽姑娘,带着淡淡的忧愁在等着归人,如梦如幻。而此刻依然在小巷居住的人们所带来的生活气息,又让人感觉亲切温暖。巷深而不失意境,在很多古镇中很难得。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整个乌镇:
形式上,均衡的整齐美。一块块砖叠垒的墙,一条条石板铺成的路,街边的一间间店铺,河边的一间间小屋,它们平行相连或坚持必须距离,表现出自然状态下的整齐美。装饰纹样上多采取二方连续的纹样,伴着蜿蜒曲折的街道,错落有致的老房子,给人一种运动的秩序美感。
艺术上,美感来源于她的客观形式美,色调的同一性,黛瓦粉墙,黑白二色。以灰色为主基调,色彩的明度不高,和谐淡雅,建筑安排变化而统一。
环境氛围上,宁静感是古镇美的另一个方面。古镇的氛围是十分闲适的,所有活动都是自主的,与现代都市的竞争压抑构成鲜明的比较,漫步在宁静的石板巷,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笃笃,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和解脱。
背景文化上,历史厚重感。她的布局、建筑空间形式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逐步构成的,背后映射着历史沧桑感。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砖都记载无数被遗忘的故事,凝聚了古代东方文化。
总的来说,乌镇之美在于她因地制宜的格局和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吴山越水赋予她容颜,勤劳的人民赋予她灵气,让人身处其中不由感到天人和一,上善若水。
这次采风考察总体来说收获是丰富的,不仅仅更加清晰的了解拉江南水乡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更深刻的理解拉天人和一和以人为本思想在建筑装饰上的内涵和影响,找到拉自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设计的一些灵感方向,为以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下拉好的基础。
采风报告 篇五
踏上贵州的土地,感受苗寨风土人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以北,以侗族、苗族为最多,在今年的4月24——28日随着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采风的大部队去了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感受到了苗族聚居地南花村不一样的风景。那里的纯朴民风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24日午时4点多,我们这一批大三的学生,乘上了去望贵阳的火车,180几号人,规模如此庞大,能一齐去这么远的贵州省采风,实在不太容易。尽管一路上同学们说说笑笑,但毕竟26个小时的路程,十分的难熬。最终于25日傍晚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贵阳。
贵阳市因位于贵山之阳而得名,简称“筑”,历史上曾称贵州、贵竹,又曾设置贵阳府。贵阳府的名称沿用至清末。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阳而得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享有“森林之城,休闲胜地”的美名。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很多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872米~1659米。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403平方千米。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495平方千米。
26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1941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年经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宝山校区、白云校区),设有16个学院、2个教学部、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这也是一所古老的大学。校舍错落林立,绿树成荫,。上午听黄教师讲有关民歌的唱法。讲座生动形象,形式以唱讲结合。耐人寻味。午时我们30几个同学和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交流。与其说是交流还不如说是一场激烈的讨论。就学生会的工作建设,学习上的技术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许久才结束。晚上,我们还观看了他们学校正在进行的舞蹈大赛。不错,他们是个多民族聚居的黄金宝地,他们的学生,几乎都能歌擅舞。结束了与他们的交流,第二天,我们便赶往南花村—苗寨。
论名气,贵州虽不如安徽黄山、周庄古镇、桂林漓江那样耳熟能详,然而贵州的魅力,却在于常让旅游者猝不及防地“遭遇”太多的奇山妙水、古镇民风,有转了一山又一坡的柳暗花明,有漂了一河又一瀑的壮观刺激,有钻了一林又一洞的幽秘莫测,有听了一歌又一曲的民族风情。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相传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构成三苗(古族名)部落。史称“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有苗族的先民,传说与黄帝、炎帝有合有战的蚩尤,是苗族人尊奉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并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今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各地苗族人有许多自称,如“牡”“蒙”“毛”“果雄”“带叟”等,还有按住地、服饰等不一样,在“苗”字前冠以不一样名称,如“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红苗”“黑苗”等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所以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一样时间、地点,不一样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不一样,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27日上午10时,我们到达了南花村。
“三里不一样风,十里不一样俗”,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古朴浓郁、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著称。那里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约占中国苗族人口的一半,被称为“中国苗族的大本营”。距州府凯里市16公里的南花村,就是一个供游客参观、居住着180多户苗族人家的古老村寨。
车至山脚,远远可见苗家吊脚楼掩映在半山腰上的绿树丛中,这种瓦顶木制吊脚楼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几个穿着精美刺绣服装、戴着银头冠的当地苗族少女款款走来,犹如古画中的人物。她们在寨门口设置了拦路酒,这是祖辈传下的迎客礼节,喝完后就能够进寨了。
走过一段曲曲弯弯的石板路,眼前豁然开朗。约200平方米由鹅卵石铺就的小广场上,一个高约7米的图腾柱矗立中央,这就是村民们聚会的芦笙场了。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感很强,富有感染力。当盛装的苗族姑娘们绕着吹笙小伙翩翩起舞时,让一旁观看的游客也脚底发痒,跃跃欲试。
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让每一位字号游客陶醉不已,有人说,“那里的一切都十分趣味,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之美令人惊叹。”
造访苗寨,还可与村民们一同嬉戏。炎炎夏日,苗家人与游客在山脚下清澈的巴拉河中分享苗族传统的捉鸭子游戏。村民把鸭子赶到河里,游客也潜入水中,与鸭子追逐嬉戏。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同学说,这比在游泳池里“下饺子”好多了。清凉见底的河水、满山满眼的绿色、以及游戏带来的欢乐,让同学们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工作中的烦心事,一个个笑得乐呵呵的。不少同学还穿上了苗族的服装,与那边的人民合影留念。各种各样的饰品更是让女生爱不释手。
结束了在苗寨的游玩,我们就踏上了返校的火车。这次采风虽然辛苦,但收获也颇多。
采风报告 篇六
一个星期的考察采风我们依次去了南京、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重要的城市,从中受益颇多,特把收获做出报告,道以感受!
首先,带着欣喜和好奇的心境来到了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南京的景象真的和郑州差别很大,一路上街道两边的法国梧桐饶有欢迎之意的排列着,整齐而又形态各异,使城市显得更有韵味,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古城墙,这种在电影里才能遇到过的画面也真真实实的在面前展现了,一快快的大青石砖,无处不在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这个充满浓厚底蕴的古城里我们游览了两个景点“夫子庙”和“雨花台”,夫子庙的最佳观景点是在那个桥上,左边是江南贡院,右边是龙壁,风景煞是好看,不明白以往有多少文人骚客在这秦淮河畔做过诗文呢,留下了很多千古绝唱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意境之美真是无可比喻,倒是给自我增加了不少灵感,这些灵感或许为以后的创作有些帮忙吧。雨花台是一个烈士陵园,青石堆砌的台阶与建筑很庄严,气势也都很磅礴,除了树就是青石台阶和墙,中间一道很长的路,简直想象不出来它会是坐落在繁华的城市里,似乎如仙界殿堂一般与世隔绝!
之后,我们去了无锡,游了太湖,并且乘船去了神仙岛,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么大的湖,这么美丽的岛屿,虽然下着细雨,但游客依然很多,太湖之水荡着层层之波,无边无际,宽阔之景不禁让人胸怀豁达,不愧是影视基地,看着太湖就会想起三国赤壁之战,水浒传梁山泊的情景,仿佛自我也置于传说之中。游玩了无锡,我们来到了苏州,游览了木渎、同里等富有特色的园林和水乡,江南的水乡古镇都很有特点,可是不深入研究不易寻出不一样,所以在苏州和杭州这两座城市里,早已经把南浔、同里这个几个地方分不清了,可是我们不会忘记那路、那水、那房,最美的景区我也认为是乌镇,乌镇的景区基本上就是一条河的沿岸,简单而有型有致,杨柳依依,水波凌凌,意境之美,不言而喻,河岸的景点印象较深的是那个染坊,让我想起了祖祖辈辈用棉花纺线,用线织布的手工年代,同时也叹服于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同时我们还去了杭州西湖,但当时天下暴雨,气温较冷,西湖虽美但未能览其全景,只是坐船看了看三泉映月,所以稍感遗憾,但那雨中的西湖仍是一幅犹如仙境的佳景!
最终一站我们去了五市中最大的城市上海,当时正赶到世博会,入境查的很严,把我的P3也给扫描出来了,上海的繁华真是没的说,简直让人吃惊,不愧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在行驶大桥上的大巴里观看黄浦江两岸的各国世博馆,当然也远远看到了岸边的中国馆,之后我们的大巴又围着东方明珠转了一圈,同时也见到了《情深深雨蒙蒙》里赵薇跳水的那个桥,然后我们散步在外滩和南京路,那种街道出奇的干净,也很异常,意境难以表达,黄浦江上的夜景真是美的如梦如幻,我们花了一百大洋在轮船甲板上观夜景,同时领略了同船印度人的热情和民俗文化,真是深刻的让人受益匪浅!
游览了这么一大圈,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完美,而自我又是如此的渺小,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努力,去发现去创造世界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