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报告的定义
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个科研课题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科技应用文体。撰写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虽然实验报告与科技论文一样都以文字形式阐明了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二者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仍有所差别。科技论文一般是把成功的实验结果作为论证科学观点的根据。实验报告则客观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着重告知一项科学事实,不夹带实验者的主观看法。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力学实验报告1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在开始时,仪器需要校准。因为上下游电势差不是10V,仅仅这一点我们就搞了很长时间。最终我们得出的误差原因是因为电笔接触不好影响实验进行,所以我们更换了其他不可使用仪器的完好的电笔,实验才得以进行。其次,实验分析阶段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
我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我们每次对待实验都是随随便便的态度,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必然会导致我们对待实验过程的懈怠。尽管可能也会的到好的成绩,但这对将来工作态度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实验的思考问题:哪些实验仪器能改进,哪些数据需要重新获取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像堰流实验,以为我们分析的实验误差很大,所以我和同组的王琦玮同学就去做了3遍才最终确定的数据,局部水头损失也是如此。关于动量方程实验仪器,做实验中砝码的固定和加载都是一项难题,同时这也对实验精确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我想到是不是可以采用电磁体来代替人工加载(不知可不可行)。虽然没有对实验仪器改进产生正面意义,但是这促进了我深入思考,我想这便是让学生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吧。
水力学实验报告2
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和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总体要求,近期,我们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座谈讨论,个别走访等形式,就建设民生水利,推进科学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现结合实际,就建设民生水利,推进科学发展作简单的探讨。
一、全县水资源及水利工程建设基本概况
我县属于内陆地区,区位上处在黄土高原沟壑地带,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类型,年平均降雨量为599毫米,年蒸发量1403.3毫米,是降雨量的2.3倍,县境内仅有达溪河、黑河两条主要河流,水资源十分短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25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1.17亿立方米,自产水为1.0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998.4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量276.6立方米。按水资源总量、现有人口及全县耕地总面积计算,分别是全国的0.8%、43%、18%全省的7%、86% 51%和全市的13.4%、89%96.5%。至20年底,全县共建有各类水利工程163处,其中:人饮工程136处,灌溉工程19处(含两河灌区),防洪工程6处,水库6座,建成集雨水窖32381眼,新增补灌面积44071亩,发展有效灌溉面积49909亩。人饮工程通村率90%,解决了17.7万人6.4万头畜的饮水困难,全县累计完成自来水入户3.3万户,入户率达到了63%。在主要河道修筑防洪堤13.11公里,保护耕地20公顷,保护人口1.3万人。全县还有10%以的村没有水利工程, 近40%的农户没有通上自来水。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县水利工作还存在着基础薄弱、管理滞后、工程老化失修、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困难和问题,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还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日益增长,工程型缺水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至20年底,全县农村人口中尚有4.34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9.6%。三是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综合利用效率低。县城及几条河流的河堤建设滞后;县域内六座水库及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均建于70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防汛隐患突出;灌溉设施不全,渠系淤积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灌溉得不到保障。四是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县仍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中,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农村地区,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这种状况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五是管理机制不适应水利发展要求。从调研情况来看,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上的根源。目前,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五是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导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供水不正常、供水秩序差,直接影响了农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六是水政执法还不到位。群众的节水意识、水法制意识还比较淡薄,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乱打井、乱取水、乱采砂的问题仍然存在,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打开。
三、解决水利发展突出问题的基本构想
按照建设民生水利,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今后几年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总体思路是:树立“一个理念”,突出“一个主题”,抓好“四个重点”。即:树立项目支撑,基础先行,改善民生,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突出建设民生水利、推动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主攻以支撑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民生改善工程,以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重点的水利管理,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点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四个重点。
总体目标是: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切实抓好“六个关键”,努力推进“五个转变”。“六大体系”:一是防洪保安体系。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排涝保障能力,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洪体系。二是全县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完成4.34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让城乡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三是农田灌溉体系。通过对中小型灌区全面更新改造,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四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水资源水环境保障体系。对县境内的达溪河、黑河两条主要河流进行全面治理,依法保护水源,加强水资源配置,建立节水型社会。五是诚信健康的水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完备的水利管理制度,使水利工程管理上台阶、上水平,有效提高农村饮水保障率、及时率。六是高效的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支依法行政、作风过硬、技术优良、攻坚克难的水利建设和管理队伍。“六个关键”: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人水和谐作为水利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作为水利发展的工作重心;把统筹兼顾作为水利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作为深化水利发展的重要措施;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水利发展的不竭动力。“五个转变”: 在管理理念上,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在规划思路上,要加快从无序规划向有序规划、合理规划转变,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相结合,站在全县水利科学发展的高度,科学谋划,合理规划;在保障措施上,要加快从治理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在用水模式上,要加快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积极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模式与途径,大力推广运用节水型器具,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在管理手段上,要加快从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鼓励群众参与水利管理、水价制定、水权转让等决策。四、实现水利科学发展的工作重点
建设民生水利,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切实破解水利发展难题,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水的需求,以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争上项目,破解资金难题,在科学兴水上集中突破。当前,水利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我县而言,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等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而目前国家出台拉动内需的投资政策,加大对水利的投资,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争上项目,重点围绕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灌区续建设配套、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方面积极论证,多方争取,确保到二0年解决全县4.3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1座小(一)型和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08年完成达溪河灌区改造任务的基础上,争取在20年完成横渠灌区续建配套任务,最大程度地发挥两河灌区的灌溉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二、强化基础,破解发展难题,在建设民生水利上集中突破。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民生水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当前,要突出解决好五个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一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民生水利问题,如防汛抗旱、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等。二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民生水利问题,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极端干旱情况下城乡供水保障、自来水入户等。三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民生水利问题,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等。四是直接关系城乡人居环境的民生水利问题,如水资源保护等。总之,我们要着重在解决矛盾最为集中、问题最为突出、群众最为需要的水利问题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保障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第三、改革创新,破解管理难题,在科学管水上集中突破。改革创新,是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来抓,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着力解决在水利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难度大的深层次问题。一要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办法,分行业制定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定额,建立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管理体制。三要加快健全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四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水利,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五要探索建立适合县情实际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农民自主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灵台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实施办法》、《灵台县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灵台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以及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和水行政执法等有关制度规定,努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水力学实验报告3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指南,也是解决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基层水管单位,如何把思想认识统一厅党组、处党委的决策上来,把工作的精力真正集中到水管单位的的实际工作中,促进我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与水利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建设符合科学发展的现代水利、科学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
1、提高思想认识,把科学发展与水利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水利工作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否把握科学发展观、思路是否正确、眼界是否宽广、工作是否创新,决定了我们能否把科学发展与水利事业联系起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调整治水思路,把握水的自然规律,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确立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不断提升水利服务发展能力。我们要充分认清新时期、新形势、新特点,准确把握新任务,在查找差距中更新思维,克服自满情绪,克服固步自封,克服因循守旧,努力改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上来,进一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在实践中创新管理理念和领导方法,扎实推进我处工程管理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单位的和谐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于基层水管单位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为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江都闸管理所职工较多,职工业务素质相差大,职工业务的专业又多,平时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要实现单位的和谐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为此,我们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人才是一个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处是“全国文明单位”,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就更应该重视对职工的文明教育和培养。因此,我们应当在全所范围内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在单位内部形成人人学文化、学业务的氛围,不断促进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单位内部的和谐氛围。
3、是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要做到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时时处处想到职工、关心职工,特别是要及时解决在外施工的职工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安心、积极努力地为单位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4、是要不断完善内部考核奖惩机制,保持单位发展的活力。
为了提高单位的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不断保持单位的发展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不断完善单位内部的考核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实现职工的收益与责任、收益与贡献挂勾,才能真正实现单位可持续地发展。
科学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把握和实践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把科学发展与水利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建设符合科学发展的现代水利、科学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
水力学实验报告4
1前言
建国以来,福建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7年末,福建省已建成的以防洪、灌溉为主的水库2948座,水闸3724座,有效灌溉面积952.91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53.21千公顷,水利工程供水总量157.56亿m3,农村小水电总装机632.4万千瓦,修建围垦滩涂造地128.58万亩,江海堤防5825.68km1;截止2008年8月,全省水电总装机达1025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2502万千瓦的40.7%。
建国以后头30年,即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福建大兴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大办小水电,这个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施工设备简陋,主要靠人海战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落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七五”到“九五”期间,福建省迎来水利水电建设的高峰,全省集中力量构建防灾减灾五大防御体系,完成了千公里海堤、千公里江堤、千座险库除险加固,建成了大批水利水电工程。近30年来,福建广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所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已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筑坝技术、堤防与围垦工程施工技术、深软基础处理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技术、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机电与金属结构制造安装技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砌石坝、碾压混凝土坝等施工技术均在国内处较高水平,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在施工围堰中的应用为国内首创。
2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目标
2.1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
1 导截流工程。我国导流工程在规划、设计、科研、施工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最高124m,总方量168万m3,月浇筑强度达47.6万m3,建成后蓄水总库容达147亿m3,堪称世界之最4。
2 地下工程。随着我国一大批大型水电站、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我国地下工程的开挖技术、长隧洞掘进机开挖技术和极软岩中的长隧洞施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很大发展与突破,其施工技术水平和科技成果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已处世界领先地位。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断面尺寸为444.0m×31.8m×76.0m(长×宽×高),总开挖量为500万m3,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洞库之一。
3 土石方(坝)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土石坝工程建设就呈现出很快的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建的清江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0m,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拟建世纪第二高的砾石土心墙坝,在科研、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均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
4 混凝土工程。通过三峡、小浪底、二滩和万家寨等工程实践,在混凝土骨料、外加剂、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冲磨蚀混凝土、塔带机混凝土筑坝等方面,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技术专著和技术标准。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已处国际领先地位。
5 地基与基础工程。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水平总体上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一些重要方面与发达国家甚至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各种地基的基础处理的基础工程工法都要向“更高、更难、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应加强理论研究,争取在地基与基础工程理论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大力研制开发先进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机械,提高施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努力开发新的工艺方法,降低物耗,提高生产效率;注重施工环保问题等。
第一执笔人:曾金水,福建省水利学会施工专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6 施工组织设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实践,极大地提升我国的施工组织设计水平,现在的施工组织设计正朝着数字化、可视化、仿真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设计和可视化施工管理也将广泛应用于现场施工。
7 施工管理。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逐步提高,质量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实现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和群众监督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2.2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目标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我国整体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开展和倡导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艺、处理措施以及施工设备的研究,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本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加强施工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施工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3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
3.1 导截流工程
1 围堰工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古田溪梯级、安砂等工程的施工围堰采用填石木笼围堰,上部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混合结构允许汛期过水。上世纪80年代,水东水电站采用低流态高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拱围堰;水口二期围堰采用心墙式土石围堰,堰体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土工膜,水口三期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新技术。进入新世纪以来,围堰防渗技术又有新发展,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采用冲灌袋护坡的吹砂围堰,堰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技术;尤溪街面下游量水堰(堰高13.54m,总方量0.42万m3),以及宁德洪口大坝的上游围堰(堰高35.5m,总方量3.2万m3)采用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填筑施工围堰,成功建成中国第一座高35.5m的贫胶凝粗粒料主围堰,围堰建成后经受50年一遇超标洪水考验(Q=5400m3/s,水位超坝顶8m),围堰运行正常,安全可靠5。贫胶粗粒料筑坝新技术的研究,获2005年度福建省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2 大江截流工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施工能力低,处于半机械化状态下,我省在九龙江北溪引水桥闸施工中截流设计流量为1660 m3/s,采用民船抛投条石及填筑砂堤围堰闭气的方法截流,截流堵口时,流量1200 m3/s、龙口水位差1.33 m、流速4.88 m3/ s,断流一举成功,在当时是一大壮举。进入80年代,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的截流施工技术也随之提高。19xx年9月,水口水电站二期围堰截流,设计截流量为1620 m3/ s,采用单戗堤双向进占立堵法,最高抛投强度为3158 m3/h,顺利实现闽江干流大江截流6。
3 围垦工程堵口截流。长乐外文武围垦工程堵口段处于开敞式海域,风浪大、水流急、潮差大,为解决粉细沙地基、大水位差、大库容量、高速急流、深水条件下的堵口闭气难题,改变过去贯用的山土闭气方法,采用充灌袋吹填沙技术应用于堵口截流闭气,同时比传统的堵口闭气方案缩短了施工工期45天。充灌袋吹填砂堵口截流闭气新技术应用,获2003年度福建省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
3.2 地下工程
1 地下厂房。21世纪以来,福建先后建成了棉花滩、周宁、街面等大型水电站的地下厂房。采用了岩壁吊车梁、系统喷锚支护等新技术。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洞室尺寸为:主厂房129.5m×21.9m×52.08m(长×宽×高) ,主变室137m×16m×20.1m,尾水调压室87.3m×12.0m×50m,采用预裂爆破技术进行开挖,施工质量好、速度快(主厂房开挖只用16.5个月时间,创当时同类规模主厂房开挖的国内记录)。
2 水工隧洞、竖井。福州市第二水源供水工程跨流域引水隧洞控制段,单头掘进长度达3.7km,是国内罕见的小洞径超长隧洞,工期紧、强度高、难度大。因有效解决了供气、光面爆破、通风排烟、排水、洞内高压送电、循环进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如采用水幕降尘和多级串接的混合式长柔性管通风技术,成功解决了超长单头掘进隧洞的通风排烟技术难题,在单头掘进长度3.5km时,月进尺仍达到150m,创造了国内同规模工程的施工记录,超长隧洞高强度施工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穆阳溪梯级周宁水电站,是一个高水头(最大水头437.2m)、高竖井(高453.25m)、长隧洞(长12.352km)、深埋式地下厂房洞室群,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其中竖井总高453.25m,为国内已建同类工程之最7,竖井开挖采用LM-200型反井钻机进行反导井施工技术,简化了施工工艺,掘进快、施工安全、开挖质量好。
3.3 土石方(坝)工程
1 吹砂筑堤。福建省在千公里海堤、千公里江堤及围垦工程的建设中,在天然砂丰富的个别地段,采用吹砂筑堤技术,就地取材,成本低、速度快,又起到疏浚河道的效果。如桔园洲防洪堤、龙洲防洪堤等工程均采用吹砂筑堤技术。
2 土石坝施工。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福建省修建的各类大坝中,碾压式土石坝的数量最多,以灌溉为主的土石坝数量超过1900座,主要有均质土坝、土石混合坝。土石混合坝的代表作为1973年建成的山美水库,坝高76.5m,库容6.56亿m3,大坝填筑量为160万m3,因机械化水平低,主要靠人海战术,施工高峰期总人数达2万多人,经历3年9个月建成。
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是当今世界上坝工发展的主流之一。“八五”以来,福建省已建和在建的面板堆石坝共有7座,坝高超过100m的有3座,其中街面大坝的堆石体330万m3,最大坝高126m,大坝填筑工期仅用16个月8,最高月填筑量达42万m3。混凝土面板防裂技术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关键技术, 1995年万安溪的混凝土面板防裂技术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经专家鉴定处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结合芹山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福建省成功研究应用了新型复合GB铜止水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0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4 混凝土工程
1砂石料生产
(1)天然砂石料生产。我省大中型水电站多数使用天然砂石料,经筛分加工成级配料,如水口、洪口、沙溪口、水东、高砂等。毛料开采采用大斗容挖掘机,配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或采用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采砂船配自航式驳船运输。如沙溪口水电站所需砂石料采用全盘机械化,设计砂石料系统生产能力为360 t/h,可满足混凝土月浇筑量5.5万m3,的要求。水口水电站砂石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为750 t/h,可满足高峰期月浇筑混凝土12.4万m3的需要。
(2)人工砂石料生产。我省人工砂普遍采用干制法生产,大型工程(如棉花滩)采用巴马克破碎机(B-9000) 制砂,如坑口、涌溪三级电站也采用干制法生产人工砂。人工碎石生产系统普遍采用PEF600×900颚式破碎机初碎、PEF400×600颚式破碎机中碎,然后用筛分机筛分成不同粒径的骨科,生产能力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配置。如棉花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工程量为611550 m3 ,根据混凝土月高峰浇筑强度为6.0万m3的需要,选择生产能力为500 t/h的破碎筛分系统。
2模板工程
我省混凝土坝施工的模板技术,在近20年有较快的发展,钢模板、竹木胶合板已大量取代木模板,模板的型式也大量采用大型组合模板、滑升模板、翻升模板、悬臂模板及预制混凝土模板等。如水口水电站大规模采用轻型组合钢模板,钢模板立模率达95%以上,广泛采用2.3m×3.0 m的悬臂模板,这种模板使用次数可达50次以上,每块模板吊装只配4~5人,仅10 min可完成拆装工序,施工工效高,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混凝土表面整齐美观。棉花滩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采用斜面可调式翻升钢模板,不但解决连续浇筑、快速上升的问题,还具有悬臂、可微调倾角、翻升、装饰等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平。近十几年来,我省大中型水电工程普遍采用先进的混凝土拌和设备和与之相配套的混凝土运输、浇筑设备、使混凝土施工达到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如水口水电站采用3座自动化混凝土拌和楼(其生产能力分别为150 m3/h、300 m3/h、112.5 m3/h), 混凝土运输采用2台起重量为30T平移式缆机配9m3蓄能式混凝土罐(主要用于大坝)及一台起重量20T平移式缆机配6m3蓄能式混凝土罐(主要用于厂房子),采用CAT38LCP65HP和D31P63平仓机,五棒高频振捣机等配套设备,实现了综合配套机械化作业,创造月浇筑混凝土量12.4万m3、年浇筑混凝土量118万m3的较好水平, 工程质量达我国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5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的最好水平。
4碾压混凝土筑坝
福建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行动早、推广快、技术领先,经过20多年大胆的研究和实践,福建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已形成了较成熟的技术体系,从砂石料生产到碾压混凝土配料、拌和、入仓方式、碾压、仓面养护,已形成配套技术,在国内知名度较高。1986年,福建省建成全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大田坑口,采用高掺粉煤灰,全断面辗压,连续浇筑等工艺,从混凝土开盘算起只花6个月时间,建成一座高56.8m的大坝,在当时达国际先进水平, 1988年“福建坑口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福建坑口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荣获“全国施工新技术优秀项目”。2000年建成的永定棉花滩2003年荣获“鲁班奖”。
3.5 砌石坝工程
砌石坝,是采用胶结材料(主要指砂浆或混凝土),把单个的石块砌筑联结在一起而成的一种挡水建筑物。过去,砌石坝的胶结材料是水泥砂浆,采用人工插捣砌筑;20世纪60、70年代,在闽、浙两省砌石坝率先采用一级配混凝土作为胶结材料,80年代推广到二级配混凝土,并采用机械振捣。目前,福建省已建的坝高15m以上的各类砌石坝总数约600座,数量居全国之首9,其中砌石拱坝的数量最多,占砌石坝总数的70%以上,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福建省砌石坝设计与施工技术(特别是砌石拱坝)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施工技术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自1972年首次采用坝体自身防渗技术,成功建成仙游东溪砌石双曲拱坝(坝高57m)以来,福建砌石拱坝的防渗方面一律不设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只靠迎水面的深勾缝及砌石体自身防渗10。目前,福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坝高大于80m的砌石拱坝有9座(其中黛溪最高,为96.3m),全部采用自身防渗技术,全部运行良好、不渗不漏。
4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4.1 学科发展的目标
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应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为中心,根据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努力在“四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方面有新突破,提高我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4.2 学科发展的方向
根据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在国内所处的水平,结合福建省水利“十一五”科技专项规划12,学科发展的方向是:
1 研究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与新工艺。贫胶凝粗粒料坝是介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RCC)之间的一种新坝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显著的特点是:胶凝材料用量少,对筑坝材料要求低,坝体和地基受力条件好,是一种环保性能、力学和大坝安全性能都很有竞争力的新筑坝技术。近年来,福建省分别在龙岩白沙大坝、宁德洪口大坝及尤溪街面大坝3个工程的围堰施工中进行生产性试验,已取得初步的技术成果,但该技术在大坝主体工程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2 研究长距跨流域调水工程关键技术。闽江“北水南调”工程长距离输水、输水防渗等方面关键施工技术问题的研究。
3 研究海堤堤身、堤基渗漏除险技术。根据福建省千公里海堤不同的地质条件及堤身结构特点,分析堤身渗漏病险原因,在总结海堤除险加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适用我省不同类型海堤的可靠、实用的渗漏除险技术,建立我省海堤渗漏除险技术的标准化系列模式。
4 研究深软淤泥海堤新堤型关键技术。针对深软淤泥常规方法筑堤工期长、投资大、堤身变位大、抗风浪能力低等问题,研究一种全新的堤型,即施打两道预制混凝土连续墙,墙顶设拉结梁,中央填充土料,形成抗风浪强、可快速施工的直立式墙中填土新堤型。重点研究新堤型受力机理、预制混凝土墙体结构和施工方法等。
5 研究爆炸挤淤软基处理技术应用。爆炸法处理水下软基技术在我省海堤、防波堤、护岸等水利工程中已陆续采用,研究爆炸挤淤法在围垦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重点分析研究其适用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措施、工程造价等,以确保工程设计、施工顺利进展。
6 研究砌石拱坝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技术。福建省石料丰富,砌石拱坝一直是我省经济实用的主流坝型,建设的数量多,坝高也不断向百米级突破,但不少砌石拱坝出现裂缝现象,研究砌石拱坝裂缝成因、分布规律、对大坝安全运行的影响以及裂缝处理技术措施。
7 加强工法的开发创新。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先进施工方法,服务对象是工程,核心是工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它不单纯是施工技术,是企业管理与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法的开发创新,围绕工程项目的核心工艺,针对关键技术,不断革新施工方法,并搞好先进工法的推广和应用,以提高施工企业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
5存在问题与建议
5.1 存在问题
自建国以来,福建省在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施工技术达到国内较好水平,但与国内其他的水利大省、建筑大省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水利工程施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较低;
(2)新型材料研究少,新型材料推广与应用技术落后;
(3)原创性新工艺的研究较少;
(4)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不高;
(5)水利工程施工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专业化、机械化水平低,施工技术积累少,施工工法的开发创新落后于福建省的其他行业。
5.2 建议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确保福建省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着力改善民生,促进海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对福建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促进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软硬件建设。如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大力推广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等。
(2)加大科技投入,结合项目带动,促进新型材料研究与施工的应用。
(3)结合福建省情,重点推进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以及深软淤泥海堤新堤型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
(4)借鉴其他行业经验,鼓励施工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鼓励施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水平。
(5)加强水利施工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引导现有二、三级水利水电施工队伍向专业化队伍方向发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工法的开发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及技术积累。
水力学实验报告5
一、根据实验特点,确定实验主线
1.水力学实验特点
水力学实验具有概念多、公式多、推导多、计算难的特点。其研究内容包括“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学和理论力学中相关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运用高等数学中的积分、求导等计算方法,推导水力学公式,用于挡水、输水及泄水建筑物的计算和设计,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
作为一门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水力学教材种类繁多。但目前不同机构或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基本上是采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洛强斯基的实验体系框架2,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目前水力学教学的需要。对于水文气象学这个新兴的专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为了较好地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别以吴持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水力学》(第4版)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和赵振兴等主编的《水力学实验》作为课堂教学和实验用书。
2.确定教学主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水力学基本原理、工程应用和水力学实验是该实验的三大组成部分。基本原理和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工程应用是基础的应用和体现,水力学实验可以验证、加深和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三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学方法或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表达教学内容、传授实验知识的途径。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水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重点讲清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课堂总结,将相关内容连贯起来,变零散知识为整体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水力学涉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知识,理论推导复杂、概念和方法多且易混淆,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一门难学的实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院成立了水力学兴趣小组。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小组成员参与实际工程设计,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力学试验是揭示水流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水流的静止和机械运动现象,了解水流运动的一般规律,学会量测水力要素和使用基本仪器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和编写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和科学素质,为今后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水力学实验建设与实践
1.教学内容灵活化
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三大方程是重点,应详细讲解。另外,我院购进了全套的水力学实验设备,每套设备有2台仪器可供使用,一次实验安排2~3个实验内容,保证每个同学均有机会动手操作。课余时间,实验室对学生开放,鼓励其进行创新性实验研究。
2.教学手段多样化
多媒体可将水力学中很多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或学生很难理解的水力现象展示给大家,把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直观、易懂,因此其成为水力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该实验自身的特点,全部使用多媒体并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讲课、讨论、提问等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