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报告2)(通用3篇)
采风报告2) 篇一: 探寻古镇的历史魅力
在这次采风活动中,我有幸前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座古镇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关于这座古镇的历史魅力和引人入胜的景点。
首先,这座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它曾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古镇吸引了许多商人和艺术家,他们为这里带来了繁荣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如今,古镇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使游客们能够感受到过去的时光。
其次,古镇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传统的中国元素。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庙宇、宅院和商店,它们都以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彩绘而闻名。尤其是古镇的街道,保留了传统的青石板路面和古老的拱桥,令人仿佛穿越回古代的时空。
除了古老的建筑外,这座古镇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景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座古老的园林,它被誉为“东方的花园”。这座园林内有许多精心设计的花坛和湖泊,让人感受到宁静与美丽的结合。此外,古镇还有一座历史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这座古镇的过去。
总的来说,这座古镇的历史魅力令人难以抗拒。它不仅展示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建筑风格,还给人们带来了宁静和美丽的体验。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古镇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让他们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采风报告2) 篇二: 体验古镇的传统手工艺
在我采风的古镇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过程。这些手工艺在这座古镇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至今仍然被当地人保留和传承。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向大家介绍我所见到的几种传统手工艺,以及它们的独特之处和制作过程。
首先,我参观了一家传统的刺绣作坊。这里的刺绣技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的“活化石”。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傅正在绣制一块绣品,他用针线细致地勾勒出了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刺绣作品的细致程度令人惊叹,每一针每一线都反映了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追求。我还有机会亲自尝试刺绣,发现这项手工艺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心思。
其次,我参观了一家陶瓷工坊。这里的陶瓷制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工匠们使用传统的方法和工具,将泥土变成了美丽的陶瓷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制作陶瓷碗的过程,工匠先将泥土捏成碗的形状,然后在表面施加各种彩绘和装饰。最后,陶瓷作品被放入窑中烧制,经过高温的炙烤后,它们变得坚硬而光滑。这项手工艺需要工匠对泥土的熟悉和对烧制的精确掌握。
最后,我参观了一家传统的木雕作坊。这里的木雕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工匠们使用锯子、刨子和刀具将木头雕刻成各种立体的形状。我看到了一位工匠正在雕刻一块木头,他的手法熟练而准确。木雕作品的细节和纹理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工匠的技艺和对木材的理解。这项手工艺需要工匠有良好的耐心和对木材特性的熟悉。
总的来说,这座古镇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令人叹为观止。刺绣、陶瓷和木雕等手工艺都展示了工匠的独特技艺和对细节的追求。这些手工艺不仅是古镇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弘扬。我相信,通过这次采风活动的报道,更多的人将对这些传统手工艺有所了解,并对它们的价值和美感有更深刻的认识。
采风报告2) 篇三
采风报告范文
么我们的古老艺术就不能堂堂正正的走向世界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沧海一粟,更多的“宝藏”还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推广。可如今,如此丰富的“宝藏”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品种,得不到那些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一些过时的老古董,没啥新鲜的,不值得去继承,更不用说去发扬光大了。这个危机应该尽快的解决掉,否则这些无形的艺术资源就会面临绝种的境地,对于国家乃至世界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同时,由于没有过这样的外出采风经验,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也不充分,因此在采的过程中遗漏了不少有价值的'“风”,记录下来了的,由于水平十分有限,也难免存在错误。回来之后,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整理出了报告,尽最大努力将湘西之行的个人成果跃然现于纸上。文章中可能纯有大量的谬误,恳请老师能够帮助指导更正!
采风报告范文2
踏上贵州的土地,感受苗寨风土人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以北,以侗族、苗族为最多,在今年的4月24——28日随着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采风的大部队去了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感受到了苗族聚居地南花村不一样的风景。那里的纯朴民风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24日下午4点多,我们这一批大三的学生,乘上了去望贵阳的火车,180几号人,规模如此庞大,能一起去这么远的贵州省采风,实在不太容易。尽管一路上同学们说说笑笑,但毕竟26个小时的路程,非常的难熬。终于于25日傍晚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贵阳。
贵阳市因位于贵山之阳而得名,简称“筑”,历史上曾称贵州、贵竹,又曾设置贵阳府。贵阳府的名称沿用至清末。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阳而得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享有“森林之城,休闲胜地”的美名。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872米~1659米。东与龙里、瓮安县接壤,南靠惠水、长顺县,西接平坝、织金县,北邻黔西、金沙、遵义县。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403平方千米。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495平方千米。
26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1941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宝山校区、白云校区),设有16个学院、2个教学部、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这也是一所古老的大学。校舍错落林立,绿树成荫,。上午听黄老师讲有关民歌的唱法。讲座生动形象,形式以唱讲结合。耐人寻味。下午我们30几个同学和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交流。与其说是交流还不如说是一场激烈的讨论。就学生会的工作建设,学习上的技术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许久才结束。晚上,我们还观看了他们学校正在进行的舞蹈大赛。不错,他们是个多民族聚居的黄金宝地,他们的学生,几乎都能歌擅舞。结束了与他们的交流,第二天,我们便赶往南花村—苗寨。
论名气,贵州虽不如安徽黄山、周庄古镇、桂林漓江那样耳熟能详,然而贵州的魅力,却在于常让旅游者猝不及防地“遭遇”太多的奇山妙水、古镇民风,有转了一山又一坡的柳暗花明,有漂了一河又一瀑的壮观刺激,有钻了一林又一洞的幽秘莫测,有听了一歌又一曲的民族风情。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相传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古族名)部落。史称“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有苗族的先民,传说与黄帝、炎帝有合有战的蚩尤,是苗族人尊奉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今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各地苗族人有许多自称,如“牡”“蒙”“毛”“果雄”“带叟”等,还有按住地、服饰等不同,在“苗”字前冠以不同名称,如“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红苗”“黑苗”等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27日上午10时,我们到达了南花村。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古朴浓郁、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著称。这里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约占中国苗族人口的一半,被称为“中国苗族的大本营”。距州府凯里市16公里的南花村,就是一个供游客参观、居住着180多户苗族人家的古老村寨。
车至山脚,远远可见苗家吊脚楼掩映在半山腰上的绿树丛中,这种瓦顶木制吊脚楼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几个穿着精美刺绣服装、戴着银头冠的当地苗族少女款款走来,犹如古画中的人物。她们在寨门口设置了拦路酒,这是祖辈传下的迎客礼节,喝完后就可以进寨了。
走过一段曲曲弯弯的石板路,眼前豁然开朗。约200平方米由鹅卵石铺就的小广场上,一个高约7米的图腾柱矗立中央,这就是村民们聚会的芦笙场了。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感很强,富有感染力。当盛装的苗族姑娘们绕着吹笙小伙翩翩起舞时,让一旁观看的游客也脚底发痒,跃跃欲试。
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让每一位字号游客陶醉不已,有人说,“这里的一切都非常有趣,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之美令人惊叹。”
造访苗寨,还可与村民们一同嬉戏。炎炎夏日,苗家人与游客在山脚下清澈的巴拉河中分享苗族传统的捉鸭子游戏。村民把鸭子赶到河里,游客也潜入水中,与鸭子追逐嬉戏。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同学说,这比在游泳池里“下饺子”好多了。清凉见底的河水、满山满眼的绿色、以及游戏带来的快乐,让同学们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工作中的烦心事,一个个笑得乐呵呵的。不少同学还穿上了苗族的服装,与那边的人民合影留念。各种各样的饰品更是让女生爱不释手。
结束了在苗寨的游玩,我们就踏上了返校的火车。这次采风虽然辛苦,但收获也颇多。
XX年XX月XX日